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詩句中包含顏色和氣象的有哪些

詩句中包含顏色和氣象的有哪些

1. 關於氣象詩句

關於氣象詩句 1.關於天氣的詩句

清·洪升: 斑竹壹枝千點淚,湘江煙雨不知春。

暴雨洗山山更秀,烏雲壓城城不摧。

唐·白居易: 殘暑蟬催盡,新秋雨雁來。

唐·岑參: 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清·黃景仁: 地無壹片登臨處,天送滿城風雨來。

天變雨要到,水變地要鬧。

東邊日出西邊雨

冬冷夏熱,冬雨夏幹;四季如春;早穿皮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天無三日晴;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冷在三九,熱在三伏;……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懷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空山新雨後, 天氣晚來秋。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七八顆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沙暖睡鴛鴦,泥融飛燕子。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付計東西?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渭城朝雨邑清晨,客舍輕輕柳色新;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紅杏枝頭春意鬧。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摟;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閃山。

2.描寫氣候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氣候的詩句包括:

1、唐代王維《渭城曲》

原文: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譯文:

渭城早晨壹場春雨沾濕了輕塵,客舍周圍青青的柳樹格外清新。

老朋友請妳再幹壹杯餞別酒吧,出了陽關西路再也沒有老友人。

2、唐代王維《山居秋瞑》

原文: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

壹陣新雨過後,青山翠谷越發顯得靜幽,夜幕降臨,涼風習習,更令人感到秋意濃厚。明亮的月光照映著松林,泉水從石上潺潺流過。

竹林中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原來是洗衣少女們歸來,蓮葉浮動,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盡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長留。

3、五代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原文:

湘上陰雲鎖夢魂,江邊深夜舞劉琨。秋風萬裏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

鄉思不堪悲橘柚,旅遊誰背重王孫。漁人相見不相問,長笛壹聲歸島門。

譯文:

湘江上陰雲籠罩,使人心情郁悶。深夜裏徘徊江岸,想起劉琨的遠大抱負。秋風吹動,萬裏芙蓉花搖曳生姿。暮雨洗塵,千村的薜荔枝蒼翠可愛。

鄉思難耐,看見橘柚更令人悲嘆。羈旅他鄉,如被棄的山野之人無人看重。就是打魚人和我相見,也不與我說壹句話。自管吹著長笛回島去了。

4、唐代張誌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原文: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飛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肥美。

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樂然垂釣,用不著回家。

5、南宋陳與義《春寒》

原文: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譯文:

二月的巴陵,幾乎天天刮風,料峭春寒還未結束,讓人害怕。

嬌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鮮紅的花朵,挺身獨立在寒風冷雨之中。

6、南宋趙師秀《有約》

原文: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譯文:

梅子黃時,家家戶戶都籠罩在煙雨之中。遠遠近近那長滿青草的池塘裏,傳出蛙聲陣陣。

已約請好的客人說來卻還沒有來,時間壹晃就過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輕輕地敲擊著桌面,等著客人,只看到燈花隔壹會兒就落下壹朵。

3.有關天氣與氣候的詩句

有關氣候的詩句及詩:

1.“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反映了冷風過境時先刮風後降水(雪)的天氣變化特征

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反映了氣溫垂直分布的特點,正是因為氣溫隨地勢的上升而降低(地勢每上升1000米,氣溫下降6℃)這壹特點,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遲不壹這種地理現象

3.“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睛卻有睛”

說明在同壹時刻,不同的地方天氣是不相同的.也是對流雨的極好寫照,從詩句中我們能體會對流雨的特點是:降水強度大,範圍小,歷時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是說我國南方和北方氣候差異大,二月時,江南已經鮮花滿枝,而其它地方卻十分寒冷.

5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是說我國春季普遍存在著氣溫回升快,降水少的情況.

6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是說四川巴山地區因受地形的影響,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氣.

7 “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

8 “五月天山雪,開花只有寒.”:

壹是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的道理,二是說明天山海拔高.

9.“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

說明我國春季氣溫多變、不穩定的特點.

10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是說玉門關位於我國的非季風區,溫暖濕潤的夏季風很難到達這裏. “春風”可理解為夏季風,我國西部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受夏季風的影響小,幹旱少雨.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4.關於氣候的詩詞

與氣候、天氣有關的詩句 有關氣候的詩句: 1.“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反映了冷風過境時先刮風後降水(雪)的天氣變化特征 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反映了氣溫垂直分布的特點,正是因為氣溫隨地勢的上升而降低(地勢每上升1000米,氣溫下降6℃)這壹特點,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遲不壹這種地理現象 3.“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睛卻有睛” 說明在同壹時刻,不同的地方天氣是不相同的。

也是對流雨的極好寫照,從詩句中我們能體會對流雨的特點是:降水強度大,範圍小,歷時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是說我國南方和北方氣候差異大,二月時,江南已經鮮花滿枝,而其它地方卻十分寒冷。 5.“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是說我國春季普遍存在著氣溫回升快,降水少的情況。 6.“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是說四川巴山地區因受地形的影響,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氣。 7.“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 8.“五月天山雪,開花只有寒。”

: 壹是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的道理,二是說明天山海拔高。 9.“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

說明我國春季氣溫多變、不穩定的特點。 10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是說玉門關位於我國的非季風區,溫暖濕潤的夏季風很難到達這裏。 “春風”可理解為夏季風,我國西部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受夏季風的影響小,幹旱少雨。

有關天氣的詩句: 詩中日 1.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漢樂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盡,黃河人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3.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杜甫《絕句》) 4.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劉長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7.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8.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元日》) 9.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另樣紅。(楊萬裏《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0.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

《李白《望天門山》》 詩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盧綸《塞下曲》) 5.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6.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裏館》) 8.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0.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詩中風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 2.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 3.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盧綸《塞下曲》) 4.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自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隨風潛入夜,滑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7.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9.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李商隱《無題》) 10.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詩中雨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 2.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螟》) 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張誌和《漁歌子》) 6.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人夢來。(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杜牧《清明》) 8.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9.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詩中雪 1.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王維《觀獵》) 2.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 3.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8.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9.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杜甫《絕句》) 10.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5.描寫氣象的詩句

描寫氣候的古詩

1、“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詩句是說我國春季普遍存在著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降水少的情況。

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反映了山區氣溫垂直分布的特點。 3、“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是說我國南方和北方氣候差異大。 4、“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

————說明我國春季氣溫多變、不穩定的特點。 5、“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反映了冷鋒過境時先刮風後降雪的天氣變化特征。 6、“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

————反映了我國南方氣候因受來自太平洋暖濕氣流影響春暖雪融,山色翠綠如洗的美景。

7、“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6.關於氣象的詩句

1、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2、雨寂百草換新顏,風息樹梢立姿閑。

3、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陽紅。

4、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6、夏雨隔丘田,牯牛濕半邊;昆山日日雨,常熟只聞雷。

7、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8、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9、烏雲壓城城欲摧。

10、日落胭脂紅,無雨必有風。夜裏星光明,明朝依舊晴。

望采納,O(∩_∩)O謝謝

7.形容氣候的古詩句

描寫氣候的古詩

1、“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詩句是說我國春季普遍存在著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降水少的情況.

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反映了山區氣溫垂直分布的特點.

3、“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是說我國南方和北方氣候差異大.

4、“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 ————說明我國春季氣溫多變、不穩定的特點.

5、“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反映了冷鋒過境時先刮風後降雪的天氣變化特征.

6、“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 ————反映了我國南方氣候因受來自太平洋暖濕氣流影響春暖雪融?山色翠綠如洗的美景.

7、“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枯藤老樹和小橋流水分別是對西部幹燥景觀和江南濕潤景觀的對比寫照.

8、“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詩句說明同壹時刻?不同地方的天氣差別很大.

9、“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詩句描繪了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不同的氣候特征.

10、“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詩句是我國新疆壹帶溫帶大陸性氣候早晚溫差大的真實寫照.

11、“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是描述四川巴山地區因受地形的影響?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氣.

12、“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描寫了我國江淮地區的陰雨連綿的梅雨天氣.

13、“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

8.天氣與氣候的詩句

有關氣候的詩句及詩:1.“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反映了冷風過境時先刮風後降水(雪)的天氣變化特征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反映了氣溫垂直分布的特點,正是因為氣溫隨地勢的上升而降低(地勢每上升1000米,氣溫下降6℃)這壹特點,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遲不壹這種地理現象3.“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睛卻有睛”說明在同壹時刻,不同的地方天氣是不相同的。

也是對流雨的極好寫照,從詩句中我們能體會對流雨的特點是:降水強度大,範圍小,歷時短等。4.“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是說我國南方和北方氣候差異大,二月時,江南已經鮮花滿枝,而其它地方卻十分寒冷。5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是說我國春季普遍存在著氣溫回升快,降水少的情況。6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是說四川巴山地區因受地形的影響,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氣。7 “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8 “五月天山雪,開花只有寒。”

:壹是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的道理,二是說明天山海拔高。9.“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

說明我國春季氣溫多變、不穩定的特點。10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是說玉門關位於我國的非季風區,溫暖濕潤的夏季風很難到達這裏。 “春風”可理解為夏季風,我國西部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受夏季風的影響小,幹旱少雨。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 (宋)楊萬裏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壹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江引 清明日出遊》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 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有關天氣的詩句:詩中日1.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漢樂府·陌上桑》)2.白日依山盡,黃河人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3.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杜甫《絕句》)4.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劉長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7.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8.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元日》)9.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另樣紅。(楊萬裏《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10.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

《李白《望天門山》》詩中月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4.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盧綸《塞下曲》)5.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6.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李白《古朗月行》)7.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裏館》)8.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10.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詩中風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2.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3.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盧綸《塞下曲》)4.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自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隨風潛入夜,滑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7.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9.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李商隱《無題》)10.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詩中雨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2.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螟》)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甫《春夜喜雨》)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張誌和《漁歌子》)6.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人夢來。(陸遊《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