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江記著正月二十日夜做的夢。
宋朝: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以為然,刻骨銘心。
千裏之外壹座孤墳,荒涼無處可談。
即使相見不相識,也是滿臉塵土,鬢角如霜。
晚上,我突然夢見回家,小軒的窗戶正在裝扮。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預計每年的斷腸處,月夜,短松岡。
兩人死了壹輩子,分開了十年,彼此思念卻不知所措,無法相見。我不想錯過自己,但我忘不了。他妻子孤獨的墳墓在千裏之外,沒有地方訴說她心中的悲傷。就算見面,也不應該認識,因為我在東奔西跑,風塵仆仆,冷若冰霜。
到了晚上,我突然在壹個模糊的夢裏回到了老家,只看見老婆在小窗前的鏡子前梳妝打扮。兩人面面相覷,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唯有相對無言淚落千行。按理說,那座有著明月和小松樹的墳山是我每年思念妻子的地方。
擴展數據
這是蘇軾對亡妻的悼念,被譽為千古悼亡詩第壹傑作。這首詩感人至深,不是因為蘇軾是古今少有的大文豪,文風幾乎無與倫比,而是因為它充滿了動人的情懷。
這首詞幾乎都用了線描的手法,極其平凡的生活場景,極其通俗的語言,但卻是詩人悲天憫人。相對於南北朝時期潘嶽的悼亡詩、唐元貞的亡妻悼亡詩等諸多詩篇,蘇軾的《江城子》恐怕是最讓人熟悉和感動的壹首了,毫不誇張地說,它是古今第壹首悼亡詩。
蘇軾壹生有兩妻壹妾,都姓王,分別是王符、王閏之和王朝雲。王符嫁給蘇軾的時候才十六歲,蘇軾十九歲。她是四川青神人,她的父親是王芳,鞏縣人。蘇軾年輕時在青神縣中巖寺讀書,大概就是在那裏認識了王符。
據蘇軾《亡妻王墓誌銘》記載,王符並沒有說他讀過書,但看到蘇軾讀書,就整天守在旁邊。後來蘇軾偶爾忘了壹些事,王符卻能記得。問她別的書,她大概知道。
蘇軾知道她讀過書,她很聰明,但很嫻靜。可惜王符在蘇軾中考步入仕途沒多久,27歲就病死了。王符之死對蘇軾打擊很大。三年來,作為宋代第壹詩人,他壹首詩也沒寫。
王符死後,葬於梅山祖居。蘇軾長期在外為官,很少有機會回去。所以,他連去墳墓訴說相思之苦的機會都沒有。
蘇軾之所以變化如此之大,原因之壹是王符之死對他的打擊太大了,以至於很多年都無法釋懷。雖然三年後他與王福的表妹王閏之再婚,但這並不能消除他失去王福的痛苦。
還有壹個原因是仕途上的不如意。從熙寧二年(1069)開始,王安石陸續推行新法,起初蘇軾站在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壹邊,反對新法。
不同意王安石的政見,蘇軾被迫離開北京,選擇出國。先是去杭州做判官,後又改為密州太守。離開政治中心的首都後,蘇軾依然郁郁寡歡。他在著名的《江城子·密州獵》中說“雲裏送鳳堂何時”,可見他還是希望回到朝廷,實現“持弓如滿月,望西北,射天狼”的理想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