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關於古人寫信來往的詩句

有關於古人寫信來往的詩句

1.描寫古人書信往來的詩句

1、《寄外征衣》唐代:陳玉蘭

夫戍邊關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

壹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

釋義:

妳守衛在邊關,我卻在吳地,涼颼颼的西風吹到我身上的時候,我正在為妳而擔憂。

我寄上壹封簡短的書信,信中每壹行字上都浸透了我的眼淚,寒氣來到妳身邊的時候,我寄出的寒衣不知收到沒有?

2、《寄令狐郎中》唐代:李商隱

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壹紙書。

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釋義:

妳是嵩山雲我是秦川樹,長久離居;

千裏迢迢,妳寄來壹封慰問的書信。

請別問我這個梁園舊客生活的甘苦;

我就像茂陵秋雨中多病的司馬相如。

3、《寄王琳》南北朝:庾信

玉關道路遠,金陵信使疏。

獨下千行淚,開君萬裏書。

釋義:

身在玉門關外道路竟如此遙遠,翹望故都金陵音信又何等稀疏。

我現在激動地流下千行熱淚,只因為拜讀了您萬裏寄來的手書。

4、《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見寄》唐代:柳宗元

三日柴門擁不開,階平庭滿白皚皚。

今朝蹋作瓊瑤跡,為有詩從鳳沼來。

釋義:

柴門多日緊閉不開,

門前石階鋪滿了白雪皚皚。

如今有人把瓊玉般的積雪踏碎,

是友人從京城給我寄了詩來。

5、《鐘陵禁煙寄從弟》唐代:李中

落絮飛花日又西,踏青無侶草萋萋。

交親書斷竟不到,忍聽黃昏杜宇啼。

釋義:

(柳)落絮紛飛如花般的飄落,日頭又已西偏,獨自外出踏青,只有草長得密密稠稠。

寄給(近親、好朋友)親戚朋友們的書信竟也音信全無,我又怎麽敢在黃昏的時候聽那杜絕的啼鳴呢。

2.關於古人信息來往的詩句10首

1,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李清照《壹剪梅》 譯文那白雲舒卷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壹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2,初聞征雁已蟬,百尺樓高水接。青素娥俱耐冷,月霜鬥嬋娟。

——李商隱《霜月》譯文剛開始聽到遠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鳴叫聲,蟬鳴就已經銷聲匿跡了,我登上百尺高樓,極目遠眺,水天連成壹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爭艷鬥俏,比壹比冰清玉潔的美好姿容。

3,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願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沈如筠《閨怨》 譯文大雁都已飛走了,書信再難寄出。愁緒多得讓人難以入眠。

多希望能追隨那無處不在的月影,將光輝照射到妳的軍營。4, 《瑤瑟怨》溫庭筠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雲輕。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譯文秋夜床席冰冷夢也難以做成,長空澄碧如水,夜裏雲絮輕輕地飄蕩。

雁聲淒厲遠遠地飛過瀟湘去,十二樓中夜已深,唯有明月灑著寒光。5, 《清平樂·紅箋小字》[宋]晏殊紅箋小字。

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

惆悵此情難寄。斜陽獨倚西樓。

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譯文精美的紅格信箋寫滿密密小字,說的都是我平生對妳的愛慕之情。鴻雁飛翔雲端且魚兒遊戲水裏,這番滿腹惆悵的情意難以傳寄。

在斜陽裏我獨自壹人倚著西樓,遙遠的群山恰好正對窗上簾鉤。桃花般的人面不知到何處去了,唯有碧波綠水依舊向東方流去。

6,《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見寄》 [唐]柳宗元 三日柴門擁不開,階平庭滿白皚皚。今朝蹋作瓊瑤跡,為有詩從鳳沼來。

譯文柴門多日緊閉不開,門前石階鋪滿了白雪皚皚。如今有人把瓊玉般的積雪踏碎,是友人從京城給我寄了詩來。

7, 《寄令狐郎中》[唐]李商隱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壹紙書。 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譯文妳是嵩山雲我是秦川樹,長久離居;千裏迢迢,妳寄來壹封慰問的書信。請別問我這個梁園舊客生活的甘苦;我就像茂陵秋雨中多病的司馬相如。

8,《鐘陵禁煙寄從弟》 [唐]李中 落絮飛花日又西,踏青無侶草萋萋。交親書斷竟不到,忍聽黃昏杜宇啼。

譯文(柳)落絮紛飛如花般的飄落,日頭又已西偏,獨自外出踏青,只有草長得密密稠稠。寄給(近親、好朋友)親戚朋友們的書信竟也音信全無,我又怎麽敢在黃昏的時候聽那杜絕的啼鳴呢9, 《逢入京使》[唐]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譯文東望家鄉路程又遠又長,熱淚濕雙袖還不斷流淌。

在馬上與妳相遇無紙筆,請告家人說我平安無恙。10, 《秋思》[唐]張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譯文洛陽城又開始刮秋風了,涼風陣陣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萬千思緒,便想寫封書信以表對家人思戀。

又擔心時間匆忙有什麽沒有寫到之處,在送信之人即將出發前有再次打開信封檢查。

擴展資料:

古代交通不發達,書信往來往往是用鴻雁傳書什麽的,大雁是最具代表性的。

古人代表書信的還有很多:鴻雁:古代傳說鴻雁能傳書,這個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所以,後來用鴻雁代稱書信。

鯉魚: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以鯉魚代稱書信有幾種說法,有“雙魚”“雙鯉”“魚書”等。

而且古代人還常常把書信結成鯉魚形狀。書簡:書簡原指盛書信的郵筒,古代書信寫好後常找壹個竹筒或木筒裝好再捎寄。

後來書筒也成了書信的代稱。 風箏:相傳,中國古人曾利用風箏進行測量、傳信。

青鳥:傳說中受西王母役使的神鳥,後借指傳遞信息的使者。比喻使者傳遞信息。

3.描寫古人書信來往的詩句

魚傳尺素出處:

用“魚”來傳遞書信的典故,最早出現在東漢蔡邕的《飲馬長城窟行》的樂府詩集裏,說的是離別的親人之間的書信往來的思念情感。

《飲馬長城窟行》全文:“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他鄉各異性。展轉不可見,忽覺在他鄉。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宋代秦觀的《踏莎行》詞也有對“魚傳尺素”的描述。

詞的全文:“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翻譯成現代文意思是:“漫霧遮沒樓臺,暗淡的月色蒙住津渡,桃源美境任妳怎樣盼望都是無法找到之處。怎能忍受這孤獨的館舍正緊緊關住春天的冷寒,特別是在杜鵑悲啼不停夕陽將暮。驛站寄來了梅花,魚雁傳送到書素,堆砌起來的怨恨重重疊疊無法指數。郴江幸運而又悠然自得地環繞著郴山,為了何人又要流向瀟湘去。”

鴻雁傳書的出處:

《周易 漸》曰:初六鴻漸於幹,上九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威儀吉;《禮記 月令》曰: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鴻雁來,是月也,以立春……盲風至,鴻雁來……是月也,日夜分……鴻雁來賓,爵入大水為蛤……是月也;《儀禮》曰:大夫執雁取其候時而行也。婚禮下達,納采用雁;《周書》曰:白露之日鴻雁來,鴻雁不來,遠人背畔。小寒之日雁北方,雁不北方,民不懷至;《春秋繁露》曰,凡贄大夫用雁,雁有類。長者在民上,必有先後,雁有行列,故以為贄。

4.古人朋友之間書信往來的詩詞分析

書信大行天下與造紙術的發明有關。

壹管狼毫(無狼羊亦可)、壹紙素箋,寫不盡上下古今多少事;壹聲問候、壹聲呼喚,寄不盡山長水遠相思情。古代關山阻隔,交通不便,通信便成為親人與親人之間、朋友與朋友之間聯絡的重要方式。

即使是近在咫尺,古代閨訓也不允許懷春少女踏出閨門半步。粉墻高閣,雕欄重簾,遮斷了多少佳人夢;書生寄語,小姐題詩,演繹了多少傳奇事。

“私訂終身後花園,落難公子中狀元”,這些寄托古人美好願望的大團圓式的結局,其中的反反復復,曲曲折折,還不是書信為雙方連起了紅線。 山高地遠,鴻雁傳書;江頭河尾,魚傳尺素,在浩如煙海的古人書劄中,蘊涵著多少濃濃的親情和厚誼。

“大人尊前,叩請金安”,“惠書敬悉,思意綿綿”這是遊子對父母的思念;“接獲手書,快慰莫名”,“別來良久,甚以為懷”,這是長輩對晚輩的牽掛;“海天在望,不盡依依”,“紙短心長,甚為至念”,這是友人對友人之間的關切;“別後縈思,愁腸日轉”,“春寒料峭,善自珍重”,這是怨女對曠夫的企盼。即使是革命領袖,在書信中也念念不忘敬師之情。

“誨諭勤勤,感且不盡”,“世局多故,為國自珍”,便是毛澤東信中致師之語。 古代不比當今,不管什麽人,不管什麽狗屁文章,只要花點錢便可以出書。

無論是高人學士,遷客騷人,詩稿文稿大都是在友人之間詩酒唱和中保存下來的。古人出壹本書,,出壹本詩集,那是十分奢侈的事情,面壁十年,皓首窮經,不鬧出個名氣,那是出不起書的,李白、杜甫莫不是晚年出書。

即使是李賀,可說得上是千古留名的大詩人,因為他死得太早,詩集還是後代的“粉絲”們刊印出來的。因此古代詩詞文賦的流傳形式,往往靠書信,而且有的本身就是書信。

例如李白的“送友人”、“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金陵酒肆留別”、“贈孟浩然”、“渡荊門送別”。杜甫的“寄韓諫議”、“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白居易的“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壹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與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 弟妹”,這是壹首七律,僅標題就有四十九字,大意是說在戰亂的時期,白居易從河南到關內,饑餐渴飲、兄弟離散,望月而引發思念之情,接著就列出壹串人名,這不是書信又是什麽。因是文言,人們大都能看懂或記住詩,而這些有點拗口的標題,往往不被人所記憶了。

再看詩內四句:“吊影分為千裏雁,辭根散作九秋蓬。***看明月應垂淚,壹夜鄉心五處同。”

這不是詩化的書信語言嗎? “往事高低半枕夢,故人南北數行書”,這是安定環境中往事縈懷的壹種心境,掛念而不擔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寥寥十字,身處戰亂,怎壹個思念了得;“相思處,壹紙紅箋,無限淚痕”,這是有情人之間的無奈感嘆。最感人的,莫過於陸遊與前妻唐婉不期而遇而在沈園影壁上題詩(詞)相寄的“釵頭鳳”。

陸遊說:“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唐婉說:“小風幹,淚痕殘,欲箋心事,獨倚斜欄”。

壹個是“山盟雖在,錦書難托”,壹個是“欲箋心事,獨倚斜欄”,兩情相悅,卻不能所屬,連互相寄封信都那樣難,不得已發出了“難!難!難!”、“莫!莫!莫!”的感嘆,這是多麽深摯無比,令人窒息的愛情啊!壹張尺素、壹紙紅箋,承載著古來多少深摯的情感啊!記得上中學時,本人尚是個不知愛情為何物的楞頭青的時候,看了陸遊和唐婉的故事以及他們的題壁詩詞,沈沈焉以感胸內憋悶潸然而淚下。綿綿真情,壹字壹淚,已使紅箋盡濕,這些詩句把書信在人生中的重要價值已表現殆盡,它已成為生活的壹部分。

況且還有那麽多關於書信的傳說呢,《柳毅傳書》、《紅葉題詩》,使書信更是蒙上了壹層神秘色彩,朦朧而美麗。那傳遞書信驛路上來去匆匆的馬蹄,在黃塵中踏下的是平仄交互、紙短情長的詩句;我們似乎已經看到撩起簾幕遙望天際征鴻的少婦了,那是壹幅望眼欲穿的哀艷的圖畫,給後人以不盡的幽思。

而太史公的《報任安書》、丘遲的《與陳伯之書》,清代袁枚的《小倉山房尺牘》等,不僅內容豐富,且篇篇都是美文,感今懷舊,多少情思留在紙上!至於曾國藩家書、魯迅書信、傅雷家書已成為經典.那是他們內心的剖白,是經風歷雨後的大徹大悟,也是智者對同輩以及後代的諄諄叮囑,說它們是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毫不過分。 當今已是信息時代,通訊從來也沒有現在這般快捷。

網絡覆蓋著整個世界,偌大的地球似乎已變成了彈丸之地,不要說天涯海角可以朝發夕至,就是天上人間也可以瞬息相通。這固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然而人與人之間、地域與地域之間似乎已沒有了時間和空間距離,總使人感到在生活中少了些情思和詩意。

在今天能夠認真寫壹封信的人已經不多了。令人望眼欲穿的時間距離縮短了,空間拉近了,成了零距離,這邊壹句短信,那邊壹句調侃;這邊壹聲“哈羅”,那邊壹聲“OK”,在電話(手機)兩端,復雜的感情簡化了,兩人之間感情的細節被電波刪節了。

即便有書信往來,也是形同公文,沒有感情,沒有詩意,更不會有故事和傳說。這對於當代人來說,究竟是幸呢還是不幸?我總。

5.古人朋友之間書信往來的詩詞分析

書信大行天下與造紙術的發明有關。

壹管狼毫(無狼羊亦可)、壹紙素箋,寫不盡上下古今多少事;壹聲問候、壹聲呼喚,寄不盡山長水遠相思情。古代關山阻隔,交通不便,通信便成為親人與親人之間、朋友與朋友之間聯絡的重要方式。

即使是近在咫尺,古代閨訓也不允許懷春少女踏出閨門半步。粉墻高閣,雕欄重簾,遮斷了多少佳人夢;書生寄語,小姐題詩,演繹了多少傳奇事。

“私訂終身後花園,落難公子中狀元”,這些寄托古人美好願望的大團圓式的結局,其中的反反復復,曲曲折折,還不是書信為雙方連起了紅線。 山高地遠,鴻雁傳書;江頭河尾,魚傳尺素,在浩如煙海的古人書劄中,蘊涵著多少濃濃的親情和厚誼。

“大人尊前,叩請金安”,“惠書敬悉,思意綿綿”這是遊子對父母的思念;“接獲手書,快慰莫名”,“別來良久,甚以為懷”,這是長輩對晚輩的牽掛;“海天在望,不盡依依”,“紙短心長,甚為至念”,這是友人對友人之間的關切;“別後縈思,愁腸日轉”,“春寒料峭,善自珍重”,這是怨女對曠夫的企盼。即使是革命領袖,在書信中也念念不忘敬師之情。

“誨諭勤勤,感且不盡”,“世局多故,為國自珍”,便是毛澤東信中致師之語。 古代不比當今,不管什麽人,不管什麽狗屁文章,只要花點錢便可以出書。

無論是高人學士,遷客騷人,詩稿文稿大都是在友人之間詩酒唱和中保存下來的。古人出壹本書,,出壹本詩集,那是十分奢侈的事情,面壁十年,皓首窮經,不鬧出個名氣,那是出不起書的,李白、杜甫莫不是晚年出書。

即使是李賀,可說得上是千古留名的大詩人,因為他死得太早,詩集還是後代的“粉絲”們刊印出來的。因此古代詩詞文賦的流傳形式,往往靠書信,而且有的本身就是書信。

例如李白的“送友人”、“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金陵酒肆留別”、“贈孟浩然”、“渡荊門送別”。杜甫的“寄韓諫議”、“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白居易的“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壹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與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 弟妹”,這是壹首七律,僅標題就有四十九字,大意是說在戰亂的時期,白居易從河南到關內,饑餐渴飲、兄弟離散,望月而引發思念之情,接著就列出壹串人名,這不是書信又是什麽。因是文言,人們大都能看懂或記住詩,而這些有點拗口的標題,往往不被人所記憶了。

再看詩內四句:“吊影分為千裏雁,辭根散作九秋蓬。***看明月應垂淚,壹夜鄉心五處同。”

這不是詩化的書信語言嗎? “往事高低半枕夢,故人南北數行書”,這是安定環境中往事縈懷的壹種心境,掛念而不擔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寥寥十字,身處戰亂,怎壹個思念了得;“相思處,壹紙紅箋,無限淚痕”,這是有情人之間的無奈感嘆。最感人的,莫過於陸遊與前妻唐婉不期而遇而在沈園影壁上題詩(詞)相寄的“釵頭鳳”。

陸遊說:“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唐婉說:“小風幹,淚痕殘,欲箋心事,獨倚斜欄”。

壹個是“山盟雖在,錦書難托”,壹個是“欲箋心事,獨倚斜欄”,兩情相悅,卻不能所屬,連互相寄封信都那樣難,不得已發出了“難!難!難!”、“莫!莫!莫!”的感嘆,這是多麽深摯無比,令人窒息的愛情啊!壹張尺素、壹紙紅箋,承載著古來多少深摯的情感啊!記得上中學時,本人尚是個不知愛情為何物的楞頭青的時候,看了陸遊和唐婉的故事以及他們的題壁詩詞,沈沈焉以感胸內憋悶潸然而淚下。綿綿真情,壹字壹淚,已使紅箋盡濕,這些詩句把書信在人生中的重要價值已表現殆盡,它已成為生活的壹部分。

況且還有那麽多關於書信的傳說呢,《柳毅傳書》、《紅葉題詩》,使書信更是蒙上了壹層神秘色彩,朦朧而美麗。那傳遞書信驛路上來去匆匆的馬蹄,在黃塵中踏下的是平仄交互、紙短情長的詩句;我們似乎已經看到撩起簾幕遙望天際征鴻的少婦了,那是壹幅望眼欲穿的哀艷的圖畫,給後人以不盡的幽思。

而太史公的《報任安書》、丘遲的《與陳伯之書》,清代袁枚的《小倉山房尺牘》等,不僅內容豐富,且篇篇都是美文,感今懷舊,多少情思留在紙上!至於曾國藩家書、魯迅書信、傅雷家書已成為經典.那是他們內心的剖白,是經風歷雨後的大徹大悟,也是智者對同輩以及後代的諄諄叮囑,說它們是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毫不過分。 當今已是信息時代,通訊從來也沒有現在這般快捷。

網絡覆蓋著整個世界,偌大的地球似乎已變成了彈丸之地,不要說天涯海角可以朝發夕至,就是天上人間也可以瞬息相通。這固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然而人與人之間、地域與地域之間似乎已沒有了時間和空間距離,總使人感到在生活中少了些情思和詩意。

在今天能夠認真寫壹封信的人已經不多了。令人望眼欲穿的時間距離縮短了,空間拉近了,成了零距離,這邊壹句短信,那邊壹句調侃;這邊壹聲“哈羅”,那邊壹聲“OK”,在電話(手機)兩端,復雜的感情簡化了,兩人之間感情的細節被電波刪節了。

即便有書信往來,也是形同公文,沒有感情,沒有詩意,更不會有故事和傳說。這對於當代人來說,究竟是幸呢還是不幸?我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