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描寫合肥的詩句 1.形容“合肥”的詩句有哪些
《次姜堯章餞徐南卿韻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陳造
姜郎未仕不求田,
倚賴生涯九萬箋。
稛載珠璣肯分我,
北關當有合肥船。
《合肥懷古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吳資
合肥壹都會,
世號征戰地。
我來值明時,
不識兵革事。
《晉·謝玄》
年代: 唐
作者: 孫元晏
百萬兵來逼合肥,
謝玄為將統雄師。
旌旗首尾千餘裏,
渾不消他壹局棋。
2.贊美合肥的詩句
傍晚,夕陽西下,乘公交車回家,看到天鵝湖畔戲水的孩子、安大站牌處的對對情侶、雨花塘邊的垂釣老人,還有廣場上的納涼人群,突然想起宋瑄《過護城》所描寫的合肥:“古道當長阪,肩輿入暮天。
蒼茫聞驛鼓,冷落見炊煙。凍燭寒無焰,泥爐濕未然。
正思江檻外,閑卻釣魚船。 ”李白在《裴大擇赴廬州長史》中也給予合肥“好風吹落日,流水引長呤”的精彩描述,姜夔更是訴說了“我家曾住赤闌橋,鄰裏相過不寂寥”的景致,而王守仁《立春日合肥道中短述》所描寫的合肥則是另壹種意境:“臘意中霄盡,春容傍晚生。
野塘水輕綠,江寺雪初睛。 ”。
3.有哪些有關合肥的詩句
有關合肥的詩句有:
1、百萬兵來逼合肥 唐孫元晏 《晉·謝玄》
2、北關當有合肥船 宋陳造 《次姜堯章餞徐南卿韻二首》
3、合肥壹都會 宋吳資 《合肥懷古三首》
4、吳人築合肥 宋張祁 《廬州詩》
1、百萬兵來逼合肥 唐孫元晏 《晉·謝玄》
百萬兵來逼合肥,謝玄為將統雄師。
旌旗首尾千餘裏,渾不消他壹局棋。
2、北關當有合肥船 宋陳造 《次姜堯章餞徐南卿韻二首》
姜郎未仕不求田,倚賴生涯九萬箋。
稛載珠璣肯分我,北關當有合肥船。
3、合肥壹都會 宋吳資 《合肥懷古三首》
合肥壹都會,世號征戰地。
我來值明時,不識兵革事。
4.形容“合肥”的詩句有哪些
1.客居合肥南城亦闌橋之西,巷陌淒涼,與江左異;惟柳色夾道,依依可憐。
因度此曲,以紓客懷。—— 宋 姜夔《淡黃柳》 2.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
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裏忽驚山鳥啼。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
誰叫歲歲紅蓮夜,兩處沈吟各自知。—— 宋 姜夔《鷓鴣天》3.君若到時秋已半,西風門巷柳蕭蕭。
—— 宋 姜夔《送範忠訥往合肥》4.合肥壹都會,世號征戰地。我來值明時,不識兵革事。
—— 宋 吳資《合肥懷古三首》5.淮水東來沒踝無,只今南北斷修塗。——宋 王之道《出合肥北門二首》6.平湖阻城南,長淮帶城西。
壯哉金鬥勢,吳人築合肥。—— 宋 張祁《廬州詩》7.姜郎未仕不求田,倚賴生涯九萬箋。
稛載珠璣肯分我,北關當有合肥船。—— 宋 陳造《次姜堯章餞徐南卿韻二首》8.巢湖春漲喻溪深,才過東關見故林。
莫道南來總無利,水亭山寺二年吟。——唐 杜荀鶴《送人歸淝上》9.百萬兵來逼合肥,謝玄為將統雄師。
—— 唐 孫元晏《晉·謝玄》10.妙年半五十,分刺合肥城。楚俗雖尊武,淮鄉已息兵。
—— 宋 方回《送呂才甫之官合肥》含義:我居住在合肥南城赤闌橋之西,街巷荒涼少人,與江左不同.只有柳樹,在大街兩旁輕輕飄拂,讓人憐惜.因此創作此詞,來抒發客居在外的感受.肥水悠悠地向東流去,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早知今日的淒涼情景,當初真不該見到妳,見到妳尤不該離去.夢裏相見,妳的形象總是飄忽迷離,即便這樣,這恍惚的夢境也難持久,常會被壹陣山鳥的啼叫聲驚起.範兄妳回到合肥赤闌橋時,想必已是秋半,橋畔的疏疏楊柳像是在迎接著妳,在那簌簌西風中來回地飄蕩.。
5.有哪些贊美合肥的詩句
1、《晉·謝玄》
年代: 唐 作者: 孫元晏
百萬兵來逼合肥,謝玄為將統雄師。
旌旗首尾千餘裏,渾不消他壹局棋。
白話譯文:
百萬大軍來逼近合肥,謝玄為將統雄師。
旌旗前後壹千多裏,王渾不消別的壹局棋。
2、《次姜堯章餞徐南卿韻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陳造
姜郎未仕不求田,倚賴生涯九萬箋。
稛載珠璣肯分我,北關當有合肥船。
白話譯文:
姜郎沒有做官不求田,依賴生涯萬信。
稛載珍珠肯分給我,北應該有合肥船。
3、《合肥懷古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吳資
合肥壹都會,世號征戰地。
我來值明時,不識兵革事。
白話譯文:
合肥壹都市,世人稱為征戰地。
我來遇上聖明的時代,不認識兵器事。
4、《淡黃柳》
年代: 宋 作者: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亦闌橋之西,巷陌淒涼,與江左異;惟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因度此曲,以紓客懷。
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馬上單衣寒惻惻。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強攜酒、小橋宅,怕梨花落盡成秋色。燕燕飛來,問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
白話譯文:
客人在合肥南城也盡橋的西,小巷淒涼,與江南不同;只有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利用度這曲,以解除客人的懷抱。
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馬上單衣寒淒惻。看盡鵝黃嫩綠的顏色,都是江南舊相識。
正寂寞,明天又寒食節。強帶著酒、小橋住宅,怕梨花落盡成秋色。燕子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從碧。
5、《過護城》
年代: 宋 作者: 宋瑄
古道當長阪,肩輿入暮天。蒼茫聞驛鼓,冷落見炊煙。
凍燭寒無焰,泥爐濕未然。正思江檻外,閑卻釣魚船。
白話譯文:
古道在長阪坡,轎子到晚上天。蒼茫聽說驛鼓,冷落見炊煙。
凍寒無焰蠟燭,泥爐濕未來。正思江檻外,閑置了釣魚船。
6.描寫“合肥”的句子有哪些
1. 合肥,簡稱廬,古稱廬州、廬陽。
2. 合肥是安徽省省會、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帶核心城市,是國務院批準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3. 合肥地處中國東部地區、長江下遊、巢湖之濱、瀕江近海。
4. 東漢光武帝元年(公元25年)改合肥縣為合肥侯國。
5. 南朝宋置南豫州,於舊合肥縣地置汝陰縣,為南豫州南·汝陰郡的郡治之地。
6. 合肥市是多民族散雜居地區,有43個少數民族成份。
7. 合肥地區處於燕山期斷陷盆地之中,所見地層以中生界侏羅系以來地層為主。
8. 合肥的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春溫多變、秋高氣爽、梅雨顯著、夏雨集中。
9. 合肥是個好地方。
10. 合肥總面積11408.48平方公裏。2015年,建成區面積403平方公裏,常住人口779萬,城鎮人口548.4萬人,城鎮化率70.4%。
11. 合肥有“江南唇齒,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稱,歷為江淮地區行政軍事首府。
12. 合肥是僅次於北京的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布局重點城市。
13. 三國時,合肥縣屬魏國淮南郡,為揚州治。
14. 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九江郡為淮南郡,合肥縣屬淮南郡。
15. 東晉時,南北分裂,合肥為雙方爭奪的重鎮,縣廢。
合肥之名稱的由來就不能不說到淝水。淝水源出自城西南七十華裏的紫蓬山(又名李陵山),出山後分二支,壹支東下經城南繞到東關,稱為南淝河;壹支向北,與雞鳴山龍井的水匯合後,又分二支:壹支折向東流,穿城而過,稱為金鬥河(今天已不存在了),另壹支向北經壽縣,註入淮河,稱為東淝河,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即發生在此。晉·謝玄在此地以少勝多大敗符堅。
按《爾雅》釋義:“歸異出同”曰肥,這是肥水得名的依據。合肥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在此匯合而得名(壹說因古時廬州由合州改名而得名),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齒”“三國舊地、包拯故裏”聞名於世。合肥之名,最早出現在史學家司馬遷《史記》中,《史記貨殖列傳》記載,“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會也。”意思是合肥作為長江淮河兩大流域水運的節點,是南北皮革、鮑魚、木材的轉運站。
在當時大運河未開通,邗溝經常淤塞的情況下,地處長江、淮河兩大水系運輸節點的位置使得合肥成為貨殖列傳中記載的十八個商業都會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