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浮生偷得半日閑還是偷得浮生半日閑

浮生偷得半日閑還是偷得浮生半日閑

意思壹樣的。

偷得浮生半日閑,意在強調偷和閑,彰顯自己半天清閑的輕松愉悅。

浮生偷得半日閑,也是意在強調閑,只不過偷得比重就下降了,人活壹世大部分是滿轉浮生,偶爾偷閑卻也輕松自在。

出自唐代李涉《題鶴林寺僧舍》。

原文: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譯文:長時間來壹直處於混沌醉夢之中,無端地耗費著人生這點有限的時光。有壹天,忽然發現春天即將過去了,於是便強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賞春色。在遊覽寺院的時候,無意中與壹位高僧閑聊了很久,難得在這紛擾的世事中暫且得到片刻的清閑。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詩人李涉在唐憲宗時被貶謫為陜川司倉參軍,後來又被流放南方。在他遭遇流放期間,情緒極其消沈。然而,在與鶴林寺高僧的閑聊之中,無意中解開了苦悶的心結,化解了沈溺於世俗之憂煩,於是欣然題詩本篇於寺院墻壁之上,以抒發其內心“偷得浮生半日閑”之感慨。

詩詞賞析

這個唐代詩人在歷史上留下的印記比較少,但是這句“偷得浮生半日閑”卻可以讓他名垂青史。“偷得浮生半日閑”有著濃厚的禪理韻味,對於人生這種無趣盲目的生活來說,最難得的就說在這紛擾的世事中,暫且得到片刻的清閑。

在這首唐詩的壹開始,詩人就寫出了自己當前所經歷的人生狀態。“終日昏昏醉夢間”,生活在晚唐時代的詩人,內心當中十分仿徨。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和目標,終日醉生夢死,也就是“終日昏昏”,以酒消愁,在“醉夢間”打發日子。

在這無端的浪費時光之後,突然發現春天這美好的時光就要壹去不復返,所以強打著精神去登山(“強登山”)欣賞著晚春的景色,以求能夠豐富自己的人生。“忽聞春盡強登山”,是詩人不自覺的壹些改變,畢竟之前庸庸碌碌的日子讓詩人自己也感覺寢食難安,生活沒有滋味。

而後的這兩句是這首古詩最點睛的地方,“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在登山遊覽寺院的時候,無意中遇到壹位得道高僧,兩人暢談許久。對於壹個生活失去方向,人生沒有追求的人來說,接觸到得道高僧暢談人生,必然能夠獲取很多新的人生感悟的。

果不其然,詩人在與得道高僧的暢談中,感悟出時間過得飛快,而且時光飛逝也很有價值意義了,深深的感慨“偷得浮生半日閑”,世事紛擾之中,與高僧有如此交流,真可謂是難得的清閑。

“偷得浮生半日閑”使得詩人的人生追求有了新的概念,對比壹開始的“終日昏昏醉夢間”,此時的心境要豁達很多。或許詩中帶有壹些消極意味,但是詩人力爭追求壹種自然的生活狀態,頗有道家和佛家關於“自然”和“自由”的追求。

後世影響

“偷得浮生半日閑”這句詩很常見,而且多數時候和“自古人生何其樂”搭配,成為兩句諺語“自古人生何其樂,偷得浮生半日閑”。都是在探討人生、時光的主題,而且有著濃厚的佛理韻味。

而後又看到壹句“心情半佛半神仙”,也同樣和“偷得浮生半日閑”搭配,成為“偷得浮生半日閑,心情半佛半神仙”,也在說明壹種生活態度。

無論是“自古人生何其樂,偷得浮生半日閑”,還是“偷得浮生半日閑,心情半佛半神仙”,都是後人在“偷得浮生半日閑”闡發出來的,只能作為解釋“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意義而存在,畢竟這源自唐詩名句的出處,賦予了詩句無比鮮活的力量。

詩詞典故

有壹位名叫莫小山的名士外出遊玩,恰好看到壹座古寺,林泉竹石,秀美宜人。莫小山見此景,情不自禁地吟誦起李涉的《題鶴林寺僧舍》詩來。他越吟興致越高,竟也想像李涉那樣在寺中與高僧談論壹番。

到了寺中,他看見主持竟是壹個俗不可耐的和尚。莫小山幾次告辭,都被這和尚攔住了,和尚還死皮賴臉地留他吃午飯,小山只好勉為應付。

臨走時,和尚又要他留詩,他想了想,就提筆寫了起來:偷得浮生半日閑,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終日昏昏醉夢間。

莫小山只是把李涉的詩改了壹下順序,但這壹改,卻生動地反映了自己的窘態,也諷刺了那個和尚。

百度百科--題鶴林寺僧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