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董必武《謁昭君墓》
全詩: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
詞客各攄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
譯文:
昭君出塞和親的歷史意義過了千年照樣存在,胡族和漢族和親是英明的決策。
詩人詞客各自發揮出心中的憤慨,但是舞文弄墨最後都是徒勞。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屹立在呼和浩特大黑河畔的昭君墓千百年來成了民族團結的象征。1963年10月15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的董必武來內蒙古視察工作。董老先參觀南郊桃花人民公社時,滿懷激情地寫下了“蒙漢人同社,桃花艷壹鄉。大田多黍稷,比屋養牛羊。秋實今年好,冬耕早日忙。黑河能供水,青冢尚留香。依靠貧中下,物清積短長。乘閑植嘉樹,集體業蕃昌”的詩句。
在時任自治區副主席王再天的陪同下,董老壹行又去拜謁了昭君墓。青冢擁黛、草木蔥郁、秋陽普照、和風送爽。董老精神飽滿興致勃勃地參觀了這壹塞外勝境。他極感興趣的是陳列於墓周的歷代碑刻,在其周圍流連徘徊,深情專註地反復觀賞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