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別了,草原上的草》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名作。全文如下:
長草是如此的茂盛,每年秋冬枯萎的草都要把草的顏色變濃。
野火不能燒盡它,春風的吹拂可以使它復活。
野草野花遍布古道,陽光下的草地盡頭是妳的旅途。
我再壹次送上了我的知心朋友,濃濃的草代表了我的深情。
3.這首詩的主旨是:
原野之上,綠草如茵。壹年壹次,幹了就綠了。
野火到處燒,燒不滅。春風在吹著風,它充滿了活力。
遠處的雜草蔓延到古道上,綠色連接著荒涼的城市。
在這裏告別,看著朋友走遠,路邊的雜草,也充滿了依依不舍的親情。
4.《浮德谷·曹苑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名作。這首詩通過對古平原野草的描寫,表達了對朋友的告別之情。可以看作是對野草的頌歌,然後是對生命的頌歌。這首詩的前四句著重於《野草》生命的歷時美,後四句著重於《野草》的時間美。全詩構圖嚴謹,語言自然流暢,對仗工整,景物抒情,意境和諧,是《正當作業》的絕唱人教版小學教材古詩詞《草》選取了該詩的前四句。
5.白居易(772-846),河南新鄭人。他出生在太原,在他曾祖父的時候搬到了夏邑。白居易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三大詩人之壹。白居易、元稹* * *倡導新樂府運動,與劉禹錫並稱世界“白元”、“白柳”。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樸實通俗,被譽為“詩人魔術”、“詩人之王”。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死於洛陽,葬於香山。流傳至今的有白的《長慶集》,代表作有《長恨歌》、《炭人》、《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