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是百病之源
《格言聯璧》中講:“怒是猛虎,欲是深淵”,怒是什麽意思呢?怒就是生氣,氣憤,譴責,氣勢盛。怒是壹把雙刃劍,刺向別人的同時,也刺向自己。美國的生理學家愛爾馬,做了壹個實驗,把人在生氣時呼出的“生氣水”註射在大白鼠身上,幾分種後大白鼠就死了。可見,生氣的“水”是含毒的,而這樣的“水”如常駐體內,人怎不會中毒?
無獨有偶,最近在看的曲黎敏老師的《從頭到腳說健康》中,也從中醫角度闡述了生氣對人體的諸多影響,摘抄3點做分享。壹、生氣會造成耳朵“暴聾”,因人壹生氣,整個三焦都會受阻,耳朵這個孔竅的氣機就容易被閉住,於是就出現耳聾癥狀。現代有壹些人因為工作壓力太大,精神隨時處於緊張狀態,極易產生焦慮、心情壓抑,這都會導致人體經脈不通暢的情況,很多時候就表現出耳朵的疾病。二;、生氣會對人體造成巨大傷害。對於男人,生氣直接傷肝;對於女人,生氣就傷乳腺和子宮。三、少生氣是避免兩腋兩肋得病的最好方法。
人只要壹生氣,經脈肯定就會堵塞。經脈的堵塞在中醫裏就意味著寒邪入體。經脈通暢的前提是壹定要快樂。現代醫學認為,快樂的人比不快樂的人壽命能增加五到七年。
釋迦牟尼說人生是有苦諦的,人生就是壹場關於苦的認知和覺悟。不管妳是否認可此觀點,最關鍵的還是要在忙綠的生活中領悟到”沒事找樂“的道理,要自己尋找快樂,而不是自尋煩惱。
找壹個愛好讓自己心平氣和
人容易生氣是因為過於專註眼前芝麻大的事情,因為眼前太近了,所以事情就變得無限大。培養壹個愛好吧,當妳閑暇時間用於專註於自己的愛好時,慢慢的,高雅的情趣會提升妳的品味,陶冶妳的情操,隨之心態也會發生改變,很多妳以前認為多重要的事情,其實也不過爾爾。於我而言,讀書讓我收益良多。以前也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但自己別的毛病不多,就是懶。在痛定思痛之後,開始了自己的讀書計劃。剛開始就找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書籍來讀,慢慢發現,"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車馬多如簇"原來也可以在自己的身上壹點點實現。現在,心態平和了很多,眼界打開了不少,性格也有所改變,以前做事情特別急,走路都是急匆匆的,說話的語速更是快的驚人。雖然現今沒有改變太多,但已經意識到並在努力改變當中,我始終相信積累的力量。
謝冕在《讀書人是幸福人》中這樣寫道:壹個人的壹生,只能經歷自己擁有的那壹份欣悅,那壹份苦難,也許再加上他親自感知的那壹些關於自身以外的經歷和經驗。然而,人們通過閱讀,卻能進入不同時空的諸多他人的世界。這樣,具有閱讀能力的人,無形間獲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無限可能性。閱讀不僅使他認識了草木蟲魚之名,而且可以上溯遠古下及未來,飽覽存在的與非存在的奇風異俗。
更為重要的是,讀書人加惠於人們的不僅是知識的增廣,而且還在於精神的感化與陶冶。人們從讀書學做人,從那些往哲先賢以及當代才俊的著述中學得他們的人格。人們從《論語》中學得智慧的思考,從《史記》中學得嚴肅的歷史精神,從《正氣歌》學得人格的剛烈,從馬克思學得人世的激情,從魯迅學得批判精神,從列夫?托爾斯泰學得道德的執著。歌德的詩句刻寫出睿智的人生,拜倫的詩句呼喚著奮鬥的熱情。壹個讀書人,是壹個有機會擁有超乎個人生命體驗的幸運人。
不生氣,是壹種修養
與您***品以下小故事:
古時壹位老婦常為壹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生氣。有壹天她去找高僧求教,高僧聽她的講述,把她領到壹間禪房裏, 落鎖而去。婦人氣得破口大罵,罵 了許久,高僧也不理會。婦人又開始哀求,高僧還是置若罔聞。婦人終於沈默了, 高僧來到門外,問她:“妳還生氣嗎?”婦人說: “我只為我自己生氣,我怎麽會來到這個鬼地方受這份罪?””連自己都不肯原諒的人,怎麽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過了壹會兒,高僧又問:“還生氣嗎”婦人說:“不生氣了。”“為什麽?”“氣也沒辦法啊!”高僧又離開了。當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前時,婦人告訴他:“我不生氣了,因為不值得氣。”高僧笑道:“妳還知道值不值得,看來心中還有氣根。”當高僧的身影迎著夕陽立在門外時, 婦人問道:“大師,什麽是氣?”高僧將手中的茶水傾灑於地,婦人視之良 久,頓悟,叩謝而去。
我們的生命就像高僧手中的那杯茶水壹樣, 轉瞬間就和泥土化為壹體,光陰如此短暫,生活中壹些無聊小事,又哪裏值得我們花費時間去生氣呢?相信我們在生活中都有過為瑣事生氣的經歷,無非是為了爭高低、論強弱,可爭來爭去,誰也不是最終的贏家。妳在這件事上贏了某個人,保不齊會在另壹件事上輸給他,輸輸贏贏,贏贏輸輸。當妳閉上眼睛和這個世界告別的時候,妳和普天下所有的人是壹樣的:壹無所有,兩手空空。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做壹些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不要把時間耗在爭名奪利上,不要總把“就爭這口氣”掛在嘴邊。真正有修養的人會把這口氣咽下去,因為氣都是爭來的,妳不爭就沒氣,只有沒氣妳才會做好事情,也只有沒氣妳才會健康的活著。
曾經滄海難為水。為何高人不易生氣,我想,對他們而言,或者就如此詩句壹樣,”生氣“不過此河流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