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譯文
壹個住在鄉下以養蠶為生的婦女,昨天到城鎮裏去趕集並且出售蠶絲。回來的時候,她卻是淚流不斷,傷心的淚水把手巾都浸濕了。因為她在集市中看到,全身穿著美麗的絲綢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這樣辛苦勞動的養蠶人。
此詩寫在北宋時期,充滿了對當時社會的諷刺和批判。在當時的封建朝廷,人民生活痛苦難言。詩人在此時描寫了壹位整日辛苦勞作,不經常進城,壹直在貧窮的鄉下以養蠶賣絲為生的普通婦女的遭遇。
詩首兩句寫蠶婦的傷感。婦人昨天進城裏去賣絲,回來的時候卻是痛哭流淚。“淚滿巾”可以看出蠶婦感情 *** 之深。詩人用樸素的語言無聲地揭示了社會的極端不公。通過對壹個蠶婦經歷與感受的敘寫,表達了對下層勞動人民處境的深刻同情。詩中不著壹字議論,卻無聲地控訴了以養蠶為生、深居僻鄉的勞動婦女這壹形象。蠶婦初次進城,竟發現了自己貧困終生的根源,難怪她要悲傷,要痛哭流淚了。那位蠶婦的神態、見聞、感受都寫得繪聲繪色、有血有肉,就以這麽壹個生活細節,來深刻揭露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立意深刻,構思巧妙,顯示了詩人對生活的敏銳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後兩句揭示蠶婦是因為有感於獲而不勞、勞而不獲的不合理社會現實而傷感。蠶婦之所以會痛哭流淚,是因為她看到,城裏身穿絲綢服裝的人,都是有權有勢的富人。像她壹樣的勞動人民,即使養壹輩子蠶,也是沒有能力穿上美麗的絲綢衣服的。詩人用明顯對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會階級對立的現實,揭露統治者不勞而獲的不合理現實,極有說服力。
這是壹首言簡意賅的諷喻詩,詩人借養蠶婦女的所見所感,把養蠶人衣不蔽體,不養蠶人卻穿著滿身綢緞加以對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遭到剝削掠奪的不合理現象。詩中反映了勞動人民生活的悲苦,表達了詩人對養蠶農婦的同情,對不勞而獲的剝削階級的憤恨,以及對整個封建社會的控訴和鞭撻。
問題二:蠶婦這首詩描繪了宋代什麽人的痛苦生活 ,詩人中蠶婦歸來淚滿巾的原因是什麽,也表達了詩人什麽 因為她看見全身綾羅綢緞的人,沒有壹個是養蠶的勞動者。她為自己的生活感到悲哀。
問題三:蠶婦,這首詩的全文是什麽 蠶婦 [宋] 張俞 昨日入城市, 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 不是養蠶人.
問題四:蠶婦這首詩作者張俞站在誰的角度來感嘆感嘆甚麽表現甚麽主題 1、以養蠶為業的農婦的角度。2、感慨自己晝夜辛勞,那柔柔、精美的絲織品,其實就是蠶婦的斑斑血、滴滴汗的結晶,換來的卻是貧困與卑賤。
問題五:蠶婦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 蠶婦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農民深深的同情。
問題六:蠶婦詩說,昨日如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作者張俞站在誰的角度來發感嘆?感嘆了什麽 《蠶婦》是宋代詩人張俞的壹首反映人民生活苦難的傳世名篇。
作者站在平民百姓的角度感嘆,感嘆當時的封建朝廷,在自己浪費無度的同時,又對外敵妥協,更加重了百姓的負擔,人民生活痛苦難言。
表現了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對統治階級的壓迫剝削的不滿的主題。
問題七:解釋《蠶婦》最後兩句的詩句的含義是什麽? 抨擊了社會貧富懸殊的不合理現象。那些穿戴綾羅的富人從不養蠶、紡織,而養蠶紡織辛勞終年的婦女為了溫飽只能把產品拿到市場上去賣給有錢人,對比富人綾羅綢緞,自己衣衫襤褸,不由滿臉清淚。詩用女主人公第壹人稱,以直白口氣說出,充溢了作者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