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表現陶淵明誌向的詩

表現陶淵明誌向的詩

陶淵明(365--427)又名陶潛,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不仕。田園生活是陶詩的重要題材,因此後來人們將他稱作“田園詩人”。

在他的田園詩中,隨處可見的是他對汙濁現實的厭煩和對恬靜的田園生活的熱愛。

歸園田居·其壹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壹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在《歸園田居》中,他將官場寫成“塵網”,將身處其中比喻為“羈鳥”和“池魚”,將退隱田園更是比喻為沖出“樊籠”,返回“自然”。

因為有實際勞動經驗,所以他的詩中洋溢著勞動者的喜悅,表現出只有勞動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歸園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證明,這也正是他的田園詩的進步之處。

對現實的失望,迫使詩人回到詩歌中去構築壹個理想的社會,《桃花源詩並記》是他這壹思想傾向的反映。

桃花源詩 <陶淵明>

嬴(yíng)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黃綺(qǐ)之商山,伊人亦雲逝。

往跡浸復湮(yān),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qì)。

桑竹垂余蔭,菽稷(jì)隨時藝;

春蠶收長絲,秋熟靡(mǐ]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俎(zǔ)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rú)縱行歌,斑白歡遊詣(yì)。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誌,四時自成歲。

怡然有余樂,於何勞智慧!

奇蹤隱五百,壹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

願言躡(niè)清風,高舉尋吾契(qì)。

除田園詩之外,陶淵明還有歌詠勇士的詩,有充滿愛國熱情的詩,有消極避世的詩,由此可見其詩歌思想的復雜性。

《讀山海經》 陶淵明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幹戚,猛誌固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陶淵明的詩多取材田園風光、平常生活,運用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寫而出,這就使人感到自然、親切,情感真摯,沒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跡,引導讀者去體味其中悠然沖淡的情致,走進詩人所營造的意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