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重陽追思親人的詩句

重陽追思親人的詩句

描寫重陽節追思親人的詩句如下:

1、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唐朝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賞析:詩寫遊子思鄉懷親。詩人壹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淒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

接著詩壹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沈,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遊子離人之心。

2、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唐朝岑參《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賞析:這首詩作於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首聯二句概言邊塞無事,重陽佳節,眾人按照傳統的慶祝方式,喝酒登高,壹派和熙歡樂之景。“霜威逐亞相,殺氣傍中軍。”頷聯二句意指封常清治軍雷厲風行,又能在和平時期時刻保持謹慎。

3、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唐朝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賞析:首聯用白描的手法寫雁過江上南飛,與客提壺上青山的壹副美景。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寫的淋漓盡致。詩人用“涵”來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懷抱裏,“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傳達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廣,不獨指雁影。

“與客攜壺”是置酒會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樂事,“翠微”來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對於眼前景物的愉悅感受。

頷聯為唐詩名句佳句,夾敘夾議,寫出了詩人矛盾的心情。“難逢”、“須插”的言外之意是應把握當前及時行樂,不要無益地痛惜流光,表現了壹種通達的生活態度。“菊花”是扣合重陽節的習俗。

4、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唐朝王勃《蜀中九日》

賞析:這首詩前二句以“望鄉臺”、“送客杯”作對仗,用他鄉送客來襯托詩中人思鄉的情懷;後二句用呼告語作詠嘆,從北雁南飛著想,反襯北人久居南方思念故鄉的苦悶。這首詩僅以四句來寫鄉思,卻將鄉愁抒發得淋漓盡致,突破了唐初宮廷絕句多借詠物寓幹進之意的小格局。

詩歌開頭就承題,“九月九日望鄉臺”,點明了時間是重陽節,地點是玄武山,此處將玄武山比作望鄉臺,以此來表達鄉愁,思鄉之情倍增。

“他席他鄉送客杯”,點明了詩人當時是在異鄉的別宴上喝著送客的酒,倍感淒涼。詩歌的前兩句就勾勒出了壹個易讓人傷感的環境,正逢重陽佳節,又是客中送客,自然容易勾起濃郁的鄉愁。

5、秋風江上棹孤舟,煙水悠悠,傷心無句賦登樓。——元朝湯式《小梁州·九日渡江》

賞析:首詩開篇便描繪了壹幅秋江圖:秋風瑟瑟,江水悠悠,詩人乘壹葉孤舟,在煙霧彌漫的江面上劃行。這種景象中蘊含了壹種孤獨、寂寥又悠然自得的情感。

詩人對江水、煙霧的描繪,給人壹種深遠、寬廣的感覺,仿佛人生就像這江水、煙霧壹樣,變幻無常,沒有人能長久地把握自己的命運。

“傷心無句賦登樓”,這句話透露了詩人內心的沈痛與哀傷,他無法用言語來表達他的心情,就像無法登上那遙不可及的高樓壹樣。這裏的“登樓”並非實指,而是壹種象征,象征著人生中無法達到的理想和無法逾越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