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寫佛山西樵山的詩句

描寫佛山西樵山的詩句

1. 描述西樵山風景詩句

《嶺南大雪》宋 區仕衡

海凍珊瑚萬裏沙,炎方六出盡成花。

洛陽縱有行春令,誰問袁安處士家。

《春日嶺南》宋 孫正平

窗前修竹靄如雲,巧語春禽只聽聞。

睡起蒲團趺坐穩,惟將茗椀對爐薰。

《客居嶺南》宋 張子龍

天風吹白波,歸客欲如何。

炎國逢花早,春船載雨過。

畏蛇焚癭木,防蠱種衰荷。

洞口商人婦,時時送夜歌。

《庚午臘中苦寒不雪不雪嶺南之常而苦寒為希有》宋 鄭剛中

檐風動修竹,終夜玉相戛。

曉望山頭松,孤瘦凍欲折。

欣然發茅亭,準擬看飛雪。

待之既逾時,腳硬冷如鐵。

青山全不老,暮雨空淒絕。

豈非地氣偏,濕濁舊不泄。

剪水下雲來,祗向虛空歇。

今年臘中寒,萬口稱凜冽。

此是雪先聲,蕩洗嶺南熱.

蜒叟且莫驚,造化無差別。

會須煙瘴林,都有琪花結。

草色潤如酥,看取焦枯活。

《嶺南鞭春》宋 範端臣

壹辭湖上月,三見嶺南春。

怪鳥呼如鬼,癡猿立似人。

蠻商通海舶,漁戶雜江濱。

尚有鞭牛撲,紛拿起路塵。

《嶺南道中》唐 曹松

百花成實未成歸,未必歸心與誌違。

但有壺觴資逸詠,盡交風景入清機。

半川陰霧藏高木,壹道晴霓雜落暉。

遊子馬前芳草合,鷓鴣啼歇又南飛。

《嶺南荔枝不可寄遠龍眼新熟輒以五日顆奉晦叔》宋 張栻

荔子如今尚典刑,秋林圓實著嘉名。

雖無赪玉南風面,卻耐筠籠千裏行。

《謫嶺南道中作》唐 李德裕

嶺水爭分路轉迷,桄榔椰葉暗蠻溪。

愁沖毒霧逢蛇草,畏落沙蟲避燕泥。

五月畬田收火米,三更津吏報潮雞。

不堪腸斷思鄉處,紅槿花中越鳥啼。

《送人遊嶺南》唐 戴叔倫

少別華陽萬裏遊,近南風景不曾秋。

紅芳綠筍是行路,縱有啼猿聽卻幽。

《嶺南江行》唐 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雲煙,望盡黃茆是海邊。

山腹雨晴添象跡,潭心日暖長蛟涎。

射工巧伺遊人影,颶母偏驚旅客船。

從此憂來非壹事,豈容華發待流年。

《送周願判官歸嶺南》唐 姚系

早蟬望秋鳴,夜琴怨離聲。

眇然多異感,值子江山行。

由來重義人,感激事縱橫。

往復念遐阻,淹留慕平生。

晨奔九衢餞,暮始萬裏程。

山驛風月榭,海門煙霞城。

易綃泉源近,拾翠沙漵明。

蘭蕙壹為贈,貧交空復情。

以上都是描寫廣東詩,最有名的描述西樵山的詩如下:

《惠州壹絕》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黃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煙雨西樵》康有為

煙雨西樵乍霽開,三湖碧水映樓臺。

追尋遺跡康南海,不盡滄桑過眼來。

供參考。

2. 求壹篇關於西樵山石燕巖的作文

西樵山石燕巖采石遺址是世界上最大、保護最好的水下遺址。石燕巖采石遺址在西樵鎮西樵山獅腦峰東南面,因洞曾盛產石燕得名“石燕巖”,包括“天窗框”、“石屏風”,“石祠堂”等處,石燕巖質多為紅色粗面巖,石料最適合建房子之用,西樵山下有村名“石崗圩”,是當年石匠在此采石到山下圩上作貿易場所而得名,西樵附近壹帶的建築、舂臼、石柱、夾柱石,均是此種石料。明以前多為露天開采,明以後發展為洞穴開采以斜井掘進采石,天窗格是此種方法開采,洞內人工采石痕跡明顯,洞中有開采石料留下的支撐柱,橫如列屏,把洞截分成內外兩進,因長年累月開采及天長日久受侵蝕風化漬水成湖,可泛舟內進,形成洞內“水上汽車”、“水底牌坊”、“石屏風”、“石祠堂”、“天窗框”等景觀。西樵山洞穴的水下采石場遺址面積達數十萬平方米,規模超過意大利加城的水下采石場遺址。堪稱迄今發現的國內最大、最完整、最雄宏的水下古代生產遺跡。整個石場規模巨大,有數十萬平方米,生產區、生活區和通道通聯的數個小洞穴錯落有致,結構非常復雜。洞穴的四壁上上下下留有壹道道古代采石工落下的鑿痕,數百塊已采集和切割好的石板“半成品”倚靠在洞穴四周,可見是遺址廢棄時沒有來得及搬走的石材。

3. 西樵詩詞對聯選

(唐) 曹松百花成實未成歸,未必歸心與誌違。

但把壺觴資逸詠,盡教風景人清機。半川殘霧籠寒樹,壹道晴霓雜落暉。

遊子馬前芳草合,鷓鴣啼歇又南飛。西樵巖 (宋) 李昴英巨石卷阿駕半天,樵山風景豈虛傳。

水簾不卷四時雨,丹竈空凝萬古煙。印石尚存烏利跡,淩虛曾識紫姑仙。

我來遊遍登雲谷,更借山僧半榻眠。遊 西 樵 (明) 孫蕡西樵山勢卷飛龍,矗矗風煙淡復濃。

日麗錦巖開罨畫,雨余銀渚漾芙蓉。紫河車蔭仙人掌,白鶴花明玉女峰。

萬裏扶桑通浩蕩,三城佳氣郁蘢蔥。舟經西樵 (明) 陳獻章青煙落日江蒙蒙,百丈曳過樵嶺東。

萬裏山河秋色裏,滿船笳笛浪聲中。衰顏下照波濤日,幽思長吟島嶼風。

卻望蒼梧在何處,東籬今負菊花叢。送方叔賢歸西樵 (明) 王守仁西樵山色遠依依,東指江門石路迷。

料得楚雲臺上客。久懸新月待君歸。

春日遊西樵 (明) 李孔張扶病涉江還上嶺,寄情飛躍有高深。翠浮煙樹迷通路,紅亂花枝正滿林。

禪語本無生處象,聖功無出靜中心。暮春全好風壇在,明日堪來屬杖尋。

九 曲 溪 (明) 湛若水九曲涓涓始濫觴,瀠瀠恰似九回腸。江湖壹念能忘得,曲曲須傾壹百缸。

4. 描寫“南普陀寺”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南普陀寺”的詩句有:

東海古剎,鷺島禪宮。坐五老之蔭麓,對紅塵之寂空。歷千載之更叠,閱百代之崢嶸。續斷香而積祀,起殘灰以增宏。托山勢而列闕,因丘形以建墉。重檐翔脊,琉瓦瓷瓊。青鼎玄爐,西鼓東鐘。層階歷升,回廊旁通。雕欄望海,白塔指穹。迎普照於清迥,揚梵音乎蔥蘢。燈傳而岸渡,化流而影從。

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東南五老峰下,面臨碧澄海港,該寺占地面積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萬平方米。始建於唐朝末年,稱為泗洲寺,宋治平年間改名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蕪,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類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為閩南佛教勝地之壹。 寺內明萬歷年間血書《妙法蓮華經》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觀音等最為名貴。

南普隨寺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等。兩旁有鐘鼓樓、禪堂、客堂、庫房,另有閩南佛學院,佛教養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寺後近年新建"太虛大師紀念塔"。整座寺院氣勢宏偉,錯落有序。

南普陀寺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福建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廈門八大風景區之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