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歌曲《濤聲依舊》“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出自詩歌《 》詩句

歌曲《濤聲依舊》“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出自詩歌《 》詩句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詩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個字寫了六種景象,後幅卻特別疏朗,兩句詩只寫了壹件事:臥聞山寺夜鐘。這是因為,詩人在楓橋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鮮明深刻、最具詩意美的感覺印象,就是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從各方面顯示出楓橋夜泊的特征,但還不足以盡傳它的神韻。在暗夜中,人的聽覺升居為對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靜夜鐘聲,給予人的印象又特別強烈。這樣,“夜半鐘聲”就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詩人臥聽疏鐘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這裏似乎不能忽略“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楓橋西壹裏,初建於梁代,唐初詩僧寒山曾住於此,因而得名。楓橋的詩意美,有了這所古剎,便帶上了歷史文化的色澤,而顯得更加豐富,動人遐想。因此,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也就仿佛回蕩著歷史的回聲,滲透著宗教的情思,而給人以壹種古雅莊嚴之感了。詩人之所以用壹句詩來點明鐘聲的出處,看來不為無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鐘聲這壹筆,“楓橋夜泊”之神韻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現,這首詩便不再停留在單純的楓橋秋夜景物畫的水平上,而是創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藝術意境。夜半鐘的風習,雖早在《南史》中即有記載,但把它寫進詩裏,成為詩歌意境的點眼,卻是張繼的創造。在張繼同時或以後,雖也有不少詩人描寫過夜半鐘,卻再也沒有達到過張繼的水平,更不用說借以創造出完整的藝術意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