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興南遊不戒嚴,九重誰省諫書函?
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
這是壹首詠史七絕。
隋宮,指隋煬帝楊廣在江都 (今江蘇揚州) 壹帶所建的豪華行宮。自大業元年起,隋煬帝曾三遊江都,尋歡作樂,縱侈豪奢。第三次南遊時,全國人怨沸騰,兵戈紛起,諸大臣力諫罷遊還京,皆被斬頭。楊廣壹意孤行,南遊江都,耗資數以萬計,給人民帶來難以承受的負擔和痛苦,他自己也被殺,葬身於江都隋宮。此詩是以楊廣佚遊宮樂為題材,深刻地揭露了他荒淫橫暴、害民於水火的封建統治者的本質。
“乘興南遊不戒嚴,九重誰省諫書函?”這開頭兩句直表篇意。首句“乘興南遊” 四字,單刀直入,乃點睛之筆;既亮明隋煬帝南遊,又展現了他貪圖享樂,興之所至為所欲為的驕橫本性。“不戒嚴”指楊廣自以為太平無事,未在南遊途中實行戒嚴。皇帝出巡“中外戒嚴” (《晉書·輿服誌》),這是規定。楊廣南遊不戒嚴,說明他無視身處“火山爆發” 的形勢,以及老百姓的怨恨,主要表現了他昏庸、驕縱和無所顧忌。“不戒嚴” 由 “乘興” 所致,是為句中前後呼應。下句“九重”,指皇帝深宮,這裏代指楊廣。“省”,察看。“諫書函”,指勸阻楊廣南遊的諫書。大業十二年(616),楊廣第三次南遊江都,奉信郎崔民象、王愛仁等曾先後勸諫被殺,“諫書” 即指此事。楊廣乘興南遊,連戒嚴都取消了,哪裏管什麽大臣呈上的諫書呢?既表明了楊廣為享樂壹意孤行,又暗指他不得人心。說這兩句 “詞直而意盡” (紀昀 《王溪生詩說》),“直” 當是之,而“意”未必盡。因為詩的開頭兩句直表憤懣之情,是為下兩句正面寫南遊作鋪墊,實乃點睛蓄勢之筆。
“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這兩句正面寫楊廣南遊的景況。《隋書·食貨誌》載:“大興元年造龍舟、鳳、 黃龍、 赤、 樓船、 篾船幸江都,舳艫相接二百余裏。”由此可見楊廣南遊是何等堂皇威風!南遊中,除皇帝乘的龍舟、皇後乘的翔螭舟、三重的水殿浮景之外,從行的船只幾千艘,挽船工八萬余人,川陸並進,兩岸騎兵護衛,旌旗遍野,路經州縣,五百裏內皆獻鮮品。如此威風凜凜,浩浩蕩蕩,窮奢極侈,耗盡民力,罄竹難書。詩人用兩句詩,抓住“裁宮錦”加以鋪排描寫,囊括其他。“宮錦”是指按宮廷規格敕令人民織制的精美錦緞。“障泥”,指墊在馬鞍之下,防止濺上泥土的馬韉。“裁” 字既指織制宮錦,又關照下句制作障泥和船帆。兩句詩是說,在春天裏,舉國上下織制宮錦,奉命為楊廣南遊做準備;南遊時,那成千上萬的精美錦緞,壹半裁作馬韉,壹半用於制成船帆。只此壹項耗項就無以計算,思及其他食用耗項,楊廣南遊奢侈之大,人民負擔之重,也就可想而知了。“春風”壹句含意頗深,暗示春天農忙季節,舉國織錦荒誤農時,舍棄人民生計,以滿足楊廣壹己之樂。“半作”壹句,又暗示了南遊船馬的富麗華貴,說明楊廣壹己之樂,耗費天下多少財物,又給人民帶來多少的災難!
此首絕句,選材精,構思巧,揭露楊廣豪奢害民,以小見大。詩人選取楊廣南遊江都的窮侈極欲,以概其余,獨具匠心。寫南遊,抓住不戒嚴、不省諫書、舉國織錦、錦作障帆等幾個典型事例,加以點化渲染,對楊廣的揭露著實有力。有人評李商隱詩“用意深微,使事穩愜,直欲於前賢之外,另辟壹奇”(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鈔》),奇就奇在精心選材和獨創的構思,寫來深入淺出,平易凝煉的詩句,卻有驚人的深廣含意,產生借壹斑以窺全豹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