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蘇軾關於楊桃的詩句

蘇軾關於楊桃的詩句

1.蘇軾寫的關於楊桃的詩

含激憤於婀娜之中 寄妙理於曠達之外 ——析蝶戀花探索蘇軾謫惠前後的心路歷程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詞學》第十六輯(2006年) 吳帆、李海帆 關於蘇軾蝶戀花《春景》詞的創作年代,壹向不很確定,龍榆生的《東坡樂府編年箋註》將其列入不編年的詞作中,後來壹些選本也均如是處理。

關於蝶戀花《春景》詞的原始資料,壹條三惠洪提供的《冷齋夜話》: 東坡渡海,惟朝雲王氏隨行,日詠“枝上柳綿”二句,為之流淚,病極,猶不釋口。 另壹條三張宗橚《詞林記事》卷五引《竹下詞談》: 子瞻在惠州,與朝雲閑坐。

時青女初至,落木蕭蕭,淒然有悲秋之意,命朝雲把大白,唱“花褪殘紅青杏小。”朝雲歌喉將囀,淚滿衣襟。

子瞻詰其故,答曰:“奴不能歌,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是吾正悲秋,而汝又傷春也。”

遂罷。朝雲不久抱病身亡,子瞻終身不復聽此詞。

根據這兩條記載,陳邇冬先生的《東坡詩詞選》中首先肯定“此詞當是謫嶺南時期的作品”,馬興榮先生在《蘇軾後期詞散論》壹文中更進壹步確認為“這首詞寫作時間最早三紹聖元年六月被貶之後,最遲是紹聖三年七月,朝雲逝世之前。” 蘇軾於紹聖元年十月二日抵惠,雖然也是秋天,但初至惠州,壹切尚未安頓妥帖,對惠州的認識尚淺,恐怕作不出內涵如此豐富的詞作。

又據蘇軾命朝雲把大白歌此詞,朝雲“為之流淚,病極,猶不釋口”、“不久抱病身亡”。由此推斷此詞還具有新鮮感,是剛剛創作不久。

朝雲去世於紹聖三年七月,那麽“青女初至(清霜初降),落木蕭蕭”只能三紹聖二年秋天的創作。此時作者生活平靜下來,回首前塵往事,仕宦遭際,不免感慨多端見於詞,詠而嘆之,是很自然的。

宋哲宗親政的第二年(壹○九四年)正月,改年號為“紹聖”,意思是繼承神宗朝的政治措施,新黨人物章敦、安壽等出任宰執大臣,他們把打擊“元佑黨人”作為主要目標,當時在朝任職的高級官員三十多人被貶到嶺南等邊遠地區,蘇軾更是首當其沖。 紹聖元年四月,依附章敦的禦史虞冊,殿中侍禦史來之邵,指責蘇軾以前在起草制誥詔令中“語涉譏訕”、“譏斥先朝”,加以彈劾,結果蘇軾落兩職(取消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的稱號)、追壹官(取消定州知州之任),以“左朝奉郎”知英州,誥命天下,虞策還認為“罪罰未當”,又降官為“充左承議郎”(正六品以下),六月蘇軾赴貶所,行至安徽當塗時,又被貶為建昌軍司馬,惠州安置。

途經江西盧陵又被貶寧遠軍(湖南寧遠)節度副使(地位比“司馬”低的官員)仍惠州安置。 蘇軾貶惠,獨與幼子過、侍妾朝雲和兩個老婢南下,以五十九歲高齡,抱病登程,萬裏跋涉,前往當時“蠻貊之邦,瘴癘之地”的惠州,作者當時的悲苦與怨憤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但嶺南的秀美山川風物,撫慰了作者的心理,開拓了作者的視野,從而得到了精神上的超脫。

這首蝶戀花詞,集中地反映了此人貶惠州前後復雜的心路歷程。 作者:雪中村 2006-10-1 22:56 回復此發言 -------------------------------------------------------------------------------- 2 [連載]含激憤於婀娜之中 寄妙理於曠達之外——析蝶戀花探索蘇軾謫2 “多情卻被無情惱”——氣逼靈均的煩惱 蘇軾在嶺南的創作,主要是反映他被謫貶的憤懣,有同屈原壹樣的遭際,歸朝歡《和蘇堅伯固》詞,歌頌贊美被放逐的忠臣屈原。

殢人倦《贈朝雲》詞裏說要學屈原《離騷》的“紉秋蘭以為佩”。這首蝶戀花詞的下片也是抒發了氣逼靈均般的煩憂(詞的壹般形式規律是上片寫景下片寫情事,但本詞依作者的思維邏輯,當先從下片析起為佳)。

墻裏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消,多情卻被無情惱。

墻內佳人的秋千嬉戲,牽動了墻外行人的情思,但壹堵高墻隔開了才子佳人的艷遇,佳人飄然而去,空惹下了多情行人的煩惱。小詞寫得極富有情思,也富有理趣,無怪歷來受到贊賞,被認為三蘇軾婉約詞的代表作。

清代王士禛雲:“恐屯田緣情綺靡未必能過。”其實此詞下片寄寓極深。

蘇軾自小就“奮有當世誌”,青年時代就寫了《策略》、《策別》、《策斷》二十五篇,針對北宋積貧積弱的時局,提出了壹系列富兵強國的政治見解,表現了革新者的卓識,受到了朝野的重視。在歷任地方官時,關心民瘼,興利除弊,發展生產,受到老百姓的熱愛。

壹生無論出處窮達,總是心系朝廷,不能忘懷國事,如知密州時聞遼隔宋地七百裏有感而作江城子《密州出獵》詞和《祭常山回小獵》詩,表達了為國靖邊的雄心壯誌。當其以罪人的身份謫貶黃州時,仍念念不忘國事,在《與滕達道書》中說:“西事得其詳乎?雖廢棄,未忘國家慮也。”

尤其是元佑八年,哲宗親政,首先準辭蘇軾禮部尚書之職,準其出知定州。蘇軾在臨行前,請求向哲宗陛辭,哲宗以“本任宮闕,迎接人眾”加以拒絕。

可見哲宗對他的冷遇是很明顯的,但蘇軾仍十分顧念,在《朝辭赴定州論事狀》中對皇帝說:“臣恐急進毫厘之臣輒勸陛下輕有改變,故輒進此說,敢望陛下深信古語,且守中醫安穩萬全之策,勿為惡藥所誤,實社稷宗廟之利,天下幸甚!”蘇軾是壹致的。他不顧哲宗的疏遠,想。

2.關於楊桃的詩句有哪些

關於楊桃的詩句有: 《臨江仙·和葉仲洽賦羊桃》 宋代 辛棄疾 憶醉三山芳樹下,幾曾風韻忘懷。

黃金顏色五花開,味如盧橘熟。貴似荔枝來。

聞道商山余四老,橘中自釀秋醅。試呼名品細推排。

重重香腑臟,偏殢聖賢杯。 註釋 [1]風韻:風度、韻致。

[2]盧橘:金橘的別稱。 [3]推排:評定。

[4]聖賢杯:酒杯。 作品鑒賞 這是壹首詠物詞,詞的上片寫羊桃的產地及其特點。

開頭二句寫產地。但作者沒直說,而是采用追憶的方式,言其在三山(今福州)芳樹下,飲美酒品羊桃,其風味之美壹直讓他難以忘懷。

這兩句詞既寫出了羊桃風韻之美,又巧妙地點出它是福建特產,為後邊的敘寫創造了良好件。"黃金"三句寫羊桃的特點與身價。

言羊桃花其色金黃瓣五出;其味微酸,如成熟的盧橘,味道絕美;其身價之名貴,和荔枝不相上下。可見羊桃色、味俱佳,為水果之珍品,異常名貴。

下片寫其他果品。故"聞道"二句另辟新意,言其聽人說過橘中可容四老,在其果中釀造秋酒。

用傳說的故事,寫橘汁味美如酒。"試呼"三句寫橘之外的名貴果品。

言把名貴果品都取來,仔細加以考校、品評,每種果品的"腑臟"裏都香香甜甜,為何偏要為酒所纏繞?"聖賢杯"三字和"憶醉"二字相照應,說明無須醉酒自娛,品味羊桃之類的名貴果品,也照樣令人陶醉,用委婉方式再次敘寫羊桃韻味之美,圓滿地結住了全詞。 楊桃(熱帶亞熱帶的水果) 所屬類別 植物 簡介 陽桃(學名:Averrhoa carambola L.),別名:五斂子,楊桃,洋桃,三廉子等,被子植物門,五斂子屬。

陽桃是壹種產於熱帶亞熱帶的水果,具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 陽桃為常綠小喬木,高可達12米。

羽狀復葉互生,由於葉子會對熱和光產生反應,受到外力觸碰會緩慢閉合,小葉5-13片,卵形至橢圓形,頂端漸尖,基部圓,壹側歪斜。花小,兩性,花枝和花蕾深紅色;花瓣背面淡紫紅色,邊緣色較淡,有時為粉紅色或白色,腋生圓錐花序;花期春末至秋。

漿果卵形至長橢球形,淡綠色或蠟黃色,有時帶暗紅色。果子成五角星形。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陽桃拉丁學名:Averrhoa carambola別稱:五斂子,楊桃,洋桃,三廉子界:植物界門:被子植物門綱:雙子葉植物綱目:牻牛兒苗目科:酢漿草科屬:陽桃屬種:楊桃分布區域:原產地為亞洲熱帶、亞熱帶,現廣植於熱帶各地 註 楊桃同樣是外皮堅硬,內裏酸甜多汁,味道像是葡萄、芒果和檸檬的集合體。原產於斯裏蘭卡,後來廣泛種植在世界各地。

因為草酸含量過高,因此腎臟不好的人士不能多吃。

3.描寫楊桃的詩句

描寫“楊桃”的詩句有:1、楊桃壓枝沈欲墜,寒冬未盡已春天。

2、憶醉三山芳樹下,幾曾風韻忘懷。黃金顏色五花開,味如盧桔熟,貴似荔枝來。

3、楊桃樹下自悠然,石桌枱旁多裊娜。詠楊桃碧雲翠樓山水間,小橋流水魚兒閑。

楊桃壓枝沈欲墜,寒冬未盡已春天。這首詩的大意:在山水之間有白雲還有翠綠的閣樓,小橋流水下的魚兒很悠閑。

楊桃的枝搖搖欲墜,冬天還沒有過完已經是春天了。辛棄疾 賦楊桃詞憶醉三山芳樹下,幾曾風韻忘懷。

黃金顏色五花開,味如盧桔熟,貴似荔枝來。這首詞的大意:在喝醉的時候回憶在三山芬芳的樹下,不曾忘記過它的風韻。

金黃的顏色有多種花開放,味道就像盧桔成熟的時候,高貴的像荔枝。從對楊桃的顏色和味道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楊桃的喜愛之情。

曾眷花開當眷果,秋濃果熟呼圍坐。楊桃樹下自悠然,石桌枱旁多裊娜。

芳茗幾酙她或她?香煙壹點我還我。怨聲頻起計何從,執著指尖星樣火。

這首詩的大意:曾經眷戀楊桃花開的時候就想著果樹成熟,秋意正濃的時候正是果子成熟的時候,然後壹家人圍坐在壹起。在揚桃樹下悠然的待著,在石桌旁的身影婀娜多姿。

詢問她要不要喝幾杯?點上壹顆香煙我還是我。怨聲頻頻不知道計謀從何而來,指尖指著向火壹樣的星星。

通過對楊桃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內心的苦悶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