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李白杜甫誰技高壹籌呢?

李白杜甫誰技高壹籌呢?

宋朝《雪梅》壹詩中寫道:?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雪、梅都具備壹種天然氣韻,各有美好之處,讓人難以評判高下。因此後人在對美好的事物進行比較時,往往會引用這句詩,就像唐朝兩位大詩人李白、杜甫,他們都是唐詩界的殿堂級人物,誰技高壹籌呢?

在大眾的印象中,李白的詩風浪漫飄逸、豪邁灑脫,有?意氣風發?年輕感,杜甫的詩風則永遠憂國憂民,無端給人壹種飽含歲月沈澱的滄桑感。但實際上,李白出生於701年,杜甫出生於712年,李白才是年紀大的那個,兩人的詩風不同源於個性與經歷不同,跟年紀無關。

不過,因為生活在同壹時代,李白、杜甫交集很多,杜甫還是李白的?迷弟?,兩人壹起出遊、尋訪隱士高人,交情很深,杜甫為李白寫下了《寄李十二白二十韻》、《贈李白》、《夢李白二首》、《冬日有懷李白》,《天末懷李白》等多首詩篇,也難怪被打趣心裏眼裏全是李白了。

在詩歌創作上,李白是浪漫主義,杜甫是現實主義,雖然他們自己不比較,但後世文人卻總是將兩人擺在壹塊說,比如宋朝黃庭堅、蘇軾、王安石等人就更推崇杜甫壹些,認為杜甫的詩技法更勝李白;唐代詩人元稹也更欣賞杜甫寫實風格,對李白的浪漫不羈不太感興趣,其實當李白和杜甫將同壹件事物寫進詩中時,就能看出兩者明顯區別了:

《望天門山》唐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是壹首山水詩,李白創作此詩時才24歲,仗劍出蜀、辭親遠遊,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遠看見天門山夾江對峙,江便是長江。李白懷著滿腔的抱負,看到長江奔騰洶湧之狀,仿佛壹切事物都無法阻礙,高山也默默為長江讓路,不禁豪氣沖天。

李白寥寥4句,便勾勒出壹幅絕美的大唐江山圖,?碧水東流?、?青山相對?,遠處是壹葉孤帆,沒有寫?望?字卻句句不離?望?,讀此詩就像欣賞了壹幅色彩鮮明的壯闊江景圖,詩中有畫,令人叫絕,山水相間,大氣又不失清新之感,看似淺描卻有品味不盡的天然意趣。

《旅夜書懷》唐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壹沙鷗。

杜甫創作《旅夜書懷》時已經50多歲了,他夢想?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但仕途卻非常不順,遭到撤職。月夜,孤舟夜泊江邊,杜甫站在船頭望著江景,感嘆星月輝映下長江是如此的浩蕩,平野遼闊,自己卻孤苦伶仃、淒愴無比,詩句景中有情,讀來令人倍感心酸。

此情此景下,杜甫感覺自己置身天地間,不過是毫不起眼的壹只沙鷗罷了,盡管月色下長江壯闊萬分,但他卻已經到了暮年,生命將至盡頭,抱負無處施展......連他自己也不知道命運走向,只能四處漂泊,這種感情讓全詩充滿了深沈凝重的孤獨。

對比李白的壯誌豪情,杜甫筆下的長江襯托出壹個人飽經滄桑後的無奈,因為有骨力不顯矯情。由此可見,李白寫景更勝壹籌,杜甫融情厲害三分,真正是?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通常情況下年輕人更喜歡李白,而經歷過世情的中年人,則更能讀懂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