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①
王灣
名句: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導讀
王灣,唐代詩人,生卒年代不詳,洛陽(今屬河南)人。先天年間(712—713)進士。開元初擔任滎陽主簿,官終洛陽尉。《全唐詩》錄存其詩十首,其中《次北固山下》在當時就很受推崇,為其代表作。
原詩
客路青山外②,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③,風正壹帆懸④。
海日生殘夜⑤,江春入舊年⑥。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⑦。
註釋
①次:出外遠行時停駐的處所。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北,三面臨長江。②客路:指旅途。③潮平:江潮高漲顯得江面空闊。④風正:風順而和。⑤殘夜:天快亮的時候。⑥舊年:指前壹年的末尾,即將要過新年的時候。⑦洛陽:在今河南省,是作者的故鄉和最後任職的地方。
譯詩
壹條小路蜿蜒縈繞於青山之間,
壹葉輕舟在碧水之中飛快向前。
潮水上漲時兩岸壹時變得遼遠,
和風吹拂中只見壹面孤帆高懸。
紅日從海上升起沖破漫漫長夜,
江水在春風中送走了舊的壹年。
思鄉的書信如何才能寄回家去?
有勞北歸的大雁捎回洛陽城邊。
賞析
這是壹首很有名的寫景詩,詩人也因此詩而名聞天下。這首詩是作者經鎮江到江南,小船停駐在北固山下,因看到潮平岸闊、殘夜雁歸的景致,觸發了心中的情思而吟出的千古名詩。
詩歌以“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這壹工整的對偶句發端,交代寫詩的背景。其中“客路”和“行舟”已包含了人雖在江南而神馳故裏的鄉思,並有意與末聯的“鄉書”、“歸雁”遙相呼應。次兩聯“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和“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均為名句。“潮平”是“兩岸闊”的原因,“兩岸闊”是“潮平”的結果;“風正”是“壹帆懸”的原因,“壹帆懸”是“風正”的結果。這兩句寫出了江流恢弘闊大、行舟視野開闊的景致和感受,寫得極其生動逼真。其中“平”、“闊”、“正”、“懸”幾個動詞的使用非常妥帖,體現出作者觀察和煉字的不凡功力。後壹聯“日生殘夜”、“春入舊年”,既形象地描繪了舟行江上天將破曉的情景,表示了時序的交替,還蘊涵著壹種自然的理趣——新事物的出現必然寓於舊事物的消退之中,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力量。末聯以“鄉書”、“歸雁”照應“客路”、“行舟”,使詩篇籠罩著壹層淡淡的思鄉愁緒。
全詩寫景逼真,抒情自然,情與景互相生發,相得益彰。由旅途所見的美景而感到冬盡春來,由太陽升起而思念故鄉,把彼時彼地詩人的情趣表現得真切、自然而動人,讀來令人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