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這是我初二作文的原題。妳可以改成“漫步文遠”
自古以來,美麗的風景和美麗的文學總是相伴而生。壹個文人因為壹個景點留下了不朽的詩篇,壹個景點因為文人的情感描寫又多了壹份文化底蘊。嶽陽樓與範仲淹、滕王閣與王子安、廬山瀑布與李白、蘇東坡天然得天獨厚的西湖。
月光射胸,七分分誌,余三分成詩行,不經意間回到古代。
嫦娥在東坡拍月光,於是七分成了“蘇堤肖春”的智慧,三分成了“水明艷陽,山空陰雨”絕唱。以前的西湖不過是被水草擋住的平湖,直到蘇軾被天帝降職。他肩負著創造西湖美景的義務,把傳播西湖美景的責任放在筆端。陽光下的汗水在堤上,月光下的詩意在表達。於是就有了——楚清的西湖,明媚清新,就像西湖被裝扮得美麗;煙雨中,西湖就像習字花臉上的壹層面紗,空靈美麗,讓人如壹縷朦朧的清香。因為蘇軾的本分,東坡的情感才發展了千百年——習字蘇堤同圓月,他的詩* * *美。
月亮哺育了東坡,東坡詮釋了月亮。東坡的月亮婉約,憂郁,思念,祝福,豪邁。妳可曾記得“春夜值千金,花香月影”;不要忘記“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千行淚懷念“年年料斷腸,月夜,矮松山中”;微笑著祝福“願人長久,千裏美不勝收”;莊淮感嘆豪邁“人生如夢,壹瓶尚壹月。”蘇東坡的月亮總是那麽圓。
圓圓的月亮充滿了東坡的優雅。“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東坡竹林青翠,清雅別致。陶淵明只愛菊花,周敦頤只貪戀荷花,王冕愛梅花,東坡愛淡雅竹林。王維明月照松間,東坡滿月灑竹梢。
東坡,壹個曠達、豪放、樂觀、開朗、淡泊而優雅的中國文人。在無聲的歷史裏,我用情感畫出了壹幅水墨畫——永恒的《蘇堤春曉》,真摯深遠的單鵑,飄逸的竹葉,壹首千年明月詩——“西湖滿月,竹林春曉* * *單鵑”的詩句。
這也是初二寫的
獨品書香
當五千年的鐘聲昨天拂過明月的臉龐,妳帶我走進歷史的長廊;李白、蘇軾吟詠酒詩時,妳讓我聞到了古韻的芬芳;侵華日軍侵略中國的時候,妳帶我見證了紅燭的威力;當希望展開異國的翅膀,妳讓我悲嘆瑪格麗特的淒涼;當夢想隨時代飛翔,妳讓我認識了河邊的金柳,夕陽中的新娘;當祖國慢慢站起來的時候,妳讓我想起了背影的堅定和仿徨。妳——來自遠方的書,讓我獨自坐在書城,哀嘆昨日的風霜今日,微笑著拒絕迷茫。
坐在書城裏,翻找著歷史的記憶。與“南山下種豆,草滿豆苗”的陶淵明共享“東籬下采菊,悠然見南山”的和諧寧靜;與“然而,中國持有我們的友誼,天堂仍然是我們的鄰居”壹樣,王波欣賞“日落和孤獨的蜜月起飛,秋水壹樣的天空”的美麗和壯麗;說“黃沙穿金甲百戰不回樓蘭破”的王昌齡,感嘆“秦時明月關,長征人不歸”的悲涼;與“松樹林裏有月光,小溪裏有水晶石”的王維笑談“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圓”的景色;嘆李白“長風破浪,直掛雲帆濟滄海”的精神,“直到,我舉起我的杯子,問明月,帶我的影子,讓我們三個人”;用杜甫的話來說,就是“登峰造極,壹覽眾山小”,他唱出了“萬頃樓闊,天下窮皆樂,風雨猶如山”的豪氣;而“壹年之春最益,勝於滿帝都煙柳”的韓玉琦,哀嘆“何處是秦嶺家,雪抱青馬回”的蒼涼;白居易的貞節"我們希望兩只鳥同翼飛翔在天空中,同生在大地上,同生在壹棵樹上。"以“水中壹斜陽,半江蕭蕭,半江紅”;“我雖無彩鳳之翼,卻有麒麟李商隱之音”和“久別重逢,東風起百花落”的悲哀;與李漁,誰說“春花秋月何時了?對過去了解多少?”用王安石“壹水護田,兩山發綠”的話,發出“春風綠在江南岸,明月幾時照我”的思想和想拿西湖比西湖的蘇軾在壹起,化淡妝和濃妝總是合適的。希望人長久,美麗萬裏。與陸遊“斷橋外帖,孤開無主”,共敘“世態薄,人情惡,花易落盡雨送黃昏”的惆悵;如虎吞萬裏的辛棄疾,期待著“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昏黃的燈光下”的蕭瑟守望。
我壹個人坐在書店裏,為蘇軾斟酒,為易安澆花。胸懷大誌,獨享沁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