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翻譯: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
作者將視角放到第三人稱的角度,反問:“為什麽別人避開‘車馬喧’,而妳就能做到這樣呢?(問君何能爾)”回答是:“處在遠離喧囂的心念之中,當然就少有車馬的煩勞了,進而似乎連原來就在‘人境’中的居所也變得偏僻起來。(心遠地自偏)”
這首詩很美,美就美在全詩沒有壹處是生硬的,這是完完全全純自然地、無意識地在描述著作者的人生追求的壹幅畫面,但更妙的是連作者也忘記了自己的存在。這是壹種無我,也是壹種對“天人合壹”的最佳詮釋。
第二首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翻譯:皇城下著小雨把大地濕潤得松軟,小草鉆出地面遠看壹片淺綠近看卻無。
這前兩句寫景,壹行寫小雨,壹行寫草色。作者經過細致觀察,比較,非常生動地寫出了京城早春景色的特點,後兩行抒情,作者認為早春景色大大超過晚春的景色,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詩的風格清新自然,簡直是口語化的。看似平淡,實則是絕不平淡的。韓愈自己說:“艱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送無本師歸範陽》)。原來他的“平淡”是來之不易的。
全篇中絕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遙看近卻無”了。試想:早春二月,在北方,當樹梢上、屋檐下都還掛著冰淩兒的時候,春在何處?連影兒也不見。但若是下過壹番小雨後,第二天,妳瞧吧,春來了。雨腳兒輕輕地走過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跡,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兒冒出來了,遠遠望去,朦朦朧朧,仿佛有壹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看著它,人們心裏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可是當妳帶著無限喜悅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麽顏色了。詩人象壹位高明的水墨畫家,揮灑著他飽蘸水分的妙筆,隱隱泛出了那壹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遠遠望去,再象也沒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這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真可謂兼攝遠近,空處傳神。
這設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纖細小雨。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更給早春草色增添了壹層朦朧美。而小雨又滋潤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這樣的滋潤,那草色還能不新嗎?又有這樣的背景來襯托,那草色還能不美嗎?
第三首 雁門太守行 李賀
角色滿天秋色裏,塞上胭脂凝夜紫。
燕脂,即胭脂,深紅色。這裏寫夕暉掩映下,塞土有如胭脂凝成,紫色更顯得濃艷。放在更顯戰況之激烈。血流成河,加上天氣的寒冷,在夜裏更加恐怖。再加上夜色的黑暗,更具感染力。
(角聲滿天)是說日間的鏖戰,(燕脂夜紫)是說戰血夜凝,是描寫激戰後的光景,五六兩句是形容撤退時,軍旗半卷,鼓聲不揚。結尾兩句是表面寸土必爭,奮死抗敵,以盡忠報國之意。
這首詩意境非常蒼涼,語氣非常悲壯,很像(屈原)《九歌》中的《國殤》。杜牧說賀詩是(騷之苗裔),所見甚確,集中像這壹類的詩實在都是胎息《楚辭》,而很能得其神韻和義理的。
當時的情況是唐王朝禦敵出征的詩篇,大兵壓境,敵眾我寡,戰爭十分艱苦,但是唐王朝的將士們毫不畏懼,表現了壹種為國效死,凜然無畏的精神。
此詩中造語濃艷,如“黑,燕脂,紫,紅,金,”等,極力渲染氛圍,詩人在用韻上也很講究,首先用平聲,表現壹種昂揚氣概,然後轉仄聲,調子低沈,富於變化,正如沈德潛所說:“字字錘煉而成,昌谷集中定推老成之作,”《唐詩別裁集》李賀見韓愈時把此詩放在首篇。(張固《幽閑鼓吹》)由此可見李賀對此詩的珍愛。
小結:這是壹首用樂府舊題寫的邊塞戰爭題材的詩。全詩用誇張的手法,把戰鬥的氣氛渲染得凝重而慘烈,突出了將士的高昂士氣和愛國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