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王獻之《中秋帖》原文詩句。

王獻之《中秋帖》原文詩句。

東晉書法家王獻之《中秋帖》原文:

十二月割知不中秋不復不得相未復還慟理反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

譯文:

十二日,月亮似被割過,都知不到中秋不會復圓得不到全貌,月未圓滿而不開心,反向理解下即明瞭,理解後怎樣呢,然後可以明白壹些人生的問題並超越它,是何等慶幸,於等待大軍途中。

八月十五月兒圓,王獻之在十二那天賞月,月不夠圓,初見殘月稍憾,復聯想起生命中,不圓滿才是常態,有所頓悟。

擴展資料

《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與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珣的《伯遠帖》曾被清高宗弘歷(乾隆皇帝)譽為“三希”,意即希世珍寶。縱27cm,橫11.9cm,現藏故宮博物院。

《中秋帖》是《寶晉齋法帖》、《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臨本,原帖在“中秋”之前還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原本應該是五行三十二個字,之後因為某種原因被割去了二行,保留代現在的就是三行二十二字。

到了民國時,溥儀將其攜出宮外,流散民間。1948年,已經到了郭葆昌的兒子郭昭俊手裏,當時急需用錢的郭昭俊只好轉到香港,將兩件寶帖《中秋帖》、《伯遠帖》***同抵押給壹家英國銀行,期限就定在1951年年底。

當時與郭家世交廣東省銀行香港分行的經理徐伯郊,迅速將此事告知其父徐森玉,,輾轉通知文化部文物局局長鄭振鐸、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最終報告了周恩來總理,1950年以當時的超高價格35萬買了回來。

百度百科--王獻之《中秋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