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詩分行斷句的依據是什麽
古漢語是沒有句讀的,“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指得就是在閱讀古文時首先要學會斷句。我國古代的學堂裏,斷句是作為課程的壹部分來教授的。也就是說,斷句不能說是專門的學問,卻也是學問的組成部分。就是當今我們遊歷名山大川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契刻於木石之上的對聯詩賦,需要得當的斷句才能明白其含義。因此說,斷句是非常之重要的,否則就會“惑之不解”。 現代新詩產生之日起,就面臨著壹個分行斷句的問題。有的人解決好了,使作品錦上添花,成為佳品;有的人解決不好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解決,卻使原本不錯的作品狗尾續貂,令人遺憾。因此,坊間就有現代新詩無非是分行文字或者回車鍵的譏諷說法。實際的問題是出在了分行斷句上。那麽,在現代新詩的創作中,對於詩句的分行有沒有明確的依據呢?有,又是什麽? 有關討論新詩斷句方面的文章我還沒有看到過。但是在閱讀新詩的過程中,明顯地感覺到許多詩人的作品質地原本是很不錯的。但在閱讀的時候總會給人不是那麽舒服的感覺,很是惋惜。對於創作新詩多年的詩人,斷句不是什麽問題。他們會依據創作時的情緒、內在邏輯、漢語知識以及借鑒、創新,將壹首詩歌的諸多詩句,在創作的過程中自然分行並處置得當。當然,這需要現代詩歌學養和文字功力。而對大多數人而言,特別是初涉新詩創作的人來說,斷句往往是妨礙他們發揮創作才能的絆腳石。本來很不錯的詩意,由於分行不得當而讓人遺憾。更有壹些人因為對斷句重要性的不理解,故意將完整的詩句斷成詞或詞組,讓人閱讀如夜行,深壹腳淺壹腳,或者幹脆如同走在泥濘的鄉間小路上,給人以難於上青天的感覺。因此有必要將斷句的基本依據強調出來,以利於詩人的創作和讀者的閱讀,從而提高現代新詩的創作質量。 壹、詩歌中的氣韻是分行斷句的依據 新詩發展到今天,詩歌的表現內容和技法都有了長足的發展,毫不誇張地講,這是前人無法想像和企及的。當代詩人對於漢字的挖掘,賦於了漢語言獨特而豐富的表現力,這是別的語言無法做到的。而這種獨特的表現力首先在新詩中得到了實踐和體現。對於成熟的優秀的詩人而言,詩歌就是漢語言的實驗場。內在的情感思維驅使下,語言文字成為了詩人筆下的牛馬走卒。對於這類優秀的詩人來說,不存在分行斷句方面的問題。他們憑借語義與語感,根據自己情感思維的張馳緩急及詩意的邏輯,下筆如有神助,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壹首完整的詩歌樣式。當然,這樣的創作與他們的文學修養、詩學素養和對語言的駕馭能力有關。 壹首優秀的詩歌作品是完整的,它具有的氣韻也是多方面的。詩、音樂、繪畫、影視、雕塑、建築、詩人的個性特征等等藝術元素都將在詩歌中隱含。詩歌中表現出來的人性美、音韻美、思維邏輯美、形式美等等都將在閱讀中得到享受和感悟,這就是詩歌獨特的藝術魅力。而這些藝術元素和特質及詩歌的美學呈現,都是在詩歌氣韻的統領之下構築完成。因此說,詩歌的氣韻既是詩歌的內質也是詩歌外在的表現形式,氣韻是詩歌有別於其它文學樣式的獨特的綜合美。 二、分行斷句要觀顧到閱讀能力 對於具有新詩基本常識的人都知道,詩歌是需要理解和想像的文學樣式。它不能夠如散文、小說那樣明白無誤地告訴妳人物事件的起因結果。它是對這些表像的高度提煉和加工,省略的、映射的正是讀者需要理解和想像補充的。因此詩句的跳躍性、象征性、指引性、轉折性等等構成了壹首詩歌波瀾起伏的畫卷。詩歌創作者就要有意識地在這些方面安排字詞和句式,使情感思維的表達呈現出層次感、豐富性及立體意義。從而能夠更好地引導讀者進入詩人創作的藝術空間作廣泛而深入的美學觀光和感悟,從而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 就這個問題,我曾經與詩人湘蓮子討論過。許多詩人的詩作是閃光的但就是進入不了讀者的情感世界。我想這與詩歌的表達方式有關,與詩歌的分行斷句有關。 詩歌的分行斷句看似形式的,其實是詩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