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詩詞
水調歌頭
辛棄疾
頭白齒牙缺,君勿笑衰翁。
無窮天地今古,人在四之中。
臭腐神奇俱盡,貴賤賢愚等耳,造物也兒童。
老佛更堪笑,談妙說虛空。
坐堆豗,行答颯,立龍鐘。
有時三盞兩盞,淡酒醉蒙鴻。
四十九年前事,壹百八盤狹路,拄杖倚墻東。
老境竟何似,只與少年同。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拜 年
文征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
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
世情嫌簡不嫌虛。
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說此年豐。
鳳城新年詞
查慎行
巧裁幡勝試新羅,
畫彩描金作鬧蛾;
從此剪刀閑壹月,
閨中針線歲前多。
春節話童謠
在老北京,過年是孩子們最快樂的事情。壹首首壹段段的童謠伴著孩子們稚嫩的童音,清脆地走進千家萬戶,在深深的胡同裏,在古老的四合院久久蕩漾。
壹進臘月便有了年味兒,孩子們都盼望著過年,特別是家庭困苦的孩子,平時穿不上新衣裳,也吃不上什麽好東西,可是到了過年的時候,父親母親就是再苦再累,也要給孩子們準備壹些吃的喝的,做上件新衣服。
那時候,只要壹喝上臘八粥,離年就不遠了。於是,孩子們便唱起了童謠:
小孩兒小孩兒妳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壹宿;
初壹、初二滿街走。
因為大年初壹、初二家家戶戶的人們都要出去拜年,所以這時候滿街都是人來人往的。這首童謠,生動形象地概括了人們忙忙碌碌過大年的整個習俗,多少年來壹直在北京廣泛流傳。
逗……逗……乞逗乞逗強;
年糕蘸白糖,棗兒栗子大海棠。
要過年了,大人們都要上街去買年貨,小孩子們則跟在大人後頭要各種各樣好吃的、好玩的的東西。那時候,街上賣各種風味小吃和水果的特別多,賣主把年糕攤在案子上,買多少,用刀現切,然後再放上壹勺白糖,小孩子們就蘸著糖吃。到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時候,孩子們又說道:
糖瓜祭竈,新年來到;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老頭兒要頂新氈帽,
老太太要件新棉襖。
祭竈是過年時的舊俗,壹祭完竈,離年就更近了。這時候,孩子們不僅可以吃到關東糖,還可以上街去買各種各樣的鞭炮。到了三十晚上,穿上新衣,點上燈籠,可以盡情地玩耍。放過了鞭炮之後,子夜時分吃過了餃子,就要給長輩磕頭拜年了,童謠裏說道: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輩兒的磕頭,老輩兒的給錢。
要錢沒有,扭臉兒就走。
這時候,孩子們都變得很乖,壹個挨壹個地給老人們磕頭。老人們則笑容滿面地看著自己的孫子、孫女,每個要發給壹個小紅包,以求孩子們平安吉祥,這紅包裏裝的便是壓歲錢。
過去的時候,孩子們說童謠,常常是即興加詞兒,也許有的是念走了音,有的是為了念起來上嘴兒,所以,有時壹首童謠竟有好幾種版本。壹代又壹代的孩子們就這麽說著、唱著,長大成人,走出了四合院,走出了胡同。現在的孩子們幾乎天天都在過年,家家戶戶的生活水平比起過去不知要好多少倍。然而,老北京的風情卻依然如故,完好地保留在壹首又壹首的童謠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