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崇禎皇帝賜秦良玉的四首詩是:
1、學就西川八陣圖,鴛鴦袖裏握兵符。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
譯文:掌握了當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八陣圖的要旨,並能夠靈活運用在實戰中,屢戰屢勝,以壹女性執掌兵權。自己主動請纓,願意承受為國家、民族大義犧牲壹切,將軍為什麽壹定要男人呢?女人也可以做將軍的。
2、蜀錦征袍自裁成,桃花馬上請長纓。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裏行!
譯文:連白桿兵的軍衣和戰袍都是自己制作的,騎著名貴的桃花馬,主動請纓勤王,抵抗滿清鐵騎。那些堂堂六尺須眉男子,竟然連個女人都不及,在國家危難時刻都自顧不暇,觀望不前。
3、露宿風餐誓不辭,飲將鮮血代胭脂。凱歌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時。
譯文:晝夜間程,萬裏勤王,餓了就在馬上隨便吃點東西,困了就在路邊休息,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還把臉上沾上的鮮血當胭脂。用傑出的軍事才能了打勝仗,凱旋歸來的,而不是像漢朝利用和親來達到和平的目的。
4、憑將箕帚掃蝥弧,壹派歡聲動地呼。試看他年麟閣上,丹青先畫美人圖。
譯文:把滿清當做垃圾,用手中那把無形的、巨大的掃帚和撮箕,把滿清鐵騎全部掃出北京城,全城軍民歡歌笑語,慶祝勝利。他年在麒麟閣上畫英雄人物的畫像時,第壹個把秦良玉畫上去,永遠供養。
擴展資料
秦良玉是中國古代著名女將軍,歷朝歷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記載到列女傳裏,而秦良玉是歷史上唯壹壹位作為王朝名將被單獨立傳記載到正史將相列傳裏的巾幗英雄。
秦良玉有著巾幗不讓須眉的氣概,在楊應龍叛亂的時候,親率五百士兵輔助鎮壓。在自己的丈夫去世後,毅然決然的承擔起土司大任,並且在此後鎮壓叛亂,抗擊後金,堅決抵制清朝入侵。
秦良玉是壹個極具軍事才能的女子,從小跟隨自己父親研習兵法,訓練騎射的經歷,讓她得以在以後多次在戰爭中取得勝利。光是從鎮壓四川境內叛亂,就鎮壓叛軍奢崇明、安邦彥、張獻忠、羅汝才,取得了成都之捷、重慶之捷、夔門之捷。
秦良玉對於明朝來說,是壹個絕對的忠臣。也許是因為從小跟隨自己身為貢生的父親學習,接受了正統的儒家教育,忠君報國已經刻進了她的魂魄之中。
所以就算她的丈夫後來被明朝逮捕入獄,最後病死獄中,她也沒有反叛明朝的心。相反她忘掉家醜,選擇了大義,接起丈夫的土司職責,為明朝抗擊外敵,鎮壓內亂。甚至到後來,明朝已經滅亡,她還堅持抗清。在病中的時候,接受到南明朝廷詔令,還希望能以身報國。
秦良玉自始至終都終於明朝,並且為了這個國家舍生忘死,立下戰功無數,與男將相比絲毫不遜色,是“巾幗不讓須眉”的歷史寫照。
明朝末年,清軍的入侵和農民的暴動使得社會形式動蕩不安。督師孫承宗因受到朝中大臣的彈劾,被迫精兵簡將,而用於防備清軍入侵所修築的關錦防線也被新上任的督師高第破壞。
孫承宗用解了京都之圍後被再次啟用,於是到遼東準備修復大淩河,邊關重地可能隨時會遭到清軍的襲擊,但因為之前精兵簡將,兵力的調配明顯出現了不足的狀況,秦良玉於是領石砫兵***計壹萬壹千八百壹十八人去駐守大淩河,保證大淩河的修復如期竣工。對遼東抵禦清軍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四川土司奢崇明及農民義軍領袖張獻忠先後在四川境內作亂,明朝官軍在與亂軍交戰過程中大都怯懦不前,甚至有貪圖敵人賄賂原地逗留的,秦良玉率領“白桿兵”壹馬當先,不但取得了勝利,也對官軍起到了鼓舞的作用,讓各路官軍相互配合,最終將奢崇明擊敗。
張獻忠雖然是農民義軍領袖,但也在四川做了許多壞事,四川百姓因為奢崇明、張獻忠等人叛亂屢遭磨難。秦良玉是石砫土司,將自己境內治理的井井有條,逃難百姓多去石砫等得以安居樂業。
秦良玉死後後世文人贊頌秦良玉所作的詩詞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對秦良玉大加稱贊,愛國將領馮玉祥也曾說到:“紀念花木蘭,要學秦良玉。”明朝滅亡後,南明王朝追謚秦良玉為“忠貞侯”。
百度百科--秦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