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描寫峽谷懸索大橋詩句 1.關於峽谷的詩句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裏江陵壹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壹片日邊來.
酈道元的《水經註》:“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澗道之峽,車不方軌,號曰天險.”
《巫山高二首》孟郊
巴山上峽重復重,陽臺碧峭十二峰.荊王獵時逢暮雨,
夜臥高丘夢神女.輕紅流煙濕艷姿,行雲飛去明星稀.
目極魂斷望不見,猿啼三聲淚沾衣.
見盡數萬裏,不聞三聲猿.但飛蕭蕭雨,中有亭亭魂.
千載楚襄恨,遺文宋玉言.至今青冥裏,雲結深閨門.
《相和歌辭·蜀國弦》李賀
楓香晚華靜,錦水南山影.驚石墜猿哀,竹雲愁半嶺.
涼月生秋浦,玉沙鱗鱗光.誰家紅淚客,不忍過瞿塘.
杜甫的“巴東之峽生淩凘,彼蒼回軒人得知.”
白居易的竹枝詞“瞿塘峽口冷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
2.描寫 峽谷 詩句
1、《巴東峽口》
年代: 宋 作者: 範成大
水宿頻欹側,徒行又險艱。
舟危神女峽,馬瘦鬼門關。
照夜燒畬隴,緣雲種笮山。
催成頭雪白,休說鬢絲斑。
2、《次及甫入峽雜詠·峽口》
年代: 宋 作者: 洪咨夔
山隘留天少,江迂占地多。
風梢猿自掛,露草虎曾過。
坐客猶吳語,行人盡楚歌。
川妃瀾浪甚,著語試誰何。
3、《出微王峽讀子厚詩恍然偶作二絕句》
年代: 宋 作者: 張嵲
西來壹水古今綠,峽裏諸山天下奇。
非是愚溪溪上客,未應輕作此山詩。
4、《鐵堂峽》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山風吹遊子,縹緲乘險絕。峽形藏堂隍,壁色立積鐵。
徑摩穹蒼蟠,石與厚地裂。修纖無垠竹,嵌空太始雪。
威遲哀壑底,徒旅慘不悅。水寒長冰橫,我馬骨正折。
生涯抵弧矢,盜賊殊未滅。飄蓬逾三年,回首肝肺熱。
5、《過馬肝峽石形與色皆如馬肝迸出峭壁之上予觀》
年代: 宋 作者: 袁說友
巉巖復巉巖,昨日通靈灘。
通靈二十裏,有峽名馬肝。
壹山削壁立萬仞,中有突兀如芝蟠。
輪囷累片葉,盤結分枝欒。
宛然老枝菌,如出枯樹端。
大窠數尺迸崖縫,小者四五高低攢。
往來競稱馬肝石,不悟石芝為異觀。
朝廷日清明,郡國無曠官。
鐘此溫厚氣,瑞劃凝漓岏。
不見為羊又為馬,石芝靈異元非難。
此芝瑞峽中,壹壹行人看。
何人果妙丹青手,便可圖上歸長安。
3.描寫大橋的詩句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 陸遊《沈園二首》
雨裏雞鳴壹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 王建《雨過山村》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 陸遊《蔔算子·詠梅》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 劉禹錫《烏衣巷》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 溫庭筠《商山早行》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 林傑《乞巧》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 誌南《絕句》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張繼《楓橋夜泊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 張繼《楓橋夜泊 》
金風玉露壹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 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千古風流人物,壹時多少雄豪。 —— 完顏璹《朝中措·襄陽古道灞陵橋》
壹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 張謂《早梅》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 —— 徐俯《春遊湖》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 張旭《桃花溪》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裏橋。 —— 杜甫《野望》
4.求關於懸索橋的描寫
橋是永恒的舟,橋是延伸的路,橋是人類最偉大的創造之壹。
從壹步三搖的獨木橋,到懸索橋、石板橋、拱橋、斜拉橋、鋼橋、混凝土橋,從單功能步行橋,到公路橋、鐵路橋、綜合功能多層橋、復合立交橋、高架路橋,橋極大的開拓了人們的活動空間,是壹個時代科學技術水平的標誌。建於616年的河北趙州橋,以其科學精巧的構思,成為石拱橋建築史上的代表性傑作。
建於1151年的福建晉江安平橋是現存最早的梁式古石橋,最大石板重25噸,曾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稱。萬州長江大橋主跨達420米,是當今世界最大跨度的混凝土大橋。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龐恰特湖長堤二橋近40公裏,是世界上最長的橋。泰晤士河上的倫敦塔橋,當大船通過時,下層可以向兩邊吊起,為世界名勝之壹。
建於公元206年的山西汾河橋,是世界最早的鐵制懸索橋。 懸索橋 又名吊橋,是以承受拉力的纜索或鏈索作為主要承重構件的橋梁。
懸索橋由懸索、索塔、錨碇、吊桿、橋面系等部分組成(圖6 懸索橋示意圖)。懸索橋的主要承重構件是懸索,它主要承受拉力,壹般用抗拉強度高的鋼材(鋼絲、鋼絞線、鋼纜等)制作。
由於懸索橋可以充分利用材料的強度,並具有用料省、自重輕的特點,因此懸索橋在各種體系橋梁中的跨越能力最大,跨徑可以達到1000米以上。1981年建成的英國恒比爾懸索橋的跨徑為1410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徑最大的橋梁。
懸索橋的主要缺點是剛度小,在荷載作用下容易產生較大的撓度和振動,需註意采取相應的措施。 按照橋面系的剛度大小,懸索橋可分為柔性懸索橋和剛性懸索橋。
柔性懸索橋的橋面系壹般不設加勁梁,因而剛度較小,在車輛荷載作用下,橋面將隨懸索形狀的改變而產生S形的變形,對行車不利,但它的構造簡單,壹般用作臨時性橋梁。剛性懸索橋的橋面用加勁梁加強,剛度較大。
加勁梁能同橋梁整體結構承受豎向荷載。除以上形式外,為增強懸索橋剛度,還可采用雙鏈式懸索橋和斜吊桿式懸索橋等形式,但構造較復雜。
橋面支承在懸索(通常稱大攬)上的橋稱為懸索橋。英文為Suspension Bridge,是"懸掛的橋梁"之意,故也有譯作"吊橋"的。
"吊橋"的懸掛系統大部分情況下用"索"做成,故譯作"懸索橋",但個別情況下,"索"也有用剛性桿或鍵桿做成的,故譯作"懸索橋"不能涵蓋這壹類用橋。和拱肋相反,懸索的截面只承受拉力。
簡陋的只供人、畜行走用的懸索橋常把橋面直接鋪在懸索上。通行現代交通工具的懸索橋則不行,為了保持橋面具有壹定的平直度,是將橋面用吊索掛在懸索上。
和拱橋不同的是,作為承重結構的拱肋是剛性的,而作為承重結構的懸索則是柔性的。為了避免在車輛駛過時,橋面隨著懸索壹起變形,現代懸索橋壹般均設有剛性梁(又稱加勁梁)。
橋面鋪在剛性梁上,剛性梁吊在懸索上。現代懸索橋的懸索壹般均支承在兩個塔柱上。
塔頂設有支承懸索的鞍形支座。承受很大拉力的懸索的端部通過錨碇固定在地基中,個別也有固定在剛性梁的端部者,稱為自錨式懸索橋。
汾河的文章沒有見到,下面這篇供妳參考吧: 中國最早的鐵索橋——霽虹橋 文章作者: 來源: 發布時間:2004-01-11 00:46:12 瀾滄江兩岸山大谷深,懸崖峭壁,河道礁石密布,險灘眾多,水量隨季節變化,給航運帶來不便。"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險"。
幾千年來,居住在兩岸的各族人民,為征服這壹天險,在江上開辟了無數的渡口,架設了許多橋梁,其中,歷史最悠久的就是"蘭津古渡"了。 博南山與羅岷山絕壁對峙的瀾滄江邊就是蘭津古渡,這是走永昌道的必經之路,渡口附近有兩座橋墩,建有壹座中國已發現的最古老的鐵索橋--霽虹橋。
相傳從前每天清早橋亭大門未開時,等候過橋的商旅、人馬以排成五、六裏長的隊伍。 蘭津渡在南詔時就已建有竹索吊橋。
元代曾換成木橋,明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改建鐵索吊橋,名"霽虹橋"。明崇禎十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徐霞客過霽虹橋,鐵索橋東"臨流設關,鞏石為門,內倚東崖,建武侯祠及稅局;橋之西,鞏關亦如之,內倚西崖,建樓臺並記創橋者"。
此橋為"迤西咽喉,千百載不能改也"(《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八》)。今天的鐵索橋為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建造,康熙為此橋親題"虹飛彼岸",故在東岸增辟"禦書樓"。
後鐵纜常蝕,兵禍常生,屢壞屢修。 霽虹橋飛駕於永平縣巖洞鄉和保山市平坡鄉的瀾滄江上,滇緬公路修通之前霽虹橋壹直是滇西交通的要沖,民國年間仍基本維持原狀。
南北有關樓,兩端建柵門,立稅卡;西岸橋頭有碉堡,臨江扼險,大有壹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霽虹橋長115米,寬3.8米,凈跨56.2米,霽虹橋由18根粗大的鐵鏈為骨骼,承重底鏈為16根,排列成2、4、4、4、2的形式,另有兩根為扶手,每邊約用30根高約1.5米的鐵條將扶手索和外邊底索之間連結起來,形成欄桿狀。
底部約隔6米有壹道鐵夾板,將16根底索鎖住,上鋪橫板,用鉛絲綁紮在鐵鏈上,各板之間,再用木條和抓釘和牢。 兩岸築成半圓形橋墩,鐵鏈兩頭鉚死在兩岸橋臺上,西岸為徒崖,東岸是險峰,下面是滔滔江水,十分險要。
橋兩端建有橋亭關樓。崖腳路。
5.關於“峽谷”的詩句有哪些
小度巫山峽,荊南春欲分。
——《十三四時嘗從巫峽過他日偶然有思》 唐 沈佺期舊時十二峰前路,惟是猿聲***客愁。——《巫山峽》 宋 蘇泂泱漭堪輿無此壯,崔嵬疏鑿定何年。
——《題山峽堂》宋 張演時見山峽船,鐃鼓噪中流。《峽州至喜亭》——宋 範成大暮雪烏奴停醉帽,秋風白帝放歸船。
——《赴成都泛舟自三泉至益昌謀以明年下三峽》宋 陸遊草木搖落兮露為霜,三峽之水兮流湯湯。——《三峽流泉歌》 宋 曹勛廬山到此深,面面皆疊嶂。
——《三峽橋》 宋 孔武仲佳處山川總如舊,見君如見紫陽公。——《陪趙工部三峽白鹿之遊有感而賦。
宋陳宓江聲仿佛瞿唐口,石角參差灩滪前。——《遊廬山山陽七詠 三峽石橋》宋蘇轍白鷺拳壹足,月明秋水寒。
——《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唐 李白形容峽谷的成語犬牙交錯[quǎn yá jiāo cuò] 比喻交界線很曲折,像狗牙那樣參差不齊。懸崖峭壁xuán yá qiào bì形容非常險峻的山勢。
也稱作"懸崖絕壁"。郁郁蒼蒼 yù yù cāng cāng草木蒼翠茂盛的樣子。
連綿起伏lián mián qǐ fú連續不斷而且高低不平。崎嶇不平qí qū bù píng形容道路高低不平。
6.描寫大橋的詩詞
1、煙氣籠青閣,流文蕩畫橋。
——《春日侍宴幸芙蓉園應制》李嶠2、妳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妳。朱自清——《威尼斯的橋》3、星橋他日創,仙榜此時開。
——《安樂公主移入新宅侍宴應制》宗楚客4、虹橋千步廊,半在水中央。天子方清暑,宮人重暮妝。
——《雜曲歌辭·天長地久詞》盧綸5、橋北雨余春水生,橋南日落暮山橫。問君對酒胡不樂?聽取菱歌煙外聲。
——《過杜浦橋二首:其二》陸遊6、北去橫橋道,西分清渭流。——《文德皇後挽歌》朱子奢7、三兩漁莊老樹邊,漁娃補網橛船頭。
板橋茅屋湖南埭、帶雨?花更可憐。——《鑒湖柳枝詞十二首》8、日暮河橋上,揚鞭惜晚暉。
——《遊俠篇》陳子良9、回首渭橋東,遙憐****同。青絲嬌落日,緗綺弄春風。
——《采桑》劉希夷10、從來只有情難盡,何事名為情盡橋。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壹條條。
——《題情盡橋》雍陶11、夜夜愁君遼海外,年年棄妾渭橋西。——《雜曲歌辭·妾薄命》劉元淑12、春樓不閉葳蕤鎖,綠水回通宛轉橋。
——《相和歌辭·江南曲》韓?13、祓除情景煙波上,放蕩胸懷詩酒中。禹會橋邊潮落處,夕陽幾度系孤篷。
——《閑遊》其三》陸遊14、官橋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別後同明月,君應聽子規。
(送楊長史赴果州)王維15、輪勢隨天度,橋形跨海通。——《賦得浦外虹送人》陳潤16、洛陽宮闕照天地,四面山川無毒氣。
誰令漢祖都秦關,從此奸雄轉相熾。——《天津橋》劉叉17、步黏苔蘚龍橋滑,日閉煙羅鳥徑迷。
——《玄都觀》徐氏18、渭水長橋今欲渡,蔥蔥漸見新豐樹。——《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19、防拒連山險,長橋壓水平。
——《蒲津迎駕》宋?20、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裏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壹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毛澤東——《水調歌頭》21、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桃花溪》張旭22、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正月十五夜》蘇味道23、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翠輦不來金殿閉,宮鶯銜出上陽花。
——《天津橋望春》雍陶24、細水涓涓似淚流,日西惆悵小橋頭。衰楊葉盡空枝在,猶被霜風吹不休。
——《小橋柳》白居易25、雲氣橫開八陣形,橋形遙分七星勢。——《疇昔篇》駱賓王26、洛橋瞻太室,期子在雲煙。
——《使至嵩山尋杜四不遇慨然復傷田洗馬韓觀主…贈杜侯杜四》宋之問27、捩柁柯橋北,維舟草市西,月添霜氣峭,天帶鬥杓低。浦凍無魚躍,林深有鶴棲。
不嫌村酒惡,也復醉如泥。——《舟中》陸遊28、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靈隱寺》宋之問29、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30、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每到驛亭先下馬,循墻繞柱覓君詩。
——《藍橋驛見元九詩》白居易31、禹會橋頭江渺然,隔江村店起孤煙。冷雲垂野雪方作,斷雁叫群人未眠。
萬裏漂流歸故國,壹生蹭蹬付蒼天。暮年尚欲師周孔,未遽長齋繡佛前。
——《江上》32、山步溪橋又早秋,飄然無處不堪遊,僧廊偶為題詩入,魚市常因施藥留。——《秋思》陸遊33、青帝萬裏月輪孤,掃盡浮雲壹點無。
正是吾廬秋好夜,上橋渾不要人扶。——《柳橋秋夜》陸遊34、虹橋分水態,鏡石引菱光。
——《安德山池宴集》李百藥35、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何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
——《上洛橋》李益36、幾處白煙斷,壹川紅樹時。壞橋侵轍水,殘照背村碑。
——《閑步》司空圖37、欲上祝融峰,先登古石橋。鑿開處,取路到丹霄。
——《登祝融峰》李徵古38、宜城酒熟花覆橋,沙晴綠鴨鳴咬咬。——《相和歌辭·常林歡》溫庭筠39、九十九岡遙,天寒雪未消。
羸童牽瘦馬,不敢過危橋。——《漢東道中》蔣吉40、回望高城落曉河,長亭窗戶壓微波。
水仙欲上鯉魚去,壹夜芙蓉紅淚多。——《板橋曉別》李商隱41、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
——《雜曲歌辭·竹枝》劉禹錫42、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壹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蔔算子·詠梅》陸遊43、穿橋迸竹不依行,恐礙行人被損傷。我去自慚遺愛少,不教君得似甘棠。
——《別橋上竹》白居易44、綠渚傳歌榜,紅橋度舞旗。——《清明日詔宴寧王山池賦得飛字》張說45、壹去仙橋道,還望錦城遙。
——《還京贈別》盧照鄰46、漢家伊洛九重城,禦路浮橋萬裏平。——《闕題》楊師道47、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劉禹錫48、橋西暮雨黑,籬外春江碧。
49、雨細穿梅塢,風和上柳橋。山居無歷日,今日是何朝?——《戲作絕句,以唐人句終之》陸遊50、泉聲喧後澗,虹影照前橋。
——《上巳浮江宴韻得遙字》王勃51、澗險泉聲疑度雨,川平橋勢若晴虹。——。
7.描寫山谷的句子
過了壹座又壹座浮橋,終於來到了天然浮雕的的大裂谷。
橋中央標有重慶/貴州分界線,過橋後就進入貴州的地界了。據說7000萬年前壹次大的地殼變遷而將山體裂開,後經漫長水流的沖刷而形成的渝黔大裂谷,遊人蛇行,壹會兒在重慶壹會兒在貴州。
穿行兩省間,感覺妙哉!傍河而上,兩邊山勢漸緩,滿眼蔥綠的原始森林,順著谷間河流而上,由於裂谷兩邊為萬仞絕壁,無路可行,只好沿谷底河中的浮橋前行。這裏是黑山谷的第三大景觀,這是最驚險的地理奇觀。
在裂谷最窄處,我右手摸著貴州的石壁,左手摸著重慶的峭壁,真是有壹種說不出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