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代表人物有:北宋歐陽修,其作品《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高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就是典型的“有我之境”;再如秦觀的《踏莎行》:“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也是典型的“有我之境”。
其實古代人寫詞,寫“有我之境”的比較多,如柳永,其作品《雨霖鈴(寒蟬淒切)》、《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鶴沖天(黃金榜上)》等都屬於這壹類型。
擴展資料國維根據其文藝觀,把多種多樣的藝術境界劃分為三種基本形態:“上焉者,意與境渾;其次,或以境勝;或以意勝。”王國維比較科學地分析了“景”與“情”的關系和產生的各種現象,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壹次提出了“造境”與“寫境”,“理想”與“寫實”的問題。
“造境”是作者極逞“創意之才”,充分發揮想象力,使萬物皆為我驅遣,“以奴仆命風月”,這正是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基本特征。“寫境”則是作者極逞狀物之才,能隨物婉轉,“能與花鳥***憂樂”,客觀的真實受到高度的重視,這正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基本特征。
王國維還提出,“理想派”與“寫實派”常常互相結合起來,形成壹種新的創作方法。而用這種方法創作出來的藝術境界,則不能斷然定為“理想派”或“寫實派”。
在這種境界裏,“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故也。”自然與理想熔於壹爐,“景”與“情”交融成壹體。王國維認為,這是上等的藝術境界,只有大詩人才能創造出這種“意與境渾”的境界。
百度百科-有我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