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007-5-17 17:43:38 心情: 天氣: 溫度: ℃
——李白《峨眉山月歌》賞析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是李白二十六歲(726)初離蜀地時的作品,詩中描寫了峨眉山月影入江流的迷人景色,表現了詩人離鄉時對故鄉山水的深深依戀。全詩意境明朗清新,語言自然流暢。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在壹個雲淡風清的秋夜,詩人從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輪秋月懸掛在幽美靜謐的夜空,皎潔的月影倒映在靜靜流淌的江水中,伴隨著詩人遠去的行舟,和江水壹起流向遠方。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又壹個天高雲淡的夜晚,壹葉輕舟從清溪出發,在月光的照耀下向三峽駛去,用不了多久,就要到達渝州了,從峨眉山壹直跟隨詩人行走的明月,被岸邊的高山遮住看不見了。
註釋:
①峨眉山:位於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山市境內,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
②半輪秋:半圓的秋月。
③平羌:平羌江,又名青衣江,在峨眉山東北,經蘆山、雅安、洪雅、夾江,到樂山與大渡河匯流入岷江。
④ 清溪:唐時泯江的壹處渡口。君:指峨眉山月。
⑤渝州:今重慶市為唐代渝州治所。
描寫峨眉山的詩文且任客心洗流水,不勞揮手聽清音。
山行本無雨,空翠濕人衣。
蜀中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雲擁半嶺雪,花吐壹溪煙。
1、登峨眉山 李白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雲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煙容如在顏,塵累忽相失。
2、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3、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李白
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裏長相隨。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峨眉山月還送君,風吹西到長安陌。長安大道橫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黃金獅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我似浮雲殢吳越,君逢聖主遊丹闕。壹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
關於峨眉山的古詩來兩首李白寫的。
登峨眉山
李白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
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
雲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
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
煙容如在顏,塵累忽相失。
倘逢騎羊子,攜手淩白日。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川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峨眉山相關詩詞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之五
錦水東流繞錦城,星橋北掛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聖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李白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李白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月出峨眉照滄海,
與人萬裏長相隨。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
峨眉山月還送君,風吹西到長安陌。長安大道橫九天,
峨眉山月照秦川。黃金獅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我似浮雲殢吳越,君逢聖主遊丹闕。壹振高名滿帝都,
歸時還弄峨眉月。
蘇軾 雪齋(杭僧法言,作雪山於齋中。)
君不見峨眉山西雪千裏,北望成都如井底。
春風百日吹不消,五月行人如凍蟻。
紛紛市人爭奪中,誰信言公似贊公。
人間熱惱無處洗,故向西齋作雪峰。
我夢扁舟適吳越,長廊靜院燈如月。
開門不見人與牛,惟見空庭滿山雪。
陸遊 平羌道中望峨眉山慨然有作
白雲如玉城,翠嶺出其上。異境忽墮前,心目久蕩漾。
別來二百日,突兀喜亡恙。飛仙遙舉手,喚我壹稅鞅。
此行豈或使,屏跡事幽曠。何必故山歸,更破萬裏浪。
峨眉山為題材的詩句是什麽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李白詩中的峨眉山有何特點李白很註意詩中地名的用法,在他早期的詩歌創作中已經有意識地使用地名,而且用得很好,如他年輕時出蜀所創作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全詩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見,***十二字,在唐人絕句中為僅見,其次,地名的處理也富於變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於景物,為虛用;“發清溪”、“向三峽”、“下渝駭”為實用,在詩中的位置也有不同,故讀起來不著痕跡,妙入化工。王註引王麟洲曰:“太白峨眉山月歌,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為絕唱,殊不厭重。” [4]金獻之《唐詩選脈會通》亦雲:“李供奉峨眉山月歌五用地名字,古今膾炙……天然渾成,毫無痕跡,故是千秋絕調。” [5]李白晚年作品也多有善用地名之篇,如他流放夜郎遇赦復至武昌時所作的《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壹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每句壹地名,錯落有致。謝榛《四溟詩話》卷四稱之有“昂然氣象”,乃“堂上語也” [6]。
峨眉山是唐代詩人李白寫的詩中包含了五處地名是什麽五處地名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關於峨眉山的詩1.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李白
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裏長相隨。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峨眉山月還送君,風吹西到長安陌。長安大道橫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黃金獅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我似浮雲殢吳越,君逢聖主遊丹闕。壹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 2.、登峨眉山 李白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雲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煙容如在顏,塵累忽相失。
3、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且任客心洗流水,不勞揮手聽清音。
山行本無雨,空翠濕人衣。
蜀中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雲擁半嶺雪,花吐壹溪煙。
李白離開峨眉山思念的是哪位朋友1、詩中的“君”歷來就有爭議,有說實指“峨眉山月”,有說實指住在峨嵋山的朋友。讀詩大多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到底指什麽,只能去問李白了。但詩人愛月,尤愛峨眉山月,在此卻是表達最深刻的。
2、如果說實指住在峨嵋山的朋友,也有兩種說法。
壹是指李處士,二是指楊煉師。李白在峨眉山中駐足流連半年之久,結識了采藥煉丹的楊煉師、能詩善謳的李處士、通律曉琴的廣浚和尚,吟風弄月,品茗論禪,對峨眉山水傾慕之至。當他“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之際,壹首《峨眉山月歌》橫空出世:“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字裏行間,飽含對山川江月的惜別之情。山月半輪,與人萬裏相隨,雖觸月可及,卻“思君不見”。情真意切,感觸深摯。
3、原詩如下: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人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硤,
思君不見下渝州。
4、欣賞:
這首詩,是表白詩人“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之始,當在李白24歲時所作。古老對此詩在藝術上造詣評價極高。全詩僅28字,竟五用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硤、渝州。真所謂天巧渾成,毫無跡痕,不愧為千古絕唱。
在詩中即有“峨眉山月”、 “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水”地名景物的描述,又有“發清溪”、“向三硤”、“下渝州”具體目的表達。吟著詩,如同與詩人壹起乘著小船飄蕩在如畫的江面上,大有“月亮走、我也走”的景意。
峨眉山的霧,李白詩句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
標簽:作文經典 上壹篇:自我嘲諷的句子 自我嘲諷愛情的句子 下壹篇:唐詩釋意 愛國的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