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詢問關於離別的詩句,謝謝

詢問關於離別的詩句,謝謝

友情送別詩

送別1

無名氏

楊柳青青著地吹,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1,借問行人歸不歸。

註釋

1. 這首詩見於崔瓊《東虛記》,作者姓名不載,大約作於隋煬帝大業年間。

2. 柳條折盡: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1

王勃

城闕輔三秦2 ,風煙望五津3 。

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遊人4 。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5 。

無為在岐路6 ,兒女***沾巾。

註釋

1. 少府:官名,即縣尉,掌管壹縣的治安和軍事。之:去,往。之任:去就任。蜀川:泛指蜀地。

2. 闕:古代宮門兩旁的望樓。城闕:這裏指長安。輔三秦:以三秦為輔,即在三秦的拱衛下。三秦:指古代秦國的地域,在今陜西壹帶。秦朝滅亡後,項羽將秦故地分為雍、塞、翟三國,後世遂稱這壹帶為三秦。

3. 五津:蜀中的長江自湔堰至健為壹段有五個渡口,即白華津、萬裏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合稱為五津。

4. 宦遊:為了做官而遠遊四方。

5. 比:古代五家相連為比。比鄰:近鄰。這兩句化用了曹植《贈白馬王彪》中“丈夫誌四海,萬裏猶比鄰。恩愛茍不虧,在遠分日親。”

6. 無為:不要,不用。歧路:岔路,指分手的地方。

評論

1. 蓋齊梁代降,沿襲綺靡。非大有神情,胡能蕩滌。唐初五言律,惟王勃“送送多窮路”、“城闕輔三秦”等作,終篇不著景物,而興象婉然,骨氣蒼然,實首啟盛、中妙境。五言絕亦舒寫悲涼,洗削流調。究其才力,自是唐人開山祖。拾遺、吏部,並極虛懷,非溢美也。(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卷四)

2. 王(勃)工寫景,遂饒秀色。至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真是理至不磨,人以習聞不覺耳。張曲江“相知無遠近,萬裏尚為鄰”,亦即此意。(清·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

3.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贈別不作悲酸語,魄力自異。(清·孫洙《唐詩三百首批》)

送魏大從軍1

陳子昂

匈奴猶未滅2,魏絳復從戎3。

悵別三河道4,言追六郡雄5。

雁山橫代北6,狐塞接雲中7。

勿使燕然上8,唯留漢將功9。

註釋

1. 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壹,故稱。

2. 匈奴: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唐朝時匈奴族已經消亡,這裏借指進犯唐朝的少數民族,並暗用《漢書·霍去病傳》:“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之意。

3. 魏絳: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曾以和戎政策為晉國解除了山戎等邊患,這裏借指魏大。從戎:從軍,參軍。

4. 三河:古代河東、河內、河南三郡為三河,大致是今河南洛陽附近黃河南北壹段。

5. 六郡雄:指西漢名將趙充國,隴西人,以破匈奴有功,拜將封侯。後來西羌作亂,趙充國年已七十余,還馳馬金城,擊破敵軍,振旅而歸。六郡:指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金城六郡,是漢代防禦匈奴等外族的西北前線。

6. 雁山:即雁門山,又名句註山,在今山西代縣西北。山勢險峻峭拔,山路盤旋崎嶇,絕頂置關,名雁門關,自古為戍守重地。代:即代州,轄境相對於今山西代縣、五臺、繁峙、原平等地,是護衛中原地區的屏障。

7. 狐塞:即飛狐塞,在今河北淶源飛狐口。雲中:唐代郡名,在今山西大同。

8.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和國境內的杭愛山。東漢永元元年,車騎將軍竇憲大破北匈奴,曾經登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

9. 漢將:指竇憲。

送陳章甫 1

李頎

四月南風大麥黃 ,棗花未落桐陰長2。

青山朝別暮還見 ,嘶馬出門思舊鄉3 。

陳侯立身何坦蕩4 ,虬須虎眉仍大顙5 。

腹中貯書壹萬卷6 ,不肯低頭在草莽 7。

東門酤酒飲我曹,心輕萬事皆鴻毛 8。

醉臥不知白日暮 ,有時空望孤雲高。

長河浪頭連天黑 ,津口停舟渡不得9。

鄭國遊人未及家 10,洛陽行子空嘆息 11。

聞道故林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 12。

註釋

1. 陳章甫:江陵(今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這首詩是他罷官後啟程回鄉時,李頎贈別之作。

2. 陰:同“蔭”。

3. “青山”二句:是說陳章甫因朝夕相見的青山而起思鄉之情。壹說因為思鄉很快就回來了,意即早晨辭別故鄉的青山,晚上又見到了。嘶:馬鳴。

4. 陳侯:對陳章甫的尊稱。

5. 虬:蜷曲。大顙(sǎng):寬大的腦門。

6. 貯:保存。

7. “不肯”句:是說不肯埋沒草野,想出仕作壹番事業。陳章甫曾應制科及第,但因沒有登記戶籍,吏部不予錄用。經他上書力爭,吏部只得請示破例錄用,這事受到天下士子贊美,陳章甫也因此名揚天下,但壹直仕途不順。草莽:

8. “東門”二句:寫陳章甫雖仕實隱,只和作者等人飲酒醉臥,卻把萬世看得輕如鴻毛。酤(gū)酒:買酒。曹:輩,儕。鴻毛:大雁的羽毛,比喻極輕之物。

9. 津口:渡口。

10. 鄭國遊子:李頎自稱,李頎寄居的穎陽(今河南許昌附近),是春秋時鄭國故地,故自稱“鄭國遊人”。

11. 洛陽行子:指陳章甫,他經常在洛陽、嵩山壹帶活動,故稱。

12. “聞到”二句:聽說妳在故鄉相識很多,妳已經罷了官,現在他們會如何看待妳呢?故林:故鄉。陶淵明《歸園田居》:“羈鳥戀故林。”

送魏二 1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 ,江風引雨入舟涼 。

憶君遙在瀟湘月2,愁聽清猿夢裏長3。

註釋

1. 這首詩是王昌齡被貶為龍標(今湖南黔陽縣)縣尉時所作。

2. 瀟湘:水名,在今湖南省。湘水源出廣西興安縣,至湖南零陵縣西與瀟水匯合,稱為瀟湘。

3. 清猿:淒清的猿啼聲。

評論

1. 道伊旅況愁寂而已,惜別之情自寓。(清·敖英《唐詩絕句類選》)

2. 代為之思,其情更遠。(陸時庸《詩境總論》)

送柴侍禦 1

王昌齡

流水通波接武岡2 ,送君不覺有離傷 。

青山壹道同雲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 。

註釋

1. 這首詩作於王昌齡貶龍標縣尉時。

2. 武岡:今湖南武岡縣。

芙蓉樓送辛漸1

其壹

王昌齡

寒雨連天夜入吳2 ,平明送客楚山孤3 。

洛陽親友如相問 ,壹片冰心在玉壺 4。

註釋

1. 本題***二首,大約作於開元二十九年以後,王昌齡貶官嶺南歸來作江寧(今江蘇南京)丞時。芙蓉樓:原名西北樓,在潤州(今江蘇鎮江)西北,登臨可俯瞰長江。

2. 吳:指今江蘇壹帶地區。

3. 平明:天剛亮的時候。楚山:長江以北的山。長江下遊江北淮南壹帶古時屬於楚國,故稱。

4. “壹片”句:比喻自己心地冰清玉潔。鮑照《代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

送沈子歸江東1

王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 ,罟師蕩槳向臨圻2 。

唯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歸 。

註釋

1. 沈子:壹作沈子福,作者的友人。江東:長江自九江以下向東北方向流去,故稱長江中下遊地區為江東。

2. 罟(gǔ)師:漁父,這裏指船家。罟:魚網。臨圻:地名,在今江蘇省江陰壹帶。

送元二使安西1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2 ,客舍青青楊柳新 。

勸君更盡壹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3 。

註釋

1. 元二:安西:即安西都護府的簡稱,是唐代設置的管轄西域地區的機構,治所在龜茲城(今新疆庫車)。這裏指它管轄的地區,在今天新疆自治區境內。

2. 渭城:秦朝都城鹹陽,漢時稱為渭城,其址在長安附近。這裏用來指長安。浥(yì):沾濕,浸潤。

3. 陽關:古關塞名,在今甘肅敦煌西南,是通往西域的要道。因位於玉門關以南,故名陽關。故人:老朋友。

評論

1. 唐人猶用意小詩,其命意與所敘述,初不減長篇,而促為四句,意正理盡,高簡頓挫,所以難耳。故必有可書之事,如王摩詰雲:“西出陽關無故人”,故行者為可悲,而勸酒不得不飲,陽關之詞不可不作。(宋·範溫《潛溪詩眼》二十五)

2.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豈不壹唱三嘆,而氣韻衰颯殊甚。“渭城朝雨”,自是口語,而千載如新。此論盛唐、晚唐三昧。(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卷六)

3. 初唐絕,“蒲桃美酒”為冠;盛唐絕,“渭城朝雨”為冠;中唐絕,“回雁峰前”為冠;晚唐絕,“清江壹曲”為冠。(同上)

4. 孔文谷曰:“絕句如王摩詰‘廣武城邊逢暮春,汶陽歸客淚沾巾。落花寂寂啼山鳥,楊柳青青渡水人’與‘渭城’壹篇,……皆風人之絕響也。”(明·謝榛《四溟詩話》)

5. 作詩不可以意徇辭,而須以辭達意。辭能達意,可歌可詠,則可以傳。王摩詰“陽關無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辭壹出,壹時傳誦不足,至為三疊歌之。後之詠別者,千言萬語,殆不能出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謂之達耳。(明·李東陽《麓堂詩話》)

6. 七言,初唐風調未諧,開元、天寶諸名家,無美不備,李白、王昌齡尤為擅場。昔李滄溟推“秦時明月漢時關”壹首壓卷,余以為未允。必求壓卷,則王維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齡之“奉帚平明”、王之渙之“黃河遠上”,其庶幾乎!而終唐之世,絕句亦無出四章之右者矣。(清·王士禛《萬首絕句選凡例》)

齊州送祖三 1

王維

相逢方壹笑 ,相送還成泣 2。

祖帳已傷離3,荒城復愁入 4。

天寒遠山凈 ,日暮長河急 5。

解纜君已遙 ,望君猶佇立 。

註釋

1. 齊州:今山東濟南。祖三:即王維的好友祖詠,因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故稱。

2. “相逢”句:是說才得相逢壹笑,隨即又哭泣相送。方:才。

3. 祖帳:為送行餞別搭設之帳。祖:出行之前祭祀路神稱祖,後來借指送別。

4. 荒城:指濟南城。

5. “天寒”二句:天氣清寒,遠山顯得更加明凈;日暮時分,各種聲音都寂靜下來,長河的水流聲顯得更急了。

6. 纜:系船的纜繩。

7. 佇立:久立。

送別

王維

送君南浦淚如絲1,君向東州使我悲2。

為報故人憔悴盡,如今不似洛陽時。

註釋

1. 南浦:面南的水邊,泛指送別的地方。浦:水濱。

2. 東州:這裏指兗州,友人要去的地方。

3. 為報:為我帶個口信。

送別

王維

下馬飲君酒1,問君何所之2。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3。

但去莫復問4,白雲無盡時。

註釋

1. 飲君酒:斟酒給友人飲。

2. 何所之:到哪裏去。之:去,往。

3. “歸臥”句:指歸隱南山。南山:指終南山。陲:邊。

4. “但去”二句:化用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詩意。但:只管。

評論

1. 此詩為王維在官送友人歸山之作,故問答多有山中況味語。末二句可與“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媲美,是深識南山的美語和與世決絕語。《西清詩話》:“王摩詰詩渾厚閑雅,但如久隱山林之人,從成曠淡也。”(王達津《王維孟浩然選集》)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1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 2,聞道龍標過五溪 3。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4。

註釋

1. 王昌齡:唐代詩人,天寶年間被貶為龍標縣尉。左遷:貶謫,降職。龍標:唐代縣名,在今湖南黔陽縣,唐時這裏還是非常荒遠的地方。

2. 楊花:柳絮。子規:即杜鵑鳥,啼聲哀婉淒切。

3. 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五條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貴州東部。

4. 隨風:壹作“隨君”。夜郎西:泛指湖南西部和貴州壹帶地區。夜郎:古夜郎國在今貴州桐梓縣,這裏指的是唐代的夜郎縣,在今湖南沅陵縣。

評論

1. 太白絕句,每篇只與人別,如《寄王昌齡》、《送孟浩然》等作,體格無壹分形似。奇節風格,萬世壹人。(桂長祥《李詩選》)

2. 曹植《怨詩》:“願作東南風,長逝入君懷。”又齊濣《長門怨》:“將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懷。”而白兼裁其意,撰成奇語。(敖英《唐詩絕句類選》)

3. 太白“楊花落盡”與樂天(應為元稹)“殘燈無焰”體同題類,而風趣高卑,自覺天壤。(毛先舒《詩辨坻》卷三)

4. 若單說愁,便直率少致,襯入景語,無其理而有其趣。(清黃生《唐詩摘抄》)

5. 即“將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懷”意,出以搖曳之筆,語意壹新。(清沈德潛《唐詩別裁》)

6. “愁心”二句,何等纏綿悱惻,而“我寄愁心”,猶覺比“隔千裏兮***明月”意更深摯。(清黃叔燦《唐詩箋註》)

7. 三四句言此心之相關,直是神馳到彼耳,妙在借明月以寫之。(李瑛《詩法易簡錄》)

贈汪倫1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2。

桃花潭水深千尺3,不及汪倫送我情。

註釋

1. 汪倫:安徽涇縣的村民。天寶末年李白遊涇縣時,汪倫常以美酒招待李白,李白臨行前即作此詩留別。

2. 踏歌:民間流行的壹種手拉手、兩腳踏地為節拍的歌唱方式。

3. 桃花潭:在涇縣東南壹百公裏處。

評論

1. 倫,壹村人耳,何親於白?既醞酒以侯之,復臨行以祖之,情固超俗矣。太白於景切情真處,信手拈出,所以調絕千古。後人效之,如“欲問江深淺,應如遠別情。”語非不佳,終是杞柳杯棬。(唐汝詢《唐詩解》)

2. 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壹轉換間。(清沈德潛《唐詩別裁》)

3. 相別之地,相別之情,讀之覺娓娓兼至,而語出天成,不假 爐煉,“將”字、“忽”字,有神有致。(清黃叔燦《唐詩箋註》)

4. 言汪倫相送之情深耳,直說便無味,借桃花潭水以襯之,便有不盡曲折之意。(李瑛《詩法易簡錄》)

5. 贈人之詩,有因其人之姓借用古人,時出巧思,若直呼其姓名,似徑直無味矣。不知唐人詩有因此而入妙者,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舊人惟有何堪在,更與殷勤唱渭城”、“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皆膾炙人口。(於源《瑣窗燈語》)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1

故人西辭黃鶴樓2,煙花三月下揚州3。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註釋

1. 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昌縣蛇山黃鵠磯上,下臨長江。古代傳說仙人王子安曾經乘黃鶴經過這裏,又傳說費文煒在這裏駕鶴登仙而去,故而得名黃鶴樓。之:往,到。廣陵:今江蘇揚州。

2. 故人:老朋友,這裏指孟浩然。西辭:黃鶴樓在揚州之西,故雲。

3. 煙花:形容春天花柳明媚、雲氣氤氳的景象。

4. 下:自黃鶴樓去揚州是順流而下,故雲。

評論

1. 帆影盡則目力已極,江水長則離思無涯。悵望之情,俱在言外。(唐汝詢《唐詩解》)

2. “下揚州”著以“煙花三月”,頓為送別添毫。“孤帆遠影”句,以目送之,“盡”字妙。“惟見”句,再托壹筆。(黃叔燦《唐詩箋註》)

3. 語近情遙,有“手揮五弦,目送歸鴻”之妙。(《唐宋詩醇》)

4. 不必作苦語,詞等詩如朝陽鳴鳳。(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

5. 襄陽此行,江程迢遞,太白臨江送別,悵望依依,帆影盡而離心不盡。十四字中,正復深情無限。(俞陛雲《詩境淺說續編》)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1,白水繞東城 。

此地壹為別 2,孤蓬萬裏征3 。

浮雲遊子意 ,落日故人情 。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

註釋

1. 北郭:北城外。郭:外城。

2. 為別:作別。

3. 孤蓬:比喻孤身漂泊之人。蓬:蓬草,常隨風飄轉,故用以比喻漂泊之人。征:遠行。

4. 浮雲:漂浮無定的雲,比喻友人。

5. “落日”句:落日徐徐落下,似有所依戀,像是自己眷戀友人的心情。故人:指李白自己。

6. 蕭蕭:馬嘶鳴聲。斑:分別。

評論

1.三、四流走,亦竟有散行者,然起句必須整齊。……蘇李贈言多唏噓語而無蹶蹙聲,知故人之意在不盡矣。太白猶不失斯旨。(清沈德潛《唐詩別裁》)

2.前解敘送別之地,後解言送友之情。(王堯衢《古唐詩合解》)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1

李白

醉別復幾日2,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3。

秋波落泗水4,海色明徂徠5。

飛蓬各自遠6,且盡手中杯。

註釋

1. 魯郡:即兗州,天寶元年改為魯郡。石門:在今山東曲阜縣東北。杜二甫:杜甫,排行第壹,故雲。

2. “醉別”句:天寶三年,李白、杜甫在梁宋(今河南開封、商丘壹帶)會面同遊,隨即分別;次年春,又在魯郡相會,同遊齊州(今山東濟南);同年秋,二人再次在魯郡相會,然後杜甫又告別李白,西去長安。

3. 樽:酒杯。

4. 泗水:在今山東境內。發源於山東泗水縣東蒙山南麓,因四源並發,故名“泗水”。

5. 徂(cú)徠(lái):山名,在今山東泰安縣東南。

7. 飛蓬:飄蕩無定的蓬草,比喻漂泊無著之人。

別董大

其壹1

高適

千裏黃雲白日曛 2,北風吹雁雪紛紛 。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

註釋

1. 董大:可能是當時著名的音樂家董庭蘭,他排行為大,故曰董大。

2. 曛(xūn):日色昏黃。

其二

六翮飄搖私自憐1 ,壹離京洛十余年2 。

丈夫貧賤應未足 ,今日相逢無酒錢。

註釋

1. 六翮(hé):健壯的羽翼。翮:翅膀,羽翼。

2. 京洛:即洛陽。因東周、東漢等朝代都曾建都於此,故稱京洛。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 2,胡天八月即飛雪 3。

忽然壹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4。

將軍角弓不得控 5,都護鐵衣冷難著 6。

瀚海闌幹百丈冰 7,愁雲慘淡萬裏凝 8。

中軍置酒飲歸客 9,胡琴琵琶與羌笛10 。

紛紛暮雪下轅門11 ,風掣紅旗凍不翻12 。

輪臺東門送君去 13,去時雪滿天山路14 。

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

註釋

1. 這首詩是天寶十三年到至德元年之間,岑參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時所作。判官:唐代節度使手下協助處理公務的幕僚。

2. 白草:我國西北地區出產的壹種牧草,牛馬都喜歡吃。幹枯時,變成白色,故名。

3. 胡天:泛指西北地區的天空。胡:我國古代對北方和西北少數民族的稱呼。

4. 錦衾:錦緞的被子。

5. 角弓:用獸角裝飾的硬弓。控:引,拉開。

6. 都護:鎮守邊疆的長官。唐時設六都護府,各設大都護壹員。唐代也往往尊稱節度使為都護。鐵衣:鎧甲。著:穿。

7. 瀚海:大沙漠。闌幹:縱橫。百丈冰:形容冰層之厚。

8. 慘淡:

9. 中軍:本義是主帥親自統領的軍隊,這裏借指主帥居住的營帳。飲歸客:請歸客飲酒。

10. 胡琴、琵琶、羌笛:都是西域的樂器。

11. 轅門:軍營之門。古時駐軍,以兩車的車轅相對交叉作為營門,稱為轅門。

12. “風掣”句:是說軍棋上落雪結冰,凍得很硬,風吹不動。掣:牽,這裏指風吹。翻:飄揚。

13. 輪臺:在今新疆烏魯木齊西北,唐時屬庭州,隸北庭都護府,置有靜塞軍。

14. 天山:橫貫新疆東西的山脈,長六千余裏。

送嚴士元1

劉長卿

春風倚棹闔閭城2,水國春寒陰復晴2。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裏情3。

君去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4。

註釋

1. 嚴士元:吳(今江蘇蘇州)人,曾官員外郎。

2. 棹:船槳。闔(hé)閭(lǚ)城:指蘇州。闔閭是春秋時吳國君王,因蘇州是吳國都城,故稱其為闔閭城。

3. 水國:即水鄉。

4. “草綠”句:是說春草有情,壹直綠到了萬裏外的湖南。湖南:嚴士元要去的地方。

5. “青袍”句:是說這小小的官職耽誤了自己。青袍:唐代八九品的下級官員穿青色官服。儒生:指劉長卿自己。

送李端1

盧綸

故關衰草遍 ,離別自堪悲。

路出寒雲外 ,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2,多難識君遲3。

掩淚空相向4,風塵何處期5?

註釋

1. 李端:唐代詩人,與盧綸同為“大歷十才子”之壹。

2. “少孤”二句:是說因為少年孤苦,很早就稱為浪跡他鄉的遊子。

3. 識君遲:相見恨晚之意。

4. 掩淚:擦淚,拭淚。相向:相對。

5. “風塵”句:是說前路艱險,何時才能再相會呢?風塵:行旅艱辛。期:邀約,會合。

送桂州嚴大夫1

韓愈

蒼蒼森八桂 2,茲地在湘南 3。

江作青羅帶 ,山如碧玉簪。

戶多輸翠羽 4,家自種黃甘 5。

遠勝登仙去 ,飛鸞不假驂 6。

註釋

1. 桂州:在今廣西桂林。嚴大夫:即嚴謨。

2. 森:樹木叢生茂盛。八桂:神話傳說中的八株大桂樹,《山海經·海內南經》:“桂林八樹,在番隅東。”也是廣西的代稱。這裏語意雙關。

3. 茲:此。湘南:指湖南南部。

4. 輸:交納,獻納。翠羽:翠鳥。羽:羽毛,代指鳥。

5. 黃甘:橘、柚、柑之類黃色外皮的水果。甘:甘甜的味道,代指水果。

6. 飛鸞不假驂:意即不願乘鸞成仙而去。鳳鸞:鳳凰壹類的鳥,時常為神仙乘騎。假:借助。驂(cān):四馬駕車,兩旁的馬稱為驂。這裏是駕禦的意思。

評論

1. 東坡雲:“退之詩‘江作青羅帶’,子厚詩‘海上群山似劍鋩’,子瞻為之對曰:‘系懣豈無羅帶水,割愁還有劍鋩山。”(《韓昌黎全集》)

謝亭送別1

許渾

勞歌壹曲解舟行2,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註釋

1. 謝亭:又名謝公亭,在宣城(今安徽宣城縣),南齊詩人謝脁任宣城太守時所建。因他曾經在這裏送別朋友範雲,遂成為宣城著名的送別之地。

2. 勞歌:送別之歌。

3. 西樓:指送別的謝公亭。

送人東歸

溫庭筠

荒戍落黃葉1,浩然離故關2。

高風漢陽渡3,初日郢門山4。

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5。

何當重相見,尊酒慰離顏6。

註釋

1. 戍:邊防區域的營壘、城堡。

2. 浩然:正大剛直的樣子。

3. 漢陽渡:長江渡口,在今湖北武漢。

4. 郢門山:在今湖北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

5. 棹:船槳,代指船。

6. 尊:酒器。離顏:指離情。

評論

1. 起調最高。(清沈德潛《唐詩別裁》)

別離

陸龜蒙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杖劍對尊酒1,恥為遊子顏2。

蝮蛇壹螫手,壯士即解腕3。

所誌在功名4,離別何足嘆。

註釋

1. 杖:同“仗劍”,持劍。尊:酒器。

2. “恥為”句:是說恥於做出遊子慣於的依依不舍之態。

3. “蝮蛇”二句:表示果決無畏。《史記·田儋傳》:“蝮螫手則斬手,螫足則斬足。”蝮蛇:壹種奇毒的蛇。螫(shì):毒蟲刺人。解腕:斬斷手腕。

4. 誌:立誌,誌向。

評論

1.直疑高山墜石,不知其來,令人驚絕。(清·沈德潛《說詩晬語》)

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韋莊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1。

此去與師誰***到2,壹船明月壹帆風。

註釋

1. “扶桑”二句:極寫日本之遠。扶桑:海外國名,《梁書·扶桑國傳》:“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余裏。”後成為日本的代稱。

2. “與師誰”:即“誰與師”的倒文。

友情送別詞

長相思

林逋

吳山青,越山青1。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2,江頭潮已平。

註釋

1. 吳、越:春秋時古國名,在今江蘇、浙江壹帶,故用來借指江浙地區。

2. 同心結:用錦帶制成的菱形連環回文結,表示恩愛之意。

雨霖鈴

柳永

寒蟬淒切1,對長亭晚2,驟雨初歇3。都門帳飲無緒4,方留戀處,蘭舟催發5。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6。念去去千裏煙波7,暮靄沈沈楚天闊8。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9。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10,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11,更與何人說。

註釋

1. 寒蟬:蟬的壹種,夏末秋初始鳴,可以鳴至深秋。

2. 長亭:古代在路邊設亭作為行人休息及送行餞別之處,十裏壹長亭,五裏壹短亭。

3. 驟雨:暴雨,急雨。歇:停止。

4. 都門:京城,這裏指汴京(今河南開封)。帳飲:在郊外張設帳幕宴飲送別。緒:心情,興致。

5. 蘭舟:木蘭樹質堅固,可以作舟楫,稱為蘭舟、蘭橈。這裏形容舟楫的華美。

6. 凝咽:哽咽不已。

7. 念:想到。去去:越離越遠。煙波:煙雲籠罩的水面。

8. 暮靄:黃昏時分的雲氣。沈沈:濃重深厚的樣子。楚天:指江南壹帶的天空,因其古時屬於楚國,故稱。闊:遼遠。

9. 清秋節:指九月九日重陽節。

10. 經年:壹年或多年。

11. 縱:即使,縱然。風情:男女相愛之情。

評論

1. “千裏煙波”,惜別之情已騁;“千種風情”,相期之願又賒。真所謂善傳神者。(明·李攀龍《草堂詩余雋》)

2. 柳屯田“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自是古今俊語。或譏為梢公登混詩,此輕薄兒語,不足聽也。(清·賀裳《皺水軒詞筌》)

3. 送別詞,清和朗暢,語不求奇,而意致綿密,自爾穩愜。(清·黃蘇《蓼園詞評》)

4. 詞不在大小深淺,貴於移情。“曉風殘月”、“大江東去”,體制雖殊,讀之皆若身歷其境,惝恍迷離,不能自主,文之至也。(清·沈謙《填詞雜說》)

5. 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淋鈴》雲:“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清·劉熙載《藝概》卷四)

6. 這兩句(指“今宵”兩句)情中帶景,為上文“傷離別”的較具體的描寫,自來傳誦,當時人認為宜於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來歌唱,見俞文豹《吹劍續錄》。韓琮《露》“曉風殘月正潸然”,魏承班《漁歌子》:“窗外曉鶯殘月”,字句俱相似。柳詞後出,而措語實佳,雖似過艷,在柳詞中猶為近雅音者。(俞平伯《唐宋詞選釋》)

7. 此首寫別情,盡情展衍,備足無余,渾厚綿密,兼而有之。宋於庭謂柳詞多“精金碎玉”,殆謂此類。(唐圭璋《唐宋詞簡釋》)

踏莎行

晏殊

祖席離歌1,長亭別宴。香塵已隔猶回面2。居人匹馬映林嘶3,行人去棹依波轉4。 畫閣魂消5,高樓目斷,斜陽只送平波遠。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