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關於荔枝詩句 1.蘇軾關於荔枝的詩
《食荔枝》。
全詩: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翻譯:
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琵琶和黃梅天天都有新鮮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作嶺南的人。
擴展資料:
蘇東坡於宋哲宗紹聖元年被人告以“譏斥先朝”的罪名被貶嶺南,“不得簽書公事”。於是,東坡先生流連風景,體察風物,對嶺南產生了深深的熱愛之情,連在嶺南地區極為平常的荔枝都愛得那樣執著。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二句最為膾炙人口,解詩者多以為東坡先生在此贊美嶺南風物,從而抒發對嶺南的留戀之情,其實這是東坡先生滿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贊歌。
2.蘇軾贊頌荔枝的古詩
《四月十壹日初食荔支》
——宋·蘇軾
南村諸楊北村盧,(謂楊梅、盧橘也。)白花青葉冬不枯。
垂黃綴紫煙雨裏,特與荔支為先驅。
海山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
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無,遣此尤物生海隅。
雲山得伴松檜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盞酌桂醑,冰盤薦此赪虬珠。
似聞江鰩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予嘗謂荔支厚味高格兩絕,果中無比,惟江鰩柱、河豚魚近之耳。)
我生涉世本為口,壹官久已輕蒓鱸。
人間何者非夢幻,南來萬裏真良圖。
《食荔支二首(並引)》
——宋·蘇軾
惠州太守東堂,祠故相陳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支壹株,郡人謂將軍枝。今風大熟,賞啖之餘,下逮吏卒,其高不可致者,縱猿取之。
丞相祠堂下,將軍大樹旁。
炎雲駢火實,瑞露酌天漿。
料紫垂先熟,高紅掛遠揚。
分甘遍鈴下,也到黑衣郎。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支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3.蘇軾關於荔枝的詩
額,蘇軾是惠州出來的,荔枝的詩應該還蠻多的
蘇軾《荔枝嘆》
十裏壹置飛塵灰,五裏壹堠兵火催。
顛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龍眼來。
飛車跨山鶻棋海,風枝露業如新采。
宮中美人壹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
永元荔枝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
至今欲姇林甫肉,無人舉觴酹伯遊。
我願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
雨順風調百谷登,民不饑寒為上瑞。
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籠加。
爭新買寵出新意,今年鬥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口體何陋邪惡!
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
惠州壹絕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4.關於荔枝的詩句
1、《惠州壹絕 / 食荔枝》宋代: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譯文: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黃梅天天都有新鮮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做嶺南的人。
2、《減字木蘭花·荔枝》宋代:蘇軾
閩溪珍獻。過海雲帆來似箭。
玉座金盤。不貢奇葩四百年。
輕紅釅白。雅稱佳人纖手擘。
骨細肌香。恰是當年十八娘。
譯文:福建產的珍貴貢品,經海運輸的船隊來往快速。玉座的金盤空空也,貢到不貢荔枝的歷史已有四百年了。荔枝殼輕紅、肉濃白,正適合美女的細長的手去剝開它。荔枝核仁小、果肉香,恰巧像當年的名品“十八娘”荔枝。
3、《南鄉子·雙荔枝》宋代:蘇軾
天與化工知。賜得衣裳總是緋。每向華堂深處見,憐伊。兩個心腸壹片兒。
自小便相隨。綺席歌筵不暫離。苦恨人人分拆破,東西。怎得成雙似舊時。
譯文:天同造化說,他恩賜給荔枝的衣裳都是深紅色的。每每朝華堂深處壹看,可憐妳,雖有兩顆果核,可肉是連成壹片的。從小,我倆就形影不離,在盛美的唱歌勸酒的宴席上,壹刻也未分開。極端痛恨將兩個核仁壹個個地打成兩半,怎能恢復那成雙成對昔日苦戀模樣。
4、《成都曲》唐代:張籍
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
萬裏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
譯文:新雨初霽,錦江西面煙波浩瀚水碧綠,山頭嶺畔,荔枝垂紅,四野飄溢清香。城南萬裏橋邊有許多酒家,來遊玩的人最喜歡在哪家投宿呢?
5、《菩薩蠻·子規啼破城樓月》宋代:李師中
子規啼破城樓月,畫船曉載笙歌發。
兩岸荔枝紅,萬家煙雨中。
佳人相對泣,淚下羅衣濕。
從此信音稀,嶺南無雁飛。
譯文:在夢中被子規鳥的啼叫喚醒,擡頭向窗外望去,城樓上掛著壹彎殘月,仿佛被子規鳥啼破了似的。我乘著華麗的船就要出發,江水清澈,兩岸的荔枝,嬌紅欲滴;蒙蒙的細雨,籠罩萬家。
在別離之時,佳人與我相對而泣,熱淚滾滾,打濕了錦衣。此去壹別,天各壹方,不知何日重逢。嶺南偏遠,鴻雁難以飛到,想必書信稀少。
5.有關荔枝的詩句
1、荔 枝
[明]陳輝
南州六月荔枝丹,萬顆累累簇更團。
絳雪艷浮紅錦爛,玉壺光瑩水晶寒。
高名已許傳新曲,芳味曾經薦大官。
烏府日長霜署靜。幾株斜覆石欄桿。
2、看 荔 枝
[北宋]鄧肅
荔枝有佳品,乃在府城東。
我來方秀發,紅雲幾萬重。
遙知香味色,已具碎花中。
憑欄壹念足,不食意自充。
人世如夢耳,當體色即空。
謂是為真實,便可侑千鐘。
謂是為非實,真飽亦何從。
虛實兩無有,樓高雨溕溕。
過 清 華 宮 絕 句(其壹)
[唐]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惠 州 壹 絕
[北宋]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宣 和 殿 荔 枝
趙佶
密移造化出閩山,禁禦新栽荔枝丹。
玉液乍凝仙掌露,絳苞初結水晶丸。
酒酣國艷非朱粉,風泛天香轉蕙蘭。
何必紅塵飛壹騎,芬芳數本座中看。
徐勃《詠荔枝膜》:
曾向忠州畫裏描,胭脂淡掃醉容消。
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後嬌。
白玉薄籠妖色映,茜裙輕裼暗香飄。
嫣紅狼藉誰收拾,十八閩娘裂紫綃。
新 荔 篇並序
[明]文征明
常熟顧氏自閩中移荔枝數本,經歲遂活。石田使折枝驗之,翠葉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閩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賦。
錦苞紫膜白雪膚,海南生荔天下無。
鹽蒸蜜漬失真性,平生所見唯萎枯。
相傳尤物不離土,畏冷那得來三吳。
顧家傳來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
遠人無憑未敢信,持問閩士鹹驚呼。
還聞累累生數子,絳綃裹玉分明是。
未論香色果如何,只說形模已珍美。
千載空流北客涎,壹朝忽落饞夫齒。
白圖蔡譜漫誇張,文飾寧如親目視。
飽啖只於鄉裏足,鮮嘗漸去京師邇。
不須更作嶺南人,只恐又無天下痏。
朝來自訝還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雖雲遠附商船達,不謂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無近遠,故應好事能回斡。
卉物聊占地氣遷,造化竟為人事奪。
仙人本是海山姿,從此江香亦萌孽。
由來沃衍說吾鄉,異品珍嘗曾不乏。
不緣此物便增重,無乃人心貴希闊。
福山楊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東南。
風情氣味不相下,稱絕今兼荔枝三。
荔 枝 圖 序
[唐]白居易
荔枝生巴、峽間,樹形團團如幃蓋,葉如桂,冬青;花如橘,春榮;實如丹,夏熱。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實過之。
若離本枝,壹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日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賓守樂天命工吏圖而書之。蓋為不識者與識者而不及壹二三日者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