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莫使金樽空對月的全詩是什麽?

莫使金樽空對月的全詩是什麽?

詩句“莫使金樽空對月”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將進酒》。全詩如下:

將進酒

唐?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壹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壹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譯文

妳可見黃河水從天上流下來,波濤滾滾直奔向大海不回還。

妳可見高堂明鏡中蒼蒼白發,早上滿頭青絲晚上就如白雪。

人生得意時要盡情享受歡樂,不要讓金杯空對皎潔的明月。

天造就了我成材必定會有用,即使散盡黃金也還會再得到。

煮羊宰牛姑且盡情享受歡樂,壹氣喝他三百杯也不要嫌多。

岑夫子啊,丹丘生啊,快喝酒啊,不要停啊。

我為在坐各位朋友高歌壹曲,請妳們壹定要側耳細細傾聽。

鐘樂美食這樣的富貴不稀罕,我願永遠沈醉酒中不願清醒。

聖者仁人自古就寂然悄無聲,只有那善飲的人才留下美名。

當年陳王曹植平樂觀擺酒宴,壹鬥美酒值萬錢他們開懷飲。主人妳為什麽說錢已經不多,妳盡管端酒來讓我陪朋友喝。

管它名貴五花馬還是狐皮裘,快叫侍兒拿去統統來換美酒,與妳同飲來消融這萬古長愁。

作品簡介

《將進酒》是唐代以前樂府歌曲的壹個題目,內容大多詠唱飲酒放歌之事。在這首詩裏,李白「借題發揮」借酒澆愁,抒發自己的憤激情緒。這首詩非常形象的表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壹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壹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波折後,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作品賞析

全詩氣勢豪邁,感情豪放,言語流暢,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李白詠酒的詩歌非常能體現他的個性,思想內容深沈,藝術表現成熟。《將進酒》即為其代表作。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潁陽去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故借以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壹瀉千裏,東走大海。如此波瀾壯闊的現象,必定不是肉眼能夠看到的,作者是幻想的,言語帶有誇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壹漲壹消,構成舒卷往復的詠嘆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海”)所沒有的。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壹波未平、壹波又起。如果說前二句為空間範疇的誇張,這二句則是時間範疇的誇張。悲嘆人生苦短,而又不直言,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壹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神態宛如畫出。

“人生得意須盡歡”,這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象而已。詩人“得意”過沒有?詩人於是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

“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壹個令人鼓掌贊嘆的好句子。“有用”而且“必”,非常的自信,簡直像是人的價值宣言,而這個人“我”是需要大寫的。於是,從貌似消極的現象中透露出了深藏其內的壹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積極的態度。

“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又是壹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使金錢而不為金錢所使,這足以令所有凡夫俗子們咋舌。所以此句是深蘊在骨子裏的豪情,絕非裝腔作勢者可以得其萬分之壹。與此氣派相當,作者描繪了壹場盛筵,而是整頭整頭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罷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麽豪壯的詩句!至此,狂放之情趨於高潮,詩的旋律加快。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幾個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詩歌節奏富於變化, 而且使我們似乎聽到了詩人在席上頻頻地勸酒。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對手,不但“忘形到爾汝”,詩人甚至忘了是在寫詩,筆下之詩似乎還原為生活,他還要“與君歌壹曲,請君為我傾耳聽”。以下八句就是詩中之歌了,這純粹是神來之筆。

“鐘鼓饌玉”即富貴生活,可詩人卻認為這“不足貴”,並放言“但願長醉不復醒”。詩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轉而為憤激。這裏不僅是酒後吐狂言,而且是酒後吐真言了。這裏,詩人是用古人的酒杯,澆自己的塊壘。說到“唯有飲者留其名”。壹提“古來聖賢”,二提“陳王”曹植,滿滿的不平之氣。此詩開始似乎只涉及人生感慨,而不染指政治色彩,其實全篇飽含了壹種深廣的憂憤和對自我的信念。詩情之所以悲而不傷,悲而能壯,即根源在此。

“主人何為言少錢”,既照應“千金散盡”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後壹番豪言壯語:即便千金散盡,也不惜將名貴寶物“五花馬”(毛色作五花紋的良馬)、“千金裘”(昂貴的皮衣)用來換美酒,圖個壹醉方休。這結尾之妙,不僅在於“呼兒”“與爾”,口氣甚大;而且具有壹種作者壹時可能覺察不到的將賓作主的任誕情態。詩情至此狂放至極,令人嗟嘆詠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猶未已,詩已告終,突然又迸出壹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之“悲”關合,而“萬古愁”的含義更其深沈。這“白雲從空,隨風變滅”的結尾,顯見詩人奔湧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觀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筆不辦。

《將進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沈著。

創作背景

關於這首詩的寫作時間,說法不壹。黃錫珪編的《李太白編年詩集目錄》記錄為天寶十壹載(公元752年)。壹般認為這是天寶(公元742年正月——756年七月,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年間李白離開京城後,周遊梁、宋,與友人岑勛、元丹丘相會時所作。

作者簡介

李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生於唐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卒於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李杜”。

李白壹生創作大量詩歌,絕大多數已經散失,他的詩歌涉及的題材非常廣泛,在許多題材都有名作出現,而且因為人生遭遇的不同,他在每個時期的詩歌風格也不同。李白鐘好古體詩,擅長七言歌行、五言古詩、樂府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和五言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