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描述:
請幫忙找壹下有關三峽的諺語、詩句和典故,典故可不用太詳細。
解析:
1.“巫山雲雨”的典故很經典哦!講的是楚王和巫山神女的故事!
2.在白帝城下瞿塘峽口,有壹龐然巨石,兀立江心,砥柱中流。這就是古來船工望而生畏的灩滪堆。船工中流傳著這樣壹首民謠:
灩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
灩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
灩滪大如馬,瞿塘不可下。
灩滪大如袱,瞿塘不可觸。
灩滪大如龜,瞿塘不可窺。
灩滪大如鱉,瞿塘行舟絕。
這首《灩滪歌》,不僅形象地說明了灩滪堆在長江不同水位時的形態,而且成為古代船家舟子的航行守則。
灩滪堆,俗稱燕窩石,古代又名猶豫石。北宋《太平寰宇記》上說:“灩滪堆又名猶豫,言舟子取途不決水脈也。”秋冬水枯,它顯露江心,長約30米,寬約20米,高約40米,好似壹頭巨獸橫截江流。此時,下水船可順勢而過;上水船則因水位太低,極易觸礁。故有“灩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之說。夏季洪水暴發,壹江怒水直奔灩滪堆,狂瀾騰空而起,渦流千轉百回,形成“灩滪回瀾”的奇觀。這時的灩滪堆已大部浸入水下,行船下水,如箭離弦,分厘之差,就會船沈人亡,故必切切記住:“灩滪大如馬,瞿塘不可下。”當灩滪堆露出水面部分如牛、袱、龜、鱉壹般大小時,那就更需十分警惕了。古代船民為消災避禍,有投牛祭江的風俗。
杜甫在《灩滪堆》中寫道:“巨石水中央,江寒出水長。沈牛答雲雨,如馬戒舟航。”“沈牛”就是祭江。現在,由於流水的沖刷,白帝城腳下,已經形成壹處河灣,成為天然的避風港,短途船只就在此停泊。
灩滪堆雖為夔門雄姿更添景色,但在航運上畢竟是壹大障礙,因此已於1958年冬炸除,“灩滪回瀾”成了歷史的陳跡。“不知灩滪在船底,但覺瞿塘如鏡平。”北宋詩人範成大的“瞿塘如鏡”,在當時只不過是壹種美好的幻想,只有在社會主義的今天,才能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