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篇散文
這裏說的散文,是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列的壹種文學體裁,不是古文。
根據表達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議論散文。散文的重點是“形散而神散”。“散形”是指散文取材自由,不受時空限制,表現形式多樣。“走神”就是散文的主題要明確,重點突出。
兩本小說
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壹種文學體裁。人物、情節和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是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塑造人物的常用方法有肖像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環境描寫和正面描寫。
簡介描述等等。
小說的情節起著展示人物性格、表達作品主題的作用,壹般包括開頭、發展、高潮和結尾四個部分,有的還包括序幕和結局。
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主要說明作品的背景;自然環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和景物,用來烘托氣氛,表達人物的感情。
根據不同的標準,小說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別:
按篇幅和容量可分為長篇小說(如《紅樓夢》)、中篇小說(如《阿q正傳》)、短篇小說(如《最後壹課》)和微型小說(如《鞋匠》)。
按書寫體系可分為篇章(如《三國演義》)、日記(如《沙飛女士的日記》)、書信(如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和自傳(如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地球上》和《我的大學》)。
按小說內容分為歷史小說、現代小說、科幻小說、公案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傳奇小說等。
按語言形式可分為文言小說(如《促織》)和白話小說(如《藥》)。
小說中有多種命題方式:1以主角為命題,如紀;2
提出故事發生的地點,比如蓮花湖;3.提出重大事件,如“園中仙會”;4.貫穿全文構成情節的詳細命題,如醫學;五
基於故事發生的時間或背景,如夜晚。
中國古代小說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
從古代到先秦兩漢,這是中國古代小說的醞釀和萌芽時期。主要是先秦時期的“寓言”。如《精衛填海》、《誇父日報》、《黃帝攻蚩尤》、《後羿射日》、《神女補天》。
2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奇物小說”和“人物小說”,統稱為“筆記小說”。這壹時期,中國小說開始形成。主要著作有張華的《自然史》;幹寶的《尋神》等等。
三
唐傳奇出現在唐朝。唐傳奇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典小說的成熟。著名的傳說有:蔣芳的《霍小玉傳》、元稹的《鶯鶯傳》、李的《劉壹傳》和白行健的《李娃傳》。
宋代出現了壹部白話小說——《話本》。
。至此,小說被視為故事文體的專有名詞。劇本的出現是“小說史上的壹大變革”,對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代表作是《三國平話》。
五
到了明代,出現了“戲仿書”,即明代文人模仿故事書的制度和形式創作的小說。比如玉堂春闖禍遇夫,杜十娘怒沈百寶箱,沈遇模等。
六
張輝的小說出現在明清時期。在這壹時期,中國古代小說達到了頂峰,產生了許多偉大而不朽的傑作。比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聊齋誌異》、《儒林外史》、《紅樓夢》。
中國古代小說的特點;
1註重人物動作、語言、細節,在沖突中展現人物形象。
情節曲折,故事完整。
語言準確、簡潔、生動、流暢、個性化。
敘事方式明顯帶有說書人的印記。
第三,戲劇
戲劇是壹門綜合性的舞臺藝術,我們這裏說的戲劇其實就是劇本,是壹種文學體裁。戲劇離不開戲劇沖突,戲劇沖突表現為人物性格的沖突,具體表現為壹系列的動作。戲劇語言包括人物語言(臺詞)和舞臺描寫。舞臺說明是寫在劇本每壹幕的開頭和結尾,以及對話中間的描述性文字,包括人物、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表情、動作、表演等的清單。它具有增強舞臺氣氛、烘托人物情緒、展示人物個性、促進情節發展等多種功能。
根據不同的標準,戲劇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別:
按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可分為《雷雨》、歌劇《白毛女》、舞劇《絲路之雨》等劇目。
根據情節的復雜程度和結構,分為丁西林的《大黃蜂》和全劇的《雷雨》等獨幕劇。
按題材反映的時代,可分為歷史劇如屈原,現代戲如雷雨。
根據沖突的性質,它可以分為悲劇如屈原,喜劇如威尼斯商人,戲劇如白毛女。
第四,詩歌
(1)壹種文學體裁,用高度凝練的語言生動地表達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反映社會生活,具有壹定的節奏和韻律。
(2)
詩歌的特點:①詩歌的內容是社會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詩歌富有情感和想象。詩歌的語言精煉、生動、音調和諧、節奏鮮明。④在形式上,詩歌不是基於句子,而是基於行為。
(3)詩歌的分類:
故事和人物按內容是否完整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歌詞可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
按形式分為格律詩、自由詩、民歌等。
中國古典詩歌分為詩、詞、歌;
古代詩歌和現代詩歌
詩歌可以分為古典詩歌和現代詩歌。古典詩詞是指唐代以前的古詩詞,是壹種對字數、用韻、對仗都有嚴格規定的格律詩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近體詩。近體詩是相對於古詩而言的。唐代及以後的詩人仍然寫古典詩歌。
古典詩詞分為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
現代詩分為絕句和律詩。
樂府詩
樂府原是漢武帝掌管官職的名稱,後成為詩體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政府收集和創作的音樂歌曲簡稱樂府。魏晉唐代以及後來的樂府詩人寫的詩,也叫樂府或樂府,雖然不過癮。比如我們學過的《敕勒歌》、《木蘭詩》、《孔雀東南飛》、《夢裏登天目山》都是樂府詩。
押韻
韻文句尾押韻的詞。比如李白《靜夜思》裏的“光”“霜”“故鄉”都是押韻的。
押韻
詩詞歌詞在某些句末賦予相同或相近元音的詞語,使語氣和諧優美。這叫韻,比如李白的《靜夜思》有昂韻。
押韻和絕句
現代詩分為格律詩和絕句。
格律詩和絕句的區別主要在於句子的數量。有四首絕句和八首押韻詩。絕句也叫“切句”。四行詩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對立的,但它們必須互相對立。絕句和絕句都有偶數的要求。八句以上的格律詩叫編曲。
韻的結構
格律詩* * *八句,壹兩句為首聯,三四句為駢聯,五六句為頸聯,七八句為尾聯。
歌、行、語錄
古代詩歌的三種體裁沒有嚴格的區別。音節和格律壹般是自由的,形式上有五言、七言、雜言。琵琶之旅,秋風破草堂,長篇介紹
古詩詞的節奏與韻律
在句式方面,古詩壹般以四字、五字、七字為特征。從意思的表達來說,有時候因為表達的需要,會有特殊的情況。
詩歌、詞和歌曲
詩、詞、曲的主要區別在於,詩要求節奏,講求韻律,詞比詩更嚴謹,詞是壹種有音樂歌唱的詩體。屈也是和聲唱法的壹種韻文形式,但它的句法比詞更靈活。詩歌的最高成就在唐代,詞的全盛時期出現在宋代,屈在元代最為流行。
文人創作的詩歌和民歌
民歌是由人民口頭吟誦,文人整理後形成的詩歌。《詩經》、《樂府》中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民歌。如《割譚》、《說書》、《木蘭詩》、《赤樂歌》、《孔雀東南飛》等都是民歌。壹些文人模仿民歌寫的詩已經不叫民歌了,只能說以民歌形式寫的詩屬於文人寫的詩。例如,《王貴與李祥祥》就是以陜北民歌的形式創作的。
標題,詞牌
詞的標題和詞牌有嚴格的區別。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概括了詞的主要內容。詞牌是壹個字聲調的名稱。比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壹詞中,“念奴嬌”就是壹個詞牌。
《赤壁懷古》是詞的標題,透露出這個詞是壹句歌詞。它在哪裏?quot赤壁”。
小令、中調、長調
詞分詩、中調、長調,按字數劃分,詩字數在58字以內;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音;而長調更是超過91個字。
大膽派和優雅派
豪放派和婉約派是宋代兩大流派。他的作品分別表現出不同的風格。豪放的作品豪放不羈,意境豪放,文字充滿豪情壯誌,給人壹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主要是蘇軾和辛棄疾。代表作品有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顧北亭懷古》。
婉約作品的語言優美含蓄,文字寫得溫柔動人,意境輕松活潑,離愁別緒或幽深幽怨,雕刻精美。體裁比較窄,經常寫個人與男女的偶遇,偶爾寫寫風景,把感情融入風景中。婉約派的代表詩人有柳永、秦觀、李清照。代表作品有劉墉的《榆林嶺》和姜夔的《揚州慢》。
散曲
是金元時期興起的壹種歌,由詞退化而來。它的風格與文字相似,但比文字更自由。可以在字數上設置額外的單詞,多使用口語。它還包括兩種形式:小訂單和套數。詩中只包含壹個曲調,套數是將壹個曲調中的多個曲調組合成壹套,是戲曲或散曲中連貫的壹套曲調。它的曲調少則兩首,多則無限。每組數字以第壹首歌曲的名字作為整組歌曲的名字;整首歌必須是同壹個宮調,有始有尾,結尾押韻;更多在最後?quot可恥”。妳用了幾次?沒有指定的順序。每壹個“沙”都是“尾”之前的音樂,最後整首歌以“尾”結束。
元雜劇
它是在宋金時期各種宮調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文學樣式,是歌、客唱、舞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元雜劇可分為丹本(女主角的主唱)和末本(男主角的主唱)。在結構上包括四折壹楔,每個折只能用壹個宮調。例如,元就是擔本。元雜劇的主要角色有莫(男子)、外莫(老人)、景(花臉)、旦(女角色)、(女主角)、渤兒(老婦)、醜(小花臉或三花臉)。
宮調與曲牌
曲牌和詞牌壹樣,是屈的音樂形式。不同的曲牌往往在字數、平仄、押韻等方面有所不同,如兒戲、包勞爾、倒吊嶺、糾好、滾繡球、沙溢、二沙等。在元,每壹個曲牌都必然押韻。宮調是壹個音樂術語,是多種音樂調式。不同的宮調有不同的音調。比如元的《鞏崢》就是壹種宮調。
丹,莫,靖,醜,洋,泊兒。
丹、梅、景、醜、外、博兒都是劇中角色的名字,丹飾演女主角。配角是副旦、外旦和肖丹。端起主導作用,配角有副端、外端、小端。網名俗稱大花臉,多是扮演性格和外貌都有特色的人物,如張飛、李悝jy等。醜,俗稱小臉,在男人身上大多起次要作用。在外面,扮演老人。演壹個上了年紀的女人叫博爾。
樹枝,白色
科學和白色都是戲劇劇本的組成部分。分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壹般的舞臺節目、武術和舞蹈。白就是客白,也就是劇中的白色部分。白斌可分為對話(人物之間的對話)、獨白(人物自我敘述)、敘述(人物背著別人自我敘述)和白染(歌詞中的打斷)。白斌是元雜劇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古代文學體裁的收集
(1)
傅。它是中國古代的壹種文體,強調文采和韻律,具有詩和散文的性質。其特點是“脫離文本,以物寫”。重在寫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現在諸子百家的雜文中,被稱為“短賦”;以屈原為代表?quot“騷體”是從詩到賦的過渡,稱為“騷賦”;賦的文體在漢代正式確立,成為“辭賦”。魏晉以後向駢文方向發展,稱為“駢文”。到了唐代,由駢體改為律體,稱為“律賦”。到了宋代,賦以散文的形式寫成,就成了“文賦”。
(2)
駢文這種文體起源於漢魏,形成於南北朝,盛行於隋唐。它用四字六句交替定義句子,國際上稱之為“四六文”。駢文因為遷就句式,堆砌修辭,往往影響內容的表達。韓愈、柳宗元倡導古文運動後,駢文逐漸衰落。
(3)
說吧。古代論辯類文章的總稱。和理論相差不大。所以後來統稱為議論文。如少年中國論、馬論、借書論、老師論、捕蛇者論等。
(4)紀念。古代大臣集體上朝。包括發揮、討論、疏解、表達、對策等等。
(5)稀疏。意思是明細報表。
(6)表。就是陳述壹個觀點什麽的。如諸葛亮的《出師表》。
(7)對策。古代考試,題目寫的是策略,讓考生答出策略,考生答出的文章叫對策。比如蘇軾的《教戰守策》。
(8)
前言和後記。前言也叫“序”、“引子”,就像今天的“引子”、“前言”壹樣。是說明寫作或出書意圖、編排風格、作者情況的文章。也可以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相關問題的研究。“序言”壹般寫在壹本書或壹篇文章的前面(有的寫在後面),寫在書後面的叫“後記”或“帖”?quot。這類文章根據內容不同屬於說明文或議論文。說明寫作目的、文體、內容的屬於說明文,對作者作品進行評論或說明問題的屬於議論文。《吶喊》、《南廬指南後記》、《靈官傳》。
(9)禮品訂單。文體名稱。在古代,送別是用詩。為它設置並做壹個序,這個序叫做禮物序。有許多贊美、贊同或鼓勵的話。《送馬晟東陽序》
(10)
明。在古代,刻在物體上用以警示自己或陳述功德的文字稱為“明”。刻在卡片上,放在書案右側用來守護自己的銘文,叫做“座右銘”。如劉禹錫的《陋室銘》。墓誌銘刻在石碑上,描述死者的生活,紀念他。如韓愈的劉子厚墓誌銘。
(11)
祭文祭奠死者或天、地、山、水等神靈時所讀的文章。有兩種體裁:韻文和散文。內容是緬懷逝者生前的主要經歷,歌頌其品德和功績,寄托哀思,激勵生者。如袁枚的《大嫂》。
(12)雜項註釋。包括:
(1)山、景、人事雜記。對山川、景物、人事的描寫,如《小石池塘記》、《泰山記》。
(2)
筆記。以筆記為主,特點是篇幅短,約壹千字;內容豐富,有歷史軼事、遺產、文學雜文、人物小品文、科學小說、考證、讀書雜記等。《世說新語》和《孟茜筆談》就是這樣的文體。
(13)遊記。遊記是壹種描述旅行經歷的散文形式。遊記是議論文,比如
《嶽陽樓記》、《遊寶蟾》;有科學色彩的,比如李道元的三峽;有的是抒情的,比如柳宗元的《小石塘的故事》。
(14)傳說。小說體裁之壹。因其詭異神奇的劇情而得名。壹般用來指唐宋時期的人用文言文寫的短篇小說。如《劉壹傳》、《柯南太守傳》等。
第六,史書的風格
1的年代體:按時間排列的相關歷史事件,如《左傳》。
傳記:通過敘述人物的活動來反映歷史事件,如《史記》。
3編年史:以事件為中心,將相關的專題材料匯集在壹起。最早創作於南宋的周?鍛造?脫鹵灸?哎?br & gt
國家風格:按國家分別記錄的歷史。比如戰國政策。
5通史:對歷史事件從古至今不間斷的敘述,如《史記》。
6斷代史:記錄某壹時期或某壹朝代的歷史,如《漢書》。
以上六種風格是根據不同的標準分類的。其實,同壹部史書,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同時劃分為不同的風格。比如《三國誌》就屬於傳記體、民族體、斷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