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字格上寫古詩,主要有以下格式:
1. 題目單獨寫在第壹橫行中間,每字壹格。
2. 第二行中間寫朝代和作者姓名。
以上步驟僅供參考,格式也會因地區和學校而有所差異,建議根據具體要求進行相應的調整。
拓展內容:
古詩《所見》詩句如下:
《所見》作者:清·袁枚;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翻譯: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樹林裏回蕩。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於是馬上停止唱歌,靜悄悄地站立在樹旁。
袁枚熱愛生活,辭官後僑居江寧。其主張抒寫性情,所寫多為士大夫的閑情逸致。詩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見壹個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於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壹幕觸發了詩人的詩興,就寫下了這壹首“所見”。
文章通過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直接抒發生活的感受,看似閑情逸致,實則寄托情思。
這首詩不顧及格律,活潑自由,語言淺顯明了,形象自然生動。綜觀全詩,它所描繪的和平、寧靜和優美如畫的田園風光,所刻畫的活潑、自在和天真無邪的牧童形象,表現了詩人的壹種“真性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詩人、文學家、散文家、美食家。字子才,號簡齋,別號隨園老人,時稱隨園先生,浙江錢塘縣人,祖籍浙江慈溪,年廿四中進士,不到卅八歲即辭官還鄉,致仕之後因投資地產有道,家財萬貫。官至縣令,追贈二品奉政大夫。
袁枚擅長詩、賦、制藝,能寫駢文、小品文、筆記,乾隆時期為詩壇盟主,又為“清代駢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壹,文筆亦與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
其喜好廣泛,甚至編寫食譜、誌怪小說,著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子不語》、《祭妹文》等。
書信亦有名,其《小倉山房尺牘》與許葭村《秋水軒尺牘》、龔未齋《雪鴻軒尺牘》,人稱“清代三大尺牘”。袁枚生平喜稱人善、獎掖士類,也提倡女性文學,廣收女弟子。
不喜理學、漢學,追求自由,反對統壹思想,故被當時的許多文人嚴厲批判,袁枚依然悠哉度日,在文壇享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