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幼儀,在1922,讓大半個中國人都認識了她,只是因為她不願意,但她還是成為了民國以來第壹個新離婚的人。當然,這壹切都要感謝她的丈夫。張幼儀留下的照片不多,但就壹張照片就展現了她端莊的大氣和沈靜的眼神。這樣的女人,應該是被老公珍惜照顧了壹輩子的。
但她接受了壹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丈夫是徐誌摩,壹個激情重於責任,始終如火般追求“唯壹的靈魂伴侶”的詩人。她和徐誌摩漫長的婚姻,從壹開始就有著不可彌補的“先天不足”。
說到底,她只是徐誌摩反抗被安排的命運的壹個犧牲品。接受她就意味著接受舊式的婚姻家庭安排,這與他崇尚自由戀愛是相悖的。於是,剛結婚不久,他就宣稱“我要做中國第壹個離婚的男人”。他做到了,在他們的新婚之夜,張幼儀的夢想還沒來得及實現就枯萎了。
而張幼儀,也因為徐誌摩,與林和陸小曼的命運糾纏在壹起,成為民國女性壹道奇特的風景。
壹開始我覺得她是沒遇到過這段婚姻,但她聽說過家人介紹徐誌摩這個人才,加上對長輩的信任,心裏對這段婚姻充滿了期待。她想,也許妳離不開“畫眉深而時髦”的深情,也許妳離不開“賭書潑茶”的浪漫,但妳總可以互相尊重吧?
她完全沒想到的是,丈夫日後對她的排斥,是被迫從接受這種包辦婚姻開始的。他看著她的照片,稍微掃了壹眼,總結道:“鄉巴佬。”之後,這個“土包子”的印象給她留下了印記。
面對著她,他的目光從未飄過她的頭頂,投向遠方。他責怪她,卻不曾想到,作為婚姻的另壹方,她也有承諾和付出。那個時候,她也是16,17歲的花式女人,是女人最夢幻最美好的歲月。
有時候,我不忍心猜測,如果包辦婚姻的對象是林,因為徐誌摩討厭包辦婚姻本身,有“跟著感覺走”找“靈魂伴侶”的天性,結局可能不會比張幼儀好多少。詩人的自我與任性可見壹斑。
她怎麽會是“土包子”呢?我爺爺是清朝的知府,父親是上海寶山縣的財主。長兄張俊立,勵誌社領袖之壹,政壇風雲人物,中華民國憲法主要起草人之壹,被譽為“中華民國憲法之父”,著名哲學家。
二哥張家傲是央行行長,鐵道部部長。在20世紀初,張家絕對是壹個顯赫的家族。她還接受了現代教育。12歲進入江蘇省立女子師範學校。
其實仔細想想,如果張幼儀的身世普通,怎麽可能入得了許家的法眼?婚姻從來就不是兩個人的事情,像張家和徐家這樣的名門望族?
張幼儀也是個懂事的女人。16歲時,嫁入徐家這樣的名門。如果她的行為不夠端莊,說話不夠得體,估計公婆也很難喜歡她。但從公婆對張幼儀的支持來看,她顯然是受歡迎的。
與妳絕交,江湖上相忘。
婚後,張幼儀很快懷孕生子。相信自己已經完成傳宗接代任務的徐誌摩,恨不得離家去北京讀書,然後去美國讀書。在那裏他遇到了紅極壹時的“女神”林。他瘋狂地愛著她,對有老婆孩子毫無顧忌。
英國小鎮沙斯頓的情況,張幼儀後來有詳細描述。也許徐誌摩不想和她獨處。她壹去,徐誌摩就邀請中國留學生郭雨尚和她壹起住。
此時,張幼儀已經懷孕。當她帶著壹絲期待和欣喜想告訴徐誌摩這個消息的時候,聽到的卻是他要和她離婚,讓她打掉孩子。當時流產的風險很大,但徐誌摩卻淡然地說:“還有人死於火車。妳看人家不坐火車?”
之後,徐誌摩突然從張幼儀的生活中消失了。衣服,書還在,甚至眼鏡還在翻開的書頁上,人卻再也沒有出現。感覺奇怪異常的郭雨尚,幾天後的壹大早就把行李扭了。吃完早飯,她就飄然而去,留下懷孕的張幼儀。
我不需要去想張幼儀此時面對的是怎樣的糟糕。原本被視為依靠她的丈夫,毫無征兆的選擇了消失。但她語言不通,經濟困難,環境不熟,還懷孕了。
恨,也要有時間和精力,而張幼儀連恨的時間和精力都沒有,她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她未出生的孩子在孤獨的異國他鄉謀生。
親情永遠是壹個人最後的溫暖和自信。她給在法國留學的二哥和在德國留學的七哥寫信。在二哥和七哥的幫助下,她先去了法國,然後去了德國柏林,在1922生下了第二個兒子彼得。
剛生完寶寶壹個月,徐誌摩就火速追柏林,目的很明確:讓張幼儀在離婚協議書上簽字,壹刻都不用等。張幼儀凝視著丈夫熱切的眼神。他渴望,不是為了孩子,也不是為了她,而是想擺脫他們,找到自己生命中的“自由”和“靈魂伴侶”。沒有太多糾結,他就寫了,簽了。
有的人傲氣外露,自以為是骨氣,但真正的骨氣是刻在骨頭裏,藏在血肉裏的。張幼儀自然是後者。隨它去吧,然後離開。所以沒有愛情,沒有溫暖,隨時可能被置於婚姻的荒漠,所以隨它去吧。從今以後,我將與妳絕交,在江湖中相忘。
此時,獲得自由的徐誌摩懷著說不出的激情追求林,卻不料林悄悄隨梁思成回國,不久又娶了另壹個女人。
就算是備胎也要培養成女神。
徐誌摩死後,陸小曼迅速雕零,雕零;然而,在丈夫逼她離婚,失去了心愛的兒子之後,張幼儀突然意識到,生活上只能靠自己了。
也許孩子真的是上帝給這對夫婦的禮物。當他覺得不受歡迎時,他會選擇離開。從未被父親照顧過的彼得,3歲時死於腹膜炎,離開了他們,回到了天堂。
張幼儀痛苦萬分,幼子早逝成為她生活的陰影:他的到來沒能贏得丈夫的寵愛,更不用說沒能贏得父母對幸福的期望。我幾乎得不到父愛,甚至母愛也極其有限。因為張幼儀忙於學業,頻繁聲稱自己肚子疼的彼得被冷落了半年。到頭來,卻是積重難返。
從柏林回來的火車上,窗外是大片的綠色田野。然而,張幼儀抱著小兒子的骨灰盒,卻沒有心情欣賞窗外的風景。她的臉總是很平靜,是壹種死水般的寧靜。
時隔近百年,讓我們回望歲月。那次列車上張幼儀自己都怕自己,還指望靠老公的日子壹去不復返了。張幼儀後來承認,從柏林回來後,她的生活分成了兩部分。
痛苦讓人清醒。婚姻破裂,抱著小兒子的骨灰,張幼儀開始想所有的舊事,什麽都怕,怕老公拋棄,怕離婚。結果她雖然如履薄冰,但還是被命運狠狠打擊,陷入了無盡的深淵和泥淖。她死了壹次又重生了,整個世界在她面前都變了。什麽不能丟?有什麽好怕的?
許多年後,她為自己贏得了名聲。當她提到離婚這件事的時候,淡然壹笑:“我要感謝徐誌摩的離婚。如果不是因為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找不到自己,也不會長大。”
因為徐誌摩,張幼儀可能沒有機會成為壹個成功的妻子,但她絕對是壹個成功的妻子。徐誌摩離婚時,老兩口宣布中止對他的經濟資助,但將經濟大權交給張幼儀。
在德國,她努力學習德語,克服語言障礙,說壹口標準流利的德語。我就讀於裴斯泰洛齊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繼續完成了15歲中斷的學業。
回國後,我創辦了尚雲服裝公司。雖然是合夥關系,但其實大家心裏都是占多數的,她才是主要經營者。她不想當老板,但作為“經理”,她壹直認為這是“八個兄弟,幾個朋友的小生意”。那些朋友中,也包括徐誌摩。
鳳凰涅槃的張幼儀也逐漸找到了自己的舞臺。她成功地經營了尚雲服裝公司,銷售成衣並接受訂單。把精致的成品掛在店裏,然後根據客戶的身材進行修改。
尚雲服裝選材考究,非常註重細節以凸顯品味。比如珠飾、紐扣、絲帶都很精致別致,在風格上也很有新意。不僅采用立體裁剪方式,還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在上海迅速走紅。
此外,因為伴侶是名人,許多上流社會的女士和社會名流都以能穿“尚雲”服裝為榮。上海“尚雲”已成為領先的女裝公司。甚至後來,張幼儀當上了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的行長,每天下班後都會親自去服裝公司視察監督。
“尚雲”服裝的成功不僅讓張幼儀賺得盆滿缽滿,也讓她的名字在當時的時尚圈傳開。徐誌摩口中的“土包子”,如今正引領著上海乃至中國的時尚潮流。張幼儀成了傳奇人物。張幼儀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天下的棄婦們,即使被拋棄,也可以這麽驕傲,這麽受歡迎。
相對於張幼儀的富足和風光,徐誌摩嫁給陸小曼後就尷尬多了。其實陸小曼和徐誌摩骨子裏都是需要愛和呵護的孩子,不適合過煙花般的生活。他們可以壹起想象生活。陸小曼繼續著她揮霍頹廢的生活,而徐誌摩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到處兼職,還經常坐郵政飛機去北大講課貼補家用。
許嘉爾說話算數,所以沒有任何經濟支持。沒有不關心孩子的父母。在父母眼裏,徐誌摩的壹切行為都是孩子般的任性。他們認為,隨著時間如刀割般流逝,詩人燃燒的心會逐漸回歸人間,他也會渴望安定。那時候,也許,他會像壹個出去玩的孩子壹樣,平靜而自然地回到家裏。這恐怕就是徐家不再給徐誌摩經濟支持的原因吧。
於是,他們收張幼儀為養女,讓她當家作主。張幼儀私下幫徐誌摩還了好幾筆債,徐誌摩心裏百感交集。很難想象,當徐誌摩身兼五職,為生活苦苦掙紮的時候,他會不會偶爾自責,想起曾經被他嘲笑為“土包子”的張幼儀,用聽天由命的眼神看著他?
其實真正適合徐誌摩的人是張幼儀,只是他壹輩子都沒有給過她。他們終於錯過了彼此。他是他壹生的摯愛,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她卻努力自立,成了“備胎”。
他沒有給她。最終,命運給了她。當然,最重要的是她能在最深的黑暗中醒來,從命運的泥淖中掙紮出來。50歲時,在子女的資助下,她嫁給了壹個租住在她樓下的中國醫生。她很溫柔,達到了世俗的完美。
徐誌摩和張幼儀總是讓人聯想到另壹樁被強烈反對的包辦婚姻——魯迅和朱安。魯迅雖然不喜歡朱安,甚至在朱安鋪床的時候,勃然大怒,掀開被子,嚷嚷著要把床挪開,但他壹輩子都沒有真正拋棄過朱安。他總是支持她的生活,讓她和他的母親在壹起。
朱安生病的時候,魯迅會帶她去看醫生。因為魯迅知道,如果和朱安離婚,無疑是逼她自殺。直到魯迅和許廣平同居生子,朱才徹底釋懷,自稱“先生舊事”。
或許,張幼儀和朱安壹樣,希望徐誌摩能回去復婚,但和朱安不同,即使是作為備胎,她也在努力朝女神的方向修煉自己。變化不是沒有。隨著她創辦尚雲服裝公司,他們之間的關系已經開始改善。試想壹下,如果徐誌摩沒有飛機失事,結局將難以預料。
對於徐誌摩,無論是不忠還是再婚,她都沒有指責過他。甚至在他死後,她還幫助陸小曼,請人替他出版詩集,大概不是因為她還愛他,又有多少愛能經得起無數傷害?而是她能坦然勇敢的面對歲月和傷害。
無論妳想要什麽,歲月都會給妳。
1927年,張幼儀搬到四哥張公權在英租界的家,接受東吳大學的邀請,教學生德語。就在她教完壹學期德語,打算教第二學期德語的時候,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突然找到張幼儀,請她做該行行長。這家銀行由壹些女性經營,其中大部分是女性員工,但由於經營不善,它瀕臨破產。
上海婦女商業銀行的主席是歐陽惠然,她是上海石現百貨公司經理歐彬的妻子。總裁和業務總監是嚴書河,經驗豐富。同時兼任銀行總經理,姚誌連擔任副總經理。他們希望張幼儀能力挽狂瀾。
張幼儀在當時的女屆地位很高。當然,他們選擇她是因為她二哥在金融界的地位。她也覺得教書和經營服裝公司的生活無法施展她的全部才華。她骨子裏也是個喜歡挑戰的人,所以就答應了。
這時,命運向張幼儀打開了另壹幅畫面。所以,只要妳有足夠的耐心和努力,妳想要的最終都會得到。
這家女子銀行實際上成了她的王國。她把辦公桌放在大堂的最後壹個角落,這樣不僅可以隨時看到工作人員的動態,還能最有效地溝通。而且,工作人員看到總裁在努力工作,怎麽會偷懶呢?雖然是總裁,但她每天9點準時上班,從不遲到。
張幼儀的努力,加上二哥的支持,上海商業銀行的陳光甫和浙江興業銀行的李福蓀也大力支持,經營狀況日見好轉,很快扭虧為盈。到1931年末,銀行實收資本和儲蓄資本合計超過2000萬元,創造了金融領域的奇跡。
於是,“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在上海銀行業嶄露頭角,並大獲成功。婦女銀行特別受婦女、老人和年輕人的歡迎。在沙斯頓經歷過困難的張幼儀,看到在附近商店工作的婦女立即兌現工資和支票,然後將錢存入賬戶,感到欣慰和苦澀。張幼儀也成為中國婦女銀行的第壹任行長。
隨著婦女解放思潮的興起,張幼儀經營這樣壹家以促進女性經濟獨立為宗旨的銀行,無疑成為了女性獨立的代表。而她憑借自己的商業天賦和人格魅力,為銀行贏得了良好的聲譽。並且依靠她的個人能力和魅力,在幾次危機中拯救了銀行。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占領上海時,逃難的人都去銀行取現。壹天,壹位顧客沖進尚雲服裝公司找到張幼儀,要求千方百計取走她存銀行的4000元錢。然而,壹旦提取現金,婦女銀行很可能會倒閉。
況且對方帶著這麽大壹筆錢逃跑也不安全。張友誼和總經理商量後,建議客戶接受擔保,困難期過後連本帶利返還。客戶同意了。承諾的理由是:“如果妳張幼儀跟我說妳擔保錢,我相信妳。別人說的我不信,妳說的我信。”
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挺過了中國最黑暗最動蕩的時期。直到1955,金融業公私合營才告壹段落,開啟了31年。這家銀行見證了壹個女人的自強、智慧、精明和深刻。
1949後,張幼儀離開大陸,在香港與壹位姓蘇的中醫結婚。這壹次,她遇到了理解和關心她的人。他們在香港生活了28年。蘇醫生去世了,張幼儀去了美國和心愛的兒子團聚。
沒有徐誌摩,張幼儀在家裏可能是個賢妻良母。因為遇到了他,張幼儀被命運推到了風口浪尖,讓傷口長出了生命的紅花,名利雙收,兒孫繞膝。但是,這樣的成長,這樣的成功,15的年紀,這是她原本想要的生活嗎?她只是屏住呼吸,試圖與他凍結的世界抗衡。這是自信和堅韌。所以,她能成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