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木基本意思是落下的樹葉。
落木在古代詩句中很常見,例如杜甫的《登高》中有句有名的詩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落木的由來
杜甫的《登高》中註釋寫到“落木”既是“落葉”,那為什麽不說:“無邊落葉蕭蕭下”呢?這樣豈不是更明白嗎?在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賦》裏曾經說過:“辭洞庭兮落木”,難道是“木”字有什麽精妙之處麽?難道不會讓人誤解為“木頭從天而降”麽?
原來“木”比“葉”更好在於,“木”字本身暗示了落葉的萎黃與幹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氣息。不同於“落葉何翩翩”那種飽含水分的繁密種子。正如林庚在《說“木葉”》中談到,木葉所以是屬於風而不是屬於雨的,屬於爽朗的晴空而不屬於沈沈的陰天。
至於落木則比木葉還更顯得空闊。“木”與“葉”雖然意思相同,但意境不同,可見古代詩人智慧的靈光和匠心獨運的藝術風格。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九歌》)自從屈原歌唱出這動人的詩句,它的鮮明的形象,影響了此後歷代的詩人們,許多為人傳誦的詩篇正是從這裏得到了啟發。如謝莊《月賦》說:“洞庭始波,木葉微脫。”
陸厥的《臨江王節士歌》又說:“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浦雲歇山。”至於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則其所受的影響更是顯然了。在這裏我們乃看見“木葉”是那麽突出地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