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公恩:萬泉河夜步(五律)
到乾隆年間,在遼沈地區成長的壹批詩人登上了文壇,他們生長,學習,從仕,任教,生活在沈陽,吟詠沈陽也成為他們詩作的主要內容之壹,如被清初學者洪亮吉稱為知己的沈陽當時的文壇泰鬥繆公恩,清代遼海詩文大家“壓倒三江”王爾烈的摯友常紀等都是詠唱沈陽的名家。
《奉天通誌》“藝文卷”收入了繆公恩《夢鶴軒梅澥詩鈔》中的壹首五律:《萬泉河夜步》——
月色明如許,幽尋性所耽。
花光浮夜氣,星影浸春潭。
古寺清鐘歇,長堤野徑諳。
攜筇吟未已,已過小橋南。
文德坊
讀這首五律,壹股充滿春天新鮮氣息的輕風撲面而來,壹掃那些王公大臣祭祖祭陵歌功頌德的詩作所帶來的沈悶與壓抑。詩中清晰地向今天的讀者透露出,在清前期,沈陽(盛京) 隨著城市建築群的崛起,城市功能的逐漸完善,在經濟與文化教育事業不斷發展進程中,在皇家宮闕園林之外,屬於布衣庶民的景觀也在形成與湧現了。城東的萬柳塘、萬泉河就是這樣的勝境。
《萬泉河夜步》當是繆公恩夜遊萬泉河的即興之作。在月色明徹的夜晚尋幽漫步是詩人之所好。看到月光下萬泉河畔群芳在氤氳夜色中搖曳,星影在春水中蕩漾,詩人的心也在起伏蕩漾。這壹刻古寺的清鐘停歇了,河畔長堤的小徑也靜了下來。萬籟俱寂,詩人手持筇杖(筇音qióng,可作手杖的壹種竹子) 吟哦而行,不知不覺已過了萬泉河上那座熟悉的小橋。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人熱愛自然的情懷與萬泉河畔的夜色、勝境融為壹體,讀來清新撲面,意境怡人。讀這首詩,不僅會獲得壹種審美享受,而且從詩境中我們會得壹個確鑿的信息,那就是:沈陽在四五百年之前就有了幽美的景觀, 有了供人遊覽的勝地。
昭陵白玉橋
繆公恩原名公儼,號梅澥,別號蘭臯。他生於沈陽壹個封建官宦家庭, 世代為官, 書香門第。但他本人不願學習枯燥無味的八股文,所以屢試不第。曾隨父宦遊江南近二十年,飽受江南文化的濡染,喜交文人雅士,因而北歸盛京後,便以詩畫自樂,活到了八十六歲,他的詩作編入《夢鶴軒梅澥詩鈔》,收詩二千八百余首。可惜收到《遼海叢書》中時僅存四卷六百余首。繆公恩又工於書畫,畫蘭名噪盛京,因而其詩也能將詩畫融為壹體。為文朋詩友所青睞。賦閑半世的繆公恩五十歲時才出任盛京禮部右翼官學助教,後主講沈陽(萃升) 書院,悉心培養與獎掖後學。嘉慶、道光年間活躍的遼海詩人金朝覲等都出於他的門下。當時,在遼沈文壇上綻露頭角的鐵嶺魏燮均、王雪樵、高鐵峰,乃至吉林的沈承瑞等,都視繆公恩為騷壇泰鬥。在沈陽書院留學的朝鮮國學生,學成歸國後多在朝鮮文人中享有威望,仍念念不忘繆公恩的教誨之恩。其中“李魯山、金清山、李桐漁、樸晚悟函牘往還,時相贈答。貢使到沈陽有不識繆蘭臯先生者,至引為缺憾”。(見《繆潤紱跋》)
繆公恩《夢鶴軒梅澥詩鈔》書影
繆公恩:萬泉河夜步(七絕)
繆公恩詠萬泉詩不止壹首《萬泉河夜步》(五律),還有同題七絕壹首及《萬泉河納涼》(五絕二首),可見其對萬泉喜愛之深。其步月七絕詩雲——
碧空千裏火雲流,風斷殘虹暮雨收。
深夜老龍眠不得,海天拋上水晶球。
詩中勾描了詩人在萬泉河步月時所遇壹次奇景:碧空千裏,火雲流動,風斷殘虹,暮雨方收。前曾有人評說:“真是皓月未出先有景,待到月升景更幽。”繆公恩:萬泉河納涼
繆公恩《萬泉河納涼》(五絕二首) 詩雲——水闊添新漲,沙平散晚煙。
斷雲拖雨去,明月正當天。
河上雨初過,風微起細波。
徜徉不歸去,為愛晚涼多。
兩詩平白如話,自然天成,毫無雕飾,卻把雨後到萬泉納涼徜徉不肯離去之情傾吐得真切感人。尤其結尾以“愛”凝情,畫龍點睛。
我查詢了相關資料載,萬泉河,又稱小沈水,發源於沈陽東關之湧泉,流入渾河,因河水清漣,珠泉萬孔而名“萬泉河”。後又俗稱為小河沿,幾百年來壹直為沈陽勝景。
繆公恩:城樓遠望
繆公恩還有壹首七律對當時的盛京進行了全景式的勾勒,即《城樓遠望》——
無邊景象望中來,城上高樓近帝臺。
四塔佛光摩日月,二陵佳氣接蓬萊。
山川盤郁風雲壯,阡陌縱橫錦繡開。
萬祀龍興重根本,天經地緯緬鴻裁。
清末萬泉河
這首詩以站在城樓口鳥瞰的視角, 寫盛京城內外之勝。首聯發出登樓恍若接近帝宮看到無邊壯景的慨嘆。頷聯寫城外二陵四塔四寺佳氣佛光接仙境壯日月。頸聯寫盛京山河壯麗田野錦繡,結尾兩句詩人面對著山川城池緬懷清王朝開創者所創設的宏大體制,深感龍興之地傳續萬年(此處“祀”,解為“年”) 還要培根固本。全詩在藝術上雖顯平平,卻為我們提供了壹幅四百年前盛京的鳥瞰圖。
繆公恩:登輝山
繆公恩詩的視野掃向城郊時,又有了《登輝山》《歸自輝山途中漫成》《曉晴登輝山絕頂》《渾河》《暮過渾河》《渾河即日》《宿塔灣》等詩作,有時同壹處景觀,繆公恩與文友結伴去過多次,因而有同題材詩多首,足見他對家鄉山河熱愛之深。
其《登輝山》(七律) 詩雲——
危峰絕頂獨盤桓,霧斂雲收眼界寬。
千澗瀑兼青靄落,萬山嵐向碧空攢。
天風欲鼓春衫破,雨氣猶侵石骨寒。
何日淩虛生羽翼,十洲之島足遊觀。
從繆公恩多次去輝山、寫輝山的跡象判斷,清代康乾盛世時,輝山已成為盛京重要景觀。輝山在今棋盤山景區,位於城東北四十余裏,因其白土可以代灰,俗稱“灰山”。這首詩寫詩人登臨輝山所見瑰麗景致,進而抒發要遍遊仙境的強烈願望。
首聯寫詩人登臨絕頂,霧斂雲收,眼界頓開。頷聯、頸聯寫千澗飛瀑與青靄***落,萬山晴嵐向碧空聚集,天風雨氣中詩人猶覺春寒刺骨。結尾壹聯寫作者觸景生情,產生欲“淩虛生羽翼”遊遍仙山仙島的願望。《遼河流域詩文選評》詮註者武玉梅評此詩時寫道:“其中‘天風欲鼓春衫破,雨氣猶侵石骨寒’壹聯,不僅對仗工整,而且形象生動。‘欲鼓’‘破’,把春衫鼓脹欲破未破的情境,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石骨,是像石頭壹樣瘦的骨骼,把瘦骨嶙峋的形象,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用詞極為凝練。全詩風格豪放,筆力雄健,是遼河流域詩篇中有代表性的佳篇。”繆公恩:歸自輝山途間漫成
繆公恩的《歸自輝山途間漫成》也寫得不錯——
草垂山徑柳垂堤,朝靄凝煙望眼迷。
樹樹杏花紅雨亂,村村麥壟綠雲低。
溪深野漲浮橋面,岸夾新泥沒馬蹄。
回首琳宮何處是?行人已隔萬山西。
輝山晴雪(攝於清末)
全詩是詩人遊輝山歸途所見,有感即興,遣春溫之筆,展開了壹幅自輝山至盛京的山野錦繡畫卷。特別是頷頸兩聯以工穩的對仗顯示出“樹樹杏花紅雨”“村村麥壟綠雲”的瑰麗景象和溪漲橋浮,岸泥沒馬蹄充滿生動情趣的景觀,追引著讀者的遊興,激發著人們的美感。我查閱了《盛京通誌》《奉天通誌》等相關史料,在繆公恩之前,尚鮮見有詠輝山者,如果繆公恩真是吟詠輝山美景的首倡者,我們當在史冊上銘記繆公恩的發現之功,正是他的這些詩為在大自然沈睡了數萬年的輝山做了壹次大廣告,使人們發現了輝山之壯美,使輝山三百多年前就成了遊覽勝地,此後數百年間綿延發展,迄今已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境。
繆公恩:渾河
繆公恩的《渾河》(七律) 也頗有特色——
濁流直擬下昆侖,襟帶陪都眾水尊。
卷地東來山作障,排空西去海為門。
聲推雪浪驚雷起,勢壓風湍陣馬奔。
多少黃沙埋白骨,誰憑杯酒吊英魂。
這首詩以豪放大氣的筆墨描繪當年環繞盛京的渾河的磅礴氣勢。首聯寫環繞盛京的渾河濁流滾滾勢如從昆侖山奔騰而下,頷頸兩聯詩人抓住渾河兩岸有群山作屏障地勢由高而下,水急浪高的特點,巧用比喻盡情地渲染了渾河壹瀉千裏的流勢。“卷地東來”“排空西去”“聲推雪浪”“勢壓風湍”,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把渾河狀寫得氣勢雄渾。有著“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驚心動魄與波瀾壯闊。“山作障”“海為門”“驚雷起”“陣馬奔”,這又壹組形象的排句,既顯示出詩人的粗獷豪放的詩風,也展示其調遣語言的成熟功力。可以說這首詩與他的《登輝山》壹樣,也是吟詠遼沈詩作中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