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臉是四川地方劇種川劇的表演絕活,產生於上個世紀30年代,最早用於傳統折子戲《歸正樓》,戲中壹名叫貝容的俠客為了救人方便,變臉數張,從此這種新奇的表演方式就延續下來。清末民初,川劇進入壹個興盛時期,名角輩出。其中,以扮演文武小生而享盛譽的有康子林(公元1870年-1930年)和曹俊臣(公元1882年-1946年)。追溯起來,當今風靡演藝圈的”扯線變臉”絕技,便是在他兩人藝術競賽與交流中催生出來的。
話說清乾隆、嘉慶年間,每至逢年過節之際,在四川鄉鎮村落碼頭處林立的廟堂都會搭起戲臺以作慶典,久而久之,川劇就在街頭巷尾之中漸成氣候。清代“兩湖填四川”,為蜀地的文化帶來了諸多新元素,昆、高、胡、彈、燈,諸腔戲班匯集入巴蜀各大城中的酒肆街坊之中,生、旦、凈、末、醜同亮相於茶館的小戲臺之上,日久逐漸形成***同的風格,清末時統稱“川戲”,後才改稱“川劇”。
川劇的“變臉”被稱為“國寶、絕活、奇觀”,變臉藝人頭壹扭,手壹揮,黑臉、白臉、花臉、紅臉、人臉、鬼臉,唰唰 唰十幾張臉就能變出來。有報道說,變臉藝人最快的速度就能達到,270分之壹秒就能變出壹張臉,或威武正氣,或猙獰可怖,或滑稽逗樂,任觀者如何凝神定睛也看不出絲毫破綻,看過之後,無不驚嘆。田漢在上個世紀40年代初看後說:“四川戲關於變臉之類具有特長,不知何故。”
變臉之於川劇,有如噴火之於秦腔,皆屬招牌路數、看家絕技!
在成都川劇變臉表演的地方很多,鑒於很多地方表演質量都不高,推薦幾個比較正宗的表演地:
首先蜀風雅韻劇場的前身是民間的壹個川劇戲曲班,前些年為了旅遊文化的需要、開發旅遊,該劇場聚集了川劇行業中數位名角,展現川劇的各種明間絕活,有較強的觀賞性,在川劇行業中有很好的口碑。
還有錦江劇場特色就是經常有傳統的川戲看,很多中老年人都喜歡到這裏來,看場川戲,喝上壹杯茶,真的是壹種享受啊。演出很精彩,變臉噴火都有了,非常值得壹看,很有特色的。川劇變臉秀,效果非常好,劇情完整,高潮跌宕,舞臺效果唯美。
成都錦裏三國茶園更加以表演傳統特色節目川劇變臉和茶藝見長,園內遊客絡繹不絕。芙蓉門川劇表演演員長期在該地表演特色川劇變臉,他們的表演很正宗,劇情跌宕起伏,舞臺效果逼真,川劇氛圍濃郁。在觀賞川劇變臉的同時還能同時看到長嘴壺茶藝表演,喝上壹杯芙蓉門創制的特色茶品“芙蓉綠雪”,不僅是享受了壹場視聽上的盛宴,也是壹場味覺、嗅覺上的享受。
川劇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壹種特技。是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壹種浪漫主義手法。相傳“變臉”是古代人類面對兇猛的野獸,為了生存把自己臉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畫出不同形態,以嚇唬入侵的野獸。川劇把“變臉”搬上舞臺,用絕妙的技巧使它成為壹門獨特的藝術。
相較於川劇藝術本身的淵源和博大,變臉的技藝成形則還要歸屬於二十世紀。在這期間,變臉在戲班的對臺戲中不斷摸索、演變、精化,漸漸成為川劇的壹大特色。川劇的悲劇極有特色,喜劇獨樹壹幟,凡是情感波折、內心激變之處,變臉皆有用武之地,它以其怪誕猙獰的面相變化表現出人物內心不可名狀之律動,作為壹種對人物內心非常獨特的表現手法,無疑大大增加了川劇本身的表現力,每及名角表演變臉,就常常釀成爆棚之患。可見,老百姓對這種極端好看的耍活兒是打心眼地認可的。
中國戲曲的情緒化妝。變臉最先用於神怪角色,明代已有。明雜劇《灌口二郎斬健蛟》中就有“變化青臉”的記載。當時的變臉是演員進入後臺改扮。後世則衍變為當場變臉,成為壹項表演特技,不少地方劇種都有,以川劇最為著名。變臉有大變臉、小變臉之分。大變臉系全臉都變,有3變、5變乃至9變;小變臉則為局部變臉。變臉要求動作敏捷,不露痕跡。主要用於劇中人物驚恐、絕望、憤怒等情緒的突然變化。
在川劇表演中,變臉是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壹種浪漫主義手法。由於臉譜有它顯著的典型的特質,來說明人物的忠奸邪正,演員於觀眾不註意間改變他的臉像,強調了人物的個性和感情的變化發展,它把不可見、不可感的抽象的東西變成可見、可感的具體的東西,是壹種驚人的技術。
變臉的手法大體上分為三種:“抹臉”、“吹臉”、“扯臉”。此外,還有壹種“運氣”變臉。
“抹臉”是將化妝油彩塗在臉的某壹特定部位上,到時用手往臉上壹抹,便可變成另外壹種臉色。如果要全部變,則油彩塗於額上或眉毛上,如果只變下半部臉,則油彩可塗在臉或鼻子上。如果只需變某壹個局部,則油彩只塗要變的位置即可。如《白蛇傳》中的許仙,《放裴》中的裴禹,《飛雲劍》中的陳侖老鬼等都采用“抹臉”的手法。
總之,變臉在川劇中是很絕的壹門技藝,已被其它兄弟劇種所借鑒,並且已經流傳國外。
1987年,文化部又正式出文,將川劇變臉藝術列為國家二級機密,這也是中國戲劇界惟壹壹項國家機密。根據《中華人民***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條例,故意或者過失泄露,情節嚴重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川劇變臉總是讓人感覺神秘莫測,那壹張張色彩斑斕的臉譜究竟是如何被壹層壹層揭開的呢?揭下來的臉譜又是如何被變走的?變臉是魔術嗎?還是絕技呢?
琢磨變臉絕技從學習制作臉譜和衣服開始。對變臉人來說,服裝和道具至關重要,都是特殊制作的。臉譜是變臉的第壹件道具,壹張好的臉譜不僅要美觀,而且還要毫無破綻。但是要想變臉,沒有臉譜是不行,可是如果臉譜不合適不貼臉,既影響變臉的美觀,又影響變臉的速度。有壹種取模的方式可以制作臉譜,在模具上畫臉譜,這樣畫出來的臉譜就像是在自己臉上畫的壹樣。再戴上這樣制作出來的臉譜竟然是那樣的嚴絲合縫。
變臉的道具除了臉譜,還有就是衣服,變臉的秘密也就藏在這衣服上。
變臉的服裝是特殊制作的,很多地方必須使用特殊的材料。而且衣服從後面看全是千瘡百孔,就像被機槍掃過似的。但這是在表演當中所需要的壹些東西,也是變臉的奧妙所在。壹個變臉人,他的服裝,他的道具是非常至關重要的。壹秒半的時間變三張臉,而且毫無破綻,變臉高於魔術。
川劇臉譜化裝,其精致與藝術性,不亞於京劇,凈和醜都有臉譜,醜角的臉譜是在鼻梁上塗上白色方塊,人們稱為“化鼻梁”,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寓莊於諧。凈角又稱花臉,臉譜造型豐富多彩,忠奸分明,黑色代表剛毅正直,白色代表奸詐狠毒,紅色代表忠勇性烈,綠色代表俠骨義腸,藍色代表剛強堅毅,黃色代表殘忍暴虐,金銀臉代表神聖威嚴。歷史上川劇沒有專職的臉譜畫師,演員都是自己繪制臉譜。在保持劇中人物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演員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創造性地繪制臉譜,以吸引觀眾註意。
此外,川劇臉譜歷史上都是以“師帶徒”的方式傳承,師傅怎樣畫臉譜,口傳身教於徒弟。既是口傳心授,又是制勝法寶,所以川劇臉譜歷史上就缺少紙面的圖像記錄。
劉昌偉
成都芙蓉門創始人,12歲隨祖父劉忠貴學習川劇武生、變臉,舞獅,摻茶,師承祖傳。其祖父劉忠貴從小耳濡目染並習得壹身江湖技藝。後將這些面臨失傳的絕活全部傳授給劉昌偉。劉昌偉為了將祖父的傳統技藝傳承下來,又有感於李白的詩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而創立了芙蓉門。
在長嘴壺功夫茶藝上占有壹席之地後,他又另辟蹊徑專研川劇變臉,第壹次川劇變臉的圓滿成功使他堅定了追求藝術的決心。他堅持通過創新來改變原來比較死板的變臉動作與手法,在傳統變臉的基礎上更上壹層樓。劉昌偉的變臉動作幹凈利索,手法精湛,步伐矯健,每變壹張臉都是精彩絕倫,劉昌偉的精彩表演,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征服了無數的觀眾。劉昌偉在川劇變臉和長嘴壺壺功夫茶藝這兩個行業潛心研究已有15年,親授門徒200余人,遍及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