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鍋莊舞——高原人的激情

鍋莊舞——高原人的激情

?藏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藏族人民擅長唱歌和跳舞。提到藏族舞蹈,大多數人腦海裏馬上浮現出“鍋莊”這個詞。鍋莊舞,藏語意為圈舞,是藏族三大民間舞蹈之壹,分布在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壩、甘孜,雲南迪慶,青海、甘肅藏族聚居區。2006年5月20日,鍋莊舞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鍋舞是隨著藏族生產生活的發展而豐富和完善的。在原始宗教信仰中,郭莊和唐火是神靈聚集的地方,是維系個人和家庭命運的地方。圍著篝火跳舞是原始氏族圍著篝火跳舞的傳統形式。人們可以通過舞蹈向神靈傳遞自己的祈禱和祝願,同時也可以得到神靈的鼓舞和保護。鍋莊舞在藏區的真正流傳,得益於藏傳佛教的發展。藏傳佛教寺院的建立和存在,以及由此形成的寺院文化,為陶藝舞蹈的展示提供了平臺,賦予了它新的生存空間。

到明清時期,舞蹈藝術有了很大發展,卓舞(又稱鍋莊舞)、鍋和聲、堆和聲等各種民間舞蹈仍在群眾中流傳。中國人對卓舞的記載多見於清代或以後的史書、地方誌和遊記。清代李信恒的《金川筆記》也記載,藏族人“喜在壺村舞”,“男女成群,挽臂唱曲”。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了“鍋舞”這個詞。

鍋舞可分為大型宗教祭祀活動的“大鍋舞”,民間傳統節日的“中鍋舞”,親朋好友聚會的“小鍋舞”,規模和作用各不相同。農區鍋莊舞流行於藏東昌都地區,牧區鍋莊舞(即牧民舞)流行於當雄、黑河、索縣等地。昌都位於西藏自治區東部的四川、西藏和雲南三省交界處。這裏是康巴文化的中心,也是著名的“鍋莊舞”的發源地。根據昌都縣陶舞的歌詞和民間傳說,昌都陶舞早在吐蕃時期就已存在。

鍋莊舞主要依靠的腿部動作主要體現在踏、躲閃、擦、跨、踏、終等。這些動作都需要膝蓋的放松和振動,其基本特征是膝蓋有規律的振動和屈伸,可分為輕柔和劇烈。但是上半身的動作比較少,都是跟著腿的動作來揮袖子。腿部的運動通常是有力而靈活的。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和藏族的生活環境是分不開的。我們知道大多數藏族人生活在青藏高原,那裏氣候惡劣寒冷。因此,他們需要穿厚厚的藏袍,這不利於他們很好地表現自己的身體動作。在寒冷的環境中,人們會不自覺地形成腳發熱取暖的習慣。也正因為如此,藏族人在舞蹈中更多的是動腿。

鍋莊舞作為民間舞蹈的壹種,具有自娛性,來源於藏族的日常生產生活,同時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贊美和渴望。從形式上看,也與藏族同胞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陶藝舞蹈被廣泛引入人們的生活,藏族文化的不斷傳播,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也逐漸引起人們的關註,進入藝術舞臺。

每天晚上,西寧市新寧廣場的音樂響起,人們隨著歡快的舞步轉圈起飛。夜雖微寒,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也蔓延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