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復壹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壹些經典的詩歌吧,詩歌具有音韻和諧,節奏鮮明,讀起來朗朗上口的特點。那些被廣泛運用的詩歌都是什麽樣子的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詩歌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壹起來看看吧。
詩歌作文 篇1
善用修辭,展現語言的靈動美。對仗加上精彩的引用,給文章營造了壹種朦朧,壹種詩意,壹種靈動。讀後滿口余香。這樣的語言, 閱卷老師能不打高分?
人生彎彎曲曲水,世事重重疊疊山;
詩文奇奇麗麗美,待我認認真真遊。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綃香斷有誰憐?漫步在林黛玉的詩歌裏,讀到的是口齒噙香對月吟的淒美,悟到的是風刀霜劍嚴相逼的絕望,看到的是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的愁怨。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漫步在杜甫的詩歌裏,讀到的是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的豪壯,悟到的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真情,看到的是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的和諧。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漫步在李白的詩歌裏,讀到的是壹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悟到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清新,看到的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感傷。
漫步在詩歌王國中,我不僅看到了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的林黛玉,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的杜甫,樽中酒,籬下詩,豈甘了此壹生的李白,我還看到孤忠報楚國,余風波及漢湘人的屈原,筆諍時政、心在蒼生、萬戶爭傳新樂府的白居易,寫鬼寫妖高人壹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的蒲松齡,看到了
漫步在詩歌王國中,我看到了屈原遭放逐,卻依然故我,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看到了陶淵明辭官回家,不為五鬥米折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看到了李白被貶,依舊高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看到了
漫步在詩歌王國中,我悟到了什麽是真正的人生!誰才是真正的英雄!悟到了生命短暫,世上沒有永恒的僥幸讓我們沾沾自喜,也沒有永恒的不幸讓我們痛不欲生;悟到了要不為金錢名譽所惑,要做真的自己,善的自己,美的自己。悟到了
人生曲曲折折彎,世事夢夢幻幻雲;
詩文真真切切情,我已完完整整遊。
總結:文章中巧妙的引用古詩已給文章增添了許多詩的意蘊,而開頭作者仿照古詩所寫的句子,既貼切形象,符合 文意,又彰顯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讓壹般考生望塵莫及。
詩歌作文 篇2樹影搖曳,桌前小人兒手中捧著本詩書……
讀月,月中有蘇軾“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的曠達寧靜,有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的寂靜徘徊,又有李白簡單易懂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情懷……讀懂月,懂月的心,它的心中裝有幾千年詩人的愁心與思念,飽含了幾千年的愛。母親對遊子的思,正因愛組成。
同在月亮下,遊子對故鄉對父母對愛人的心,是愁苦的,而在另壹邊,他們的親人也可能獨自坐在窗旁,織著壹件件衣服,也對望著明月,正是因為他們愛,才愁才思。讀懂了月,“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又有了別樣的味道。讀懂了月,怎麽還不懂愛?
讀日,有《烏衣巷》中“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滄海桑田的感慨;有《題破山寺後禪院》中“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遊山玩水的愉悅;有《早發白帝城》中“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空靈飄逸的暢快;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雕零衰落的惆悵。
讀懂日,陽光中含有溫暖,有人性的溫度,壹切生命都需要陽光。人們把無限美好放在朝陽上,以把無限愁苦系在夕陽上。但回頭壹想,這兒的黃昏落幕,卻是另壹端的朝霞初始。壹切生命的結束是另壹切生命的開始。讀懂了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又刷新出了別樣的味道,壹切都會“重新”開始。讀懂了日,心怎麽不懂樂觀?
讀花,春有“桃花壹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夏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秋有“最憐秋滿疏籬外,帶雨斜開扁豆花。”;冬有“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讀懂花,花中有四季,四季皆有花,花中有百態,百態亦人心。清高淡雅如蓮,繁花四錦如桃,雍容華貴如牡丹,暗香疏影如梅。每朵花都有不同個性,就像每壹個不同的人。讀懂花,就如對看著生離死別,每朵花的綻放與雕謝都安然有序,世間對它再多的寵愛也不能令它在世上多留壹分。讀懂花,花中有千千萬萬個少女的心。讀懂花,怎麽還不了解自己?
原來,“看山不是山,望水不是水。”詩早已不是詩,詩中有千姿百態,千言萬語,千山萬水,千奇百怪,發現的每壹面都如初見窈窕淑女,驚艷不已。壹生讀不盡古詩,詩中卻以看破人世……
夜深,詩尚未讀完,小人兒手中的詩書卻早已滑落在地。詩帶著幾世清香淺吟而來,滾滾卷入夢鄉,蟬吟樹誦,訴說著詩人筆下千年未盡的韻……
詩歌作文 篇3月,自古以來,人們對它有褒有貶、有喜有憂、有贊有恨。大概是因為每個人的心中都藏著那壹輪屬於自己的月。心情不同,它所呈現的自然也不同。
人們似乎總把月當做憂愁、思念的最佳象征。如周邦彥在《夜飛鵲》中說:“斜月遠墜余輝”,“斜月遠”渲染了離別時冷清的淒涼氣氛。因為在他心中,那輪月是冷的、是涼的、是不懂情意的。月烘托出了與妻子的難舍難分,寫出了離別痛楚。以相同的感情做基調的,還有劉壹止在《喜遷鶯。曉行》中所繪“迤邐煙村,馬嘶人起,殘月尚穿林薄”。同樣的離別,同樣的酸楚,卻比《夜飛鵲》來得快。既是那壹輪殘月掛在天空本已無心團圓,卻偏偏在這殘月還未離去,草叢中還粘著點兒月色時起程,伴著星星點點的月色,怎能不讓作者心中的那輪殘月變得更加寒涼?
也有人把月當做傾訴的對象,李邴在《漢宮春》中就獨對江天雲月,向月亮傾訴自己的孤獨,壹邊傾訴,壹邊回憶。他似乎能從月中得到壹切,明白壹切,讓自己盡情發泄。於是他便寫下了“微雲淡月,對江天,分付他誰”。
當然,像他這樣對月亮發呆,訴說自己種種遭遇的不光他壹人,所以壹些贊美月亮同時自己心中已高掛著壹輪明月的人常來為月解脫,“多情多感,不幹風月”。人本為情所生,為情所死,本身多情多感的人們,怎能怪罪那風月?假如風月有情,那也是人類所賦予的呀!
當然也有像陳義那樣只是單單地抒發自己對月的贊美,但大多數贊美仍以月的清幽明凈為主,所以最後還是能品味出作者的情思悠長,“月邊疏影,夢到銷魂處”。
是月讓妳改變,還是妳改變了月?角度決定於妳的心境。
詩歌作文 篇4初夏時節,取得貴州著名詩人李發模老師之允,經兒童詩人郭思思的邀約,筆者和貴州詩人卡西、童綏福、劉功明、蘇衛、孔紅、劉喻,以及詩歌評論家向筆群等,壹同前往遵義綏陽,拜訪著名詩人賀敬之老人。
賀老壹生以超凡的藝術,創造著中國多個文藝大家之最。讓人最難忘的有紅色經典《白毛女》,膾炙人口的作品《回延安》《放聲歌唱》《雷鋒之歌》《桂林山水歌》《三門峽歌》《西去列車的窗口》《中國的十月》等。不僅留下了無數精神食糧,也為國人的價值取向,可以說奉獻了無數經典的文化精髓。
革命老區遵義綏陽,是壹個風光迤邐的縣城。也是紅色文化流傳,貴州文化人才輩出的地方,走進這片土地,就有壹種親近感和相識感。
作為壹個80零版年輕人,感覺對這次走進賀老而自豪。因為從小就看賀老的作品長大,可以說耳濡目染對賀老的崇敬之情無以言表。很多次都想要是真有機會走進這樣的大家,心中壹定會由生無數崇敬之情,不僅感謝貴州詩友們的真情,也要感謝詩歌這塊藝術的純真。
筆者很愛文學,壹直以來都只是壹個愛好者,從來就沒有放棄對文學藝術的追求。雖然只是壹個局外人,但也不忘品讀,隨時陪著如賀老壹樣入心入肺提升心靈品質的作品。這是我們後人的福氣,也是前人為我們鋪設的文學路徑。這壹次親自感受賀老大家,當然是期待的,也是難忘的。
在去綏陽之前,兒童詩人郭思思就在微信上給予了私信。似乎不是文學的聯系,就沒有這樣壹種真情,或者說,是郭思思的壹種厚愛。綏陽算不上是貴州的名山名水,但詩歌之鄉的牌子,必然有其賀老光顧的意義。
壹提到紅色文化,人們自然就會想到遵義,想到遵義,就會想到“遵義會議”、“四渡赤水”等著名紅色典籍。每個中國人,或許都不會忘記這些歷史,更不會忘記過去革命艱辛的路上,在貴州留下的足跡。
進入91歲高齡的賀老,或許更對這個地方倍加熱情。所以,來到遵義,賀老不僅思考,而且用壹生的藝術才華,為這片熱土,增添了不少的光輝。來到貴州遵義,賀老沒有在繁華的遵義市區住,也沒有在“詩鄉綏陽”縣城,而是去到了綏陽壹個叫做“雙洞河”的開發景區。
初夏的中午,這裏沒有和煦的陽光,也沒有感動的人流車影。有的只有自然的清新,還有貴州獨有的生態美景。來到賀老下榻的客棧,壹種祥和的氣氛,熱情激動的感覺。因為午休,我們就和李發模老師壹起坐在客棧的池塘邊閑趣。看著周圍的群山,想起即將與賀老的見面,大家都情緒激揚,心緒難抑。
對於賀老的熟悉,應該說,是很小,大約20多年前,賀老走進我們學習的語文課本,那時偶有感覺老人的影響,以及老人在文學上的重要意義。無限的崇拜或許就在幼時的心裏萌生。
或許是因為環境,也或許是因為詩歌的緣分。20xx年6月,貴州兒童詩人郭思思突然給筆者看了貴州詩人協會的題詞,告訴我“貴州詩人協會”這幾個字就是賀老所提之時,突然地感覺,就有壹種未來說不定真會和這老人見上壹面的感覺。
沒想到,兩年之後的這個初夏,真的就和老人相遇了,甚至走得那麽近,還有老人諄諄教誨的零距離。
有人說見名家很難,其實,我想說,見什麽人也都需要緣分。緣分真的會促成世界相連壹起,或者是壹種安排,也或許需要壹些偶遇。比如我們壹行與賀老相見壹樣,就是這樣的順其自然,也是這樣的相映成趣。可有壹個東西不能少,那就是藝術,那就是詩歌。
就在見面的這壹天,賀老聽說我們壹行人等候。他就責怪秘書應該早點叫他起來,不要讓我們久等了。來到他房間,開始是疑惑,然後是感動。91歲高齡的賀老坐在沙發上,他不僅勉強站起來,還步履蹣跚的走到門口相迎。或許就是他的這個動作,讓我們久久不能平靜。他老人家不僅精神矍鑠,而且依然思維敏銳,第壹句話就是“妳們久等了。”這是壹種感動,也是壹種接納,更是壹種胸襟。
我們大家都坐定之後,謙遜的賀老始終笑容滿面對著我們,而且似乎等待著我們的“有求必應”。我們有呈上賀老的佳作舊時版本的,有為賀老朗誦或許他都忘記詩歌的。聽得入神,笑容滿面的賀老,始終壹副認真的樣子。
聽完大家的客套,他沒有厭倦,也沒有提醒。相反,還是在大家的要求下,他才說,“貴州是詩歌大省,18年前來過貴州,感覺貴州這些年的變化很是欣慰。貴州的詩歌,未來壹定會發展無限,前途光明。詩歌主要是和土地有關系,貴州是壹片熱土,壹定會孕育出很多美麗的詩歌。”之後,他又壹壹的聽著大家的侃侃而談。
當然,面對著賀老,或許大家早已把很多要求忘記。只要能說的,大家都爭著交流,每個人也都用飽滿的熱情,真實的表達,敘述著對詩歌的熱愛。
他說,土地與詩歌,就是壹種感情。在過去,他曾經為綏陽提過壹回筆,兩句話“鄉有詩,方為詩鄉,詩有鄉,始具詩魂”。這句題詞,大家也早就熟悉在胸,但親自讓賀老解讀出來,或許意義又更上了壹種深度。
相談甚歡,不覺也是壹個多小時,為了賀老的健康。大家在保健醫生和秘書的要求下,也不得不結束了和賀老的接觸。賀老不僅是壹個胸懷博大的老人,還是壹個淳樸、真實的著名詩人。他對土地的熱愛,就像他對詩歌的熱愛壹樣。談話中,他無數次提到詩歌與土地的關系。或許這就是詩歌的真正意義,也是賀老幾十年來人生的閱歷,也是對生活、對工作、對事業、對自己的人生、對詩歌最核心的總結。
如今,詩歌發展的綏陽,真的就與賀老這兩句名言,有著密切的聯系。也但願貴州的詩歌能夠在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能夠走進賀老,或許是我們壹生的滿足,也是對這位奠定中國無數文藝之最的老人無數年來的崇敬,也希望老人的要求,也能夠在貴州這片熱土上,找到壹些土地與詩歌的意義。
詩歌作文 篇5“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朗朗的讀書聲,窗外不時幾聲畫眉鳥的歌唱,夾雜著流水沖擊的清脆響聲,匯成壹副美妙的樂章。我很小的似乎,奶奶便開始交我讀詩,那時只知年少,隨著奶奶亂讀。
我的奶奶,文化水平不高,個子矮矮的,身子很瘦弱,除了那雙辛勤耕耘的手,沒有什麽值得為人所記住。可就是這麽壹位典型的農村婦女,成了我人生中第壹位啟蒙老師。
記得每天早晨,還沒吃早飯,奶奶便從懷裏掏出壹本《唐詩三百首》,翻開那陳舊卻壹點灰也沒有的紙,找出壹首詩,用手指壹個字壹個字地指著,念給我聽:“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流……”,未等奶奶說話,我先插了壹句:“這個左壹個“谷”,右壹個“欠”,該怎麽讀?”奶奶眉上皺紋略微收緊,遲疑了片刻,又轉身走進屋裏,翻找了好壹會兒,拿出了壹本字典。她滿是龜裂的手又開始忙活起來,不壹會兒,她指著壹個字說:“左壹個“谷”,右壹個“欠”,記住了,這個念“yù”。”說著,又哈哈大笑起來,皺紋也終於綻開了。
壹天晚上,奶奶很晚回來,壹進門就問我:“今天晚上讀詩了嗎?”我很尷尬,又有些不好意思,紅著臉不敢和奶奶對視。奶奶似乎也看出了什麽,眉頭壹皺,我知道要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奶奶的手猛地舉起,我惶恐地盯著她的手,上面還要今天新生的壹條血痕。奶奶怒目圓瞪,突然手又緩緩放下,只是默默地把《唐詩三百首》拿出來,又開始像白天壹樣,耐心地,壹遍壹遍不厭其煩地交我讀詩。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奶奶永遠是這樣,雖是壹個學也沒上過的老婦人,卻總是保持壹如既往的認真,耐心。
詩歌韻味固然濃,卻濃不過奶奶壹片濃情。
詩歌作文 篇6壹直想讀妳
是因為我生活在以妳名字註冊的城市
壹直想讀妳
是因為那振翅欲飛的圖騰總是讓我莫名的沈思
壹直想讀妳
是因為那不知迷離多少年的雁峰煙雨如畫如歌又如詩
可是,我該怎樣去讀妳呢
妳總是以壹種高傲的姿態在雲天中飛翔
妳的`目光執著地望向遠方
妳似乎忘記了棲息,忘記了停留
妳只眷戀妳城外的故鄉 卻
忽視了我仰望妳那深情的目光
幸好,飛雁學校---我工作的地方
我在這裏找到讀懂妳的答案
這裏有如妳壹樣執著的飛雁人在書香墨海中徜徉
他們團結壹致奮發向上
他們學高為師身正為範
他們壹支粉筆兩袖清風
他們三尺講臺白發秋霜
壹如妳眷戀妳的故鄉
他們只是為了明天的桃李芬芳祖國棟梁
和妳壹樣不知疲倦地飛翔
借妳飛翔的姿勢放飛飛雁人的夢想
借妳整齊劃壹的隊形鍛造我們團結的思想
借妳漫步雲天的瀟灑蔑視所有的困難
借妳的雲中信箋豪邁的抒寫飛雁人無限的榮光
讀妳
眼中早已春光爛漫
讀妳
心中早已滿是詩章
詩歌作文 篇7現在的我們都知道,我們現在的詩人,已經很難達到古人作詩的水平,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詩歌正在逐漸走下神壇,我們當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草根詩人,他們出身平凡,用最樸實的文字寫出了自己的生活經歷,每壹首都直擊人心。
關註詩歌的人越來越多,這並不是壹件壞事,詩歌逐漸走下神壇,深入大家的心中,這也是壹件好事。但是,我們在寫詩的時候,要保留著對詩歌最原始的那種敬意,雖然文筆可能不壹定會有前人寫的那樣好,但也要力求有詩歌最起碼的韻調。對詩歌來講,不管是翻譯外國的詩作,還是自己創作,不能亂造。
幾年前,馮唐版《飛鳥集》引起了人們的熱議,因為在他的翻譯之中,語言過於生活化,有壹些地方甚至出現了粗俗的語言,這就誤解了泰戈爾本來的意思,在他原本的詩句之中還加入了壹些自己的理解和創作。詩歌最基本的屬性就在於它優美的語言,高雅的意境,雖然現在詩歌走下神壇,內容變得更能夠反映大眾內心,但是內容也不能顯得過於粗俗,過於直白沒有意義的語言會瓦解詩歌本身具有的壹種意境和情趣。
願現代的詩人能夠保持自己的初心,保存自己對待詩歌的虔誠態度,用心真正去創作壹些有內容情趣的詩歌。
詩歌作文 篇8讀書十余載,讀過的詩歌不敢妄稱千千萬,卻也頗豐,自然對詩歌有著不少感想。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看不僅應該會吟,更應該會品。
既為亂談,自然是天馬行空、不拘章法,想到哪兒寫到哪兒,萬壹靈感戛然而止,即刻收筆。
唐詩是詩歌的頂峰,傳承數百年,當然也極具個性。各家詩派風格不壹,或奔放豪邁、不拘壹格,或清新自然、超凡脫俗,由此構成唐朝詩壇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然而我以為,名家雖多,卻不見得都名副其實,有些詩人的作品並沒有後世傳誦的那麽出神入化。我且妄言,壹抒看法。
盛唐田園詩人中,最負盛名的莫過於孟浩然。文人殷璠稱其詩為“文采豐茸,經緯綿密,半遵雅調,全削凡體。”但在我看來,這位仁兄實在是有些故作高深。這些評價過於神化了孟浩然的詩句。舉例如《夜歸鹿門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我實不知此詩妙在何處。全詩寫景並抒情,四聯***二十八言。雖是五臟俱全,卻毫無亮點。用詞陳俗,言語平淡,雖說此詩是歌行體,韻律要求沒有那麽嚴格,但是全詩押韻過於散亂,並沒有詩歌應有的韻律感,讀起來生澀拗口。教材上評論此詩“語調流暢,言語質樸,有流轉自如的韻律感。”當真不知此言從何而來!他的其他名句諸如“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等等,更是手筆稚嫩,措辭膚淺,著實難以經得起細斟慢酌。倒是蘇軾的評價更為中肯:“浩然之詩,韻高而才短,如造內法酒手而無材料爾。”實為正解。
同為盛唐山水田園派的詩人,與孟浩然並駕齊驅的王維則顯得功力深厚壹些。有《過香積寺》壹首:
不知香積寺, 數裏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 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安禪制毒龍。
首聯正面寫人入雲峰,實際映襯香積寺之深藏幽邃。還未到寺,已是如此雲封霧罩,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恍如香積寺之幽深只在眼前。頷聯寫寺前古徑僻靜曲折,雖是無人留跡卻又可聞鐘聲陣陣 ,仿佛從深山中杳杳而來,荒僻幽靜,可見壹斑。頸聯兩句仍意在表現環境之幽冷,而手法異於前兩聯。詩人以倒裝句,突出了入耳的泉聲和觸目的日色。“咽”字用得極為形象:山中危石聳立,流泉難以輕快地流淌,只好在嶙峋怪石間蜿蜒蛇行,仿佛痛苦地發出幽咽之聲。而用“冷”字形容日色,乍看之下似乎有違常理,細品卻不禁稱妙:余暉之下,淒淒之日色塗抹於青青之松林,其狀不甚冷寂乎?
全詩采用由遠到近、由景入情的寫法,徑入古寺之景,潛心參禪之心,渾然天成。詩人描繪幽靜的山林景色,非極言僻靜,而是以鐘鳴、泉聲為意象,不但沒有打破寧靜的意境,反而增添了深山叢林的僻靜之感。這種以動寫靜的反襯手法,是孟浩然那種如平地流水般的言語功底所不能比的。
此二者作為山水田園派的代表,稍壹比較便高下立判。那麽作為浪漫主義的代表,李白和李賀二人自然也不能錯過。
李白之名自是家喻戶曉。其詩歌天馬行空,浪漫而富有想象力,因此他被尊為“詩仙”;李賀系出同門,其詩歌辭藻之華麗,風格之俊逸,比太白猶有過之而無不及。也被尊為“詩鬼”。然李賀之名望比起李白有如滴水之比汪洋,難及九牛壹毛。原因在於此二人對於把握華麗辭藻和高深立意之間平衡的功夫火候不同。李賀的詩如《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乍看之下內容豐富,言詞瑰麗,連用數典,極言李憑箜篌技藝之高超,細細斟酌卻難經推敲:全文主題單調,內容空洞,修飾雖多卻皆言壹處,沒有對比,沒有鋪陳,沒有循序漸進的層次感,更沒有深刻的內涵來升華全文。且每句之間缺乏聯系,使詩讀起來如同拼湊縫補的華服,冶艷瑰麗卻難為整體。嘗聞李賀作詩乃背負書囊紙筆,隨遇靈感而偶得佳句,夜歸後再逐句整理成篇。如今看來,此言不虛。
相比之下,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就嫻熟得多。全詩描繪天姥山之險峻壯美,穿插有詩人狂放大膽的想象之景,措辭同樣瑰麗壯闊,格調不凡。且結尾不失抒情之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更是直言不諱,傲岸不羈,用自身的理想與意誌升華了詩歌的內容。整首詩流暢自如,天衣無縫,不失為上上之作。
才疏學淺,乃敢於此口出狂言。史上名家如雲,然壹詩人所承絕大多數溢美之詞皆值得商榷。有太多泛泛空談之輩,本身不具備對詩歌的鑒賞能力,只不過人雲亦雲,找個名高望重的詩人,溜須拍馬,不吝贊辭。實為壹竅不通,有違做學問“實事求是”的宗旨。
末了,謹獻不才劣作古體詩壹首,筆墨粗淺,平仄不分,韻律淩散,萬乞指點:
寄愁雨中
春寒料峭雨滂沱,銀針沒處盡蕭索。
畫欄獨倚酒穿腸,千杯難掩人輕啜。
愁雲欲蹙蹙成鎖,霜月含珠珠長落。
山盟不消流年梭,前塵裁作斷綾羅。
詩歌作文 篇9落葉是秋天的使者。
秋天來了,秋意正濃。小小的秋葉也開始了它最後的使命。看,它飛過了樹林,告訴小動物們,秋天來了,要準備糧食過冬啦;它飛過了田野,告訴莊稼們,秋天來了,要穿上新衣了;它飛過了農村,告訴農民伯伯們,秋天來了,收獲的季節到了……正所謂“風吹壹片葉,萬物已驚秋”啊!
落葉是大自然的禮物。
落葉可不是只有那仿佛金子壹樣的色彩,它還有鮮艷得仿佛能讓人感到溫暖的紅色,還有那和青山綠水壹樣有著生命的翠綠色……在森林中漫步,腳踩在那大自然的地毯上,十分柔弱,腳下踩著那金壹樣耀眼閃亮的黃色,如同鮮艷熱情的火焰般的紅葉,地毯似乎在唱歌,壹會兒“唦唦”,壹會兒“嚓嚓”。在森林、街上、學校,都有這大自然的禮物,正所謂“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啊!
楓葉是秋天最美的花。
楓葉是秋天壹道特色的、火紅的顏色,手掌的外形,好像正在燃燒的火焰,活力十足。看著楓葉,突然讓我想起了美麗的紅花兒。比如是玫瑰,它以那美麗的形態,火焰的顏色,和壹件件浪漫的事贏得了花中之王的稱號。楓葉和玫瑰幾乎壹樣,可是卻幾乎沒有什麽稱號,在這兒,我不禁想說,誰說楓葉不如花!
落葉是飽含深情的。
落葉在飄落時,誰能看到落葉不舍的樣子?它好像看到了自己短暫的壹生。
秋葉真美,秋意正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