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食舟中作》
作者:杜甫
原文:
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幾蕭條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雲白山青萬余裏,愁看直北是長安。
註釋:
1、小寒食:寒食節的次日,清明節的前壹天。因禁火,所以冷食。
2、佳辰:指小寒食節。強飯:勉強吃壹點飯。
3、隱:倚、靠。隱幾,即席地而坐,靠著小桌幾,見《莊子齊物論》:南郭子綦隱幾而坐。幾在這裏指烏皮幾(以烏羔皮蒙幾上),是杜甫心愛的壹張小桌幾,壹直帶在身邊,在壹首中還寫道:烏幾重重縛(《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意思就是烏幾已經破舊,縫了很多遍了。鹖(音h合),雉類,據說是壹種好鬥的鳥,見於《山海經》。這裏鹖通褐,指顏色。仇兆鰲註:趙註:鶡冠,隱者之冠。清王端履《重論文齋筆錄》卷五:渾忘憔悴無顏色,翻笑他人戴鶡冠。
4、春水兩句:春來水漲,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蕩起伏猶如坐在天上雲間;詩人身體衰邁,老眼昏蒙,看岸邊的花草猶如隔著壹層薄霧。天上坐、霧中看帶出了作者起伏的心潮,這種心潮起伏不只是詩人暗自傷老,也包含著更深的意緒:時局的動蕩不定,變亂無常,不也如同隔霧看花,真象難明麽!
5、娟娟二句語含比興。見蝶鷗往來自由,各得其所。益覺自己的不得自由。娟娟,狀蝶之戲。片片,狀鷗之輕。閑幔,壹作開幔。
6、雲白句:極寫潭州(今長沙)距長安之遠。這是詩人的誇張,實際上長沙距長安也就壹千多公裏。
7、直北:正北。亦見直北關山金鼓震(《秋興八首其四》)。朱瀚註:蝶鷗自在,而雲山空望,所以對景生愁。毛奇齡說:船如天上,花似霧中,娟娟戲蝶,片片輕鷗,極其閑適。忽望及長安,驀然生愁,故結雲:愁看直北是長安,此紀事生感也(《西河詩話》)。
翻譯:
小寒時節,勉強吃壹點飯,
靠著烏幾,席地而坐,
烏幾已經破舊,縫了很多遍了,
頭上戴著褐色的帽子。
春來水漲,江河浩漫,
所以在舟中漂蕩起伏猶如坐在天上雲間;
身體衰邁,老眼昏蒙,
看岸邊的花草猶如隔著壹層薄霧。
見蝶鷗往來自由,各得其所。
站在潭州向北直看長安,
像是在望天上的白雲,
有壹萬多裏,驀然生愁。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在去世前半年多,即公元770年(大歷五年)春停留潭州(今湖南長沙)的時候所寫,表現他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關懷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
小寒食是指寒食的次日,清明的前壹天。從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說佳辰強飲食猶寒,逢到節日佳辰,詩人雖在老病之中還是打起精神來飲酒。強飲不僅說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著漂泊中勉強過節的心情。這個起句為詩中寫景抒情,安排了壹個有內在聯系的開端。第二句刻畫舟中詩人的孤寂形象。鹖冠傳為楚隱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點出作者失去官職不為朝廷所用的身份。窮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憂心時勢,思念朝廷,這是無能為力的杜甫最為傷情之處。首聯中強飲與鹖冠正概括了作者此時的身世遭遇,也包蘊著壹生的無窮辛酸。
第二聯緊接首聯,十分傳神地寫出了詩人舟中的所見所感,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句。左成文評此二句:春來水漲,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蕩起伏猶如坐在天上雲間;詩人身體衰邁,老眼昏蒙,看岸邊的花草猶如隔著壹層薄霧。天上坐、霧中看非常切合年邁多病舟居觀景的實際,給讀者的感覺十分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滲出壹層空靈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帶了出來。這種心潮起伏不只是詩人暗自傷老,也包含著更深的意緒:時局的動蕩不定,變亂無常,也正如同隔霧看花,真相難明。筆觸細膩含蓄,表現了詩人憂思之深以及觀察力與表現力的精湛。
第三聯兩句寫舟中江上的景物。第壹句娟娟戲蝶是舟中近景,所以說過閑幔。第二句片片輕鷗是舟外遠景,所以說下急湍。這裏表面上似乎與上下各聯均無聯系,其實不是這樣。這兩句承上,寫由舟中外望空中水面之景。閑幔的閑字回應首聯第二句的蕭條,布幔閑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躚,穿空而過。急湍指江水中的急流,片片白鷗輕快地逐流飛翔,遠遠離去。正是這樣蝶鷗往來自如的景色,才易於對比,引發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長安的憂思,向尾聯做了十分自然的過渡。清代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引朱翰的話評價:蝶鷗自在,而雲山空望,所以對景生愁。也是指出了第三聯與尾聯在景與情上的聯系。
尾聯兩句總收全詩。雲說白,山說青,正是寒食佳節春來江上的自然景色,萬余裏將作者的思緒隨著層疊不斷的青山白雲引開去,為結句作壹鋪墊。愁看句收括全詩的思想感情,將深長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長安上。浦起龍說:雲白山青應佳辰,愁看直北應隱幾,這只是從字面上去分析首尾的暗相照應。其實這壹句將舟中舟外,近處遠處的觀感,以至漂泊時期詩人對時局多難的憂傷感懷全部凝縮在內,而以壹個愁字總結,既凝重地結束了全詩,又有無限的深情俱在言外。所以《杜詩鏡銓》說結有遠神。
此詩有借鑒沈佺期詩句之處,如人疑天上坐,魚似鏡中懸(《釣竿篇》)、雲白山青千萬裏(《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
這首七律在自然流轉中顯出深沈凝煉,很能表現杜甫晚年詩風蒼茫而沈郁的特色。
杜甫 燕子來舟中作《燕子來舟中作》
作者:杜甫
原文:
湖南為客動經春,燕子銜泥兩度新。
舊入故園嘗識主,如今社日遠看人。
可憐處處巢居室,何異飄飄托此身。
暫語船檣還起去,穿花貼水益沾巾。
註釋:
1、朱瀚題註:孤舟漂泊,惟有燕來,命題感慨。
2、湖南:這裏的湖南指長沙,因其位於洞庭湖之南。動經春:已經經過了幾個春天。
3、燕子銜泥:燕子為候鳥,所以每年都要銜泥築巢。王嗣奭:出峽已三春,而客湖南則兩春也。
4、這句裏已經有了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影子。
5、社日:古代春秋兩次祭社神的日子,通常是立春、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春分、秋分前後)。遠看人:遠遠地看著人,壹說為遠來看人。
6、處處巢居室,實際上也就是居無定所,所以說何異飄飄托此身。
7、此句為杜甫自述。飄飄托此身的含義,猶飄飄何所似,天地壹沙鷗(《旅夜書懷》)。
8、檣:帆船上掛風帆的桅桿。此句可參看檣燕語留人(《發潭州》)。
9、巾:手巾。這兩句是說,燕子來到舟中,暫歇船檣,喃喃細語,馬上又起身飛去,穿花貼水,徘徊顧戀,令作者不禁流淚。
賞析:
杜甫於公元768年(唐代宗大歷三年)出峽,先是漂泊湖北,後轉徙湖南,公元769年正月由嶽州到潭州。寫此詩時,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詩人仍留滯潭州,以舟為家。所以詩壹開始就點明湖南為客動經春,接著又以燕子銜泥築巢來形象地描繪春天的景象,引出所詠的對象燕子。
燕子是壹種候鳥,隨季節變化而遷徙,喜歡成雙成對,出入在人家屋內或屋檐下。因此被古代詩人所青睞,經常置於古詩詞中,或惜春傷秋,或渲染離愁,或寄托相思,或感傷時事。
舊入故園嘗識主,如今社日遠看人。意思是:舊時妳入我故園之中曾經認識了我這主人,如今又逢春社之日,小燕兒,妳竟遠遠地看著我,莫非妳也在疑惑嗎?為什麽主人變成這麽孤獨,這麽衰老?他的故園又怎樣了?他為什麽在孤舟中漂流?
可憐處處巢居室,何異飄飄托此身。意思是:我老病壹生,有誰來憐我,只有妳小燕子倒來關心我了。而我也正在哀憐妳,天地如此廣闊,小小的燕子卻只能到處為家沒有定居之所,這又何異於飄飄蕩蕩托身於茫茫江湖之中的我呢?
暫語船檣還起去,穿花貼水益沾巾。意思是:為了安慰我的寂寞,小燕子啊,妳竟翩然來我舟中,暫歇船檣上,可剛和我說了幾句話馬上又起身飛去,因為妳也忙於生計要不斷地去銜泥捉蟲呀。而妳又不忍徑去,穿花貼水,徘徊顧戀,真令我禁不住老淚縱橫了。
此詩寫燕來舟中,似乎是來陪伴寂寞的詩人;而詩人的感情像泉水壹樣汩汩地流入讀者的心田。詩中表現的場景是,衰顏白發的詩人,因病滯留在孤舟中,而在船檣上卻站著壹只輕盈的小燕子,這活潑的小生命給詩人帶來春天的信息。詩人擡頭對著燕子充滿愛憐地說話,壹邊又悲嘆著喃喃自語,沒有比這樣的情景更令讀者感動的了。
全詩極寫漂泊動蕩的憂思,為客經春是壹篇的主骨。中間四句看似句句詠燕,實是句句關連著詩人的茫茫身世。最後壹聯,前十壹字,也是字字貼燕,後三字益沾巾突然轉為寫詩人自己。體物緣情,渾然壹體,使讀者分不清究竟是人憐燕,還是燕憐人,淒楚悲愴,感人肺腑。明末清初盧世榷《杜詩胥抄》評價說:此子美晚歲客湖南時作。七言律詩以此收卷,五十六字內,比物連類,似復似繁,茫茫有身世無窮之感,卻又壹字不說出,讀之但覺滿紙是淚,世之相後也,壹千歲矣,而其詩能動人如此。
東歸發犍為,至泥溪舟中作岑參 東歸發犍為,至泥溪舟中作
前日解侯印,泛舟歸山東。
平旦發犍為,逍遙信回風。
七月江水大,滄波漲秋空。
復有峨眉僧,誦經在舟中。
夜泊防虎豹,朝行逼魚龍。
壹道鳴迅湍,兩邊走連峰。
猿拂岸花落,鳥啼檐樹重。
煙靄吳楚連,溯沿湖海通。
憶昨在西掖,復曾入南宮。
日出朝聖人,端笏陪群公。
不意今棄置,何由豁心胸。
吾當海上去,且學乘桴翁。
客中寒食李中 客中寒食
旅次經寒食,思鄉淚濕巾。
音書天外斷,桃李雨中春。
欲飲都無緒,唯吟似有因。
輸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賞析
五代南唐詩人,生卒年不詳,大約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為淦陽宰。有《碧雲集》三卷,今編詩四卷。南唐升元六年(942)與劉鈞等同讀書白鹿洞的廬山國學,博取功名。有詩《壬申歲承合之任淦陽,再過廬山國學感舊寄劉鈞明府》:三十年前***苦辛,囊螢曾寄此煙岑。讀書燈暗嫌雲重,搜句石平憐蘚深。考壬申年為972年,是年詩人赴淦陽任命,經過九江重遊故地,寫下了這首詩。又詩人好友孟賓於癸酉年(973)為時在淦陽令的李中自編的《碧雲集》作序。文中也說道:公理淦民,飲淦水,清白著矣,可知其972-973年知淦陽,約三十年前讀書廬山國學,當在942年左右,是否登進士,不考。後顯德中任淮西某縣令。周世宗南伐,陷於周師,受新命。六年(959),以兄弟亡故,兩親在堂,上表請歸故國,得周帝恩準,棄官歸南唐親養。宋乾德初任吉水尉,歷新喻、安福、晉陵等縣令。開寶五年(972)任新淦縣令。973年任淦陽宰時,編成自己詩集《碧雲集》,***有二百余篇,時晉天福中進士孟賓於任水部郎中,為其詩集作序。未幾卒。《郡齋讀書誌》卷四著錄《李中詩》二卷。另《唐才子傳校箋》卷十有其簡介。《全唐詩》編為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