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翻譯:
北風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斷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飛撒大雪。忽然好像壹夜春風吹來,千樹萬樹潔白的梨花鬥艷盛開。
賞析:
這首詩景色淒美。詩的起首四句特別是“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把人帶入風雪彌漫、景物新奇的境地。冬天,百花藏形匿影,百蟲聲銷跡滅,到處是壹片荒涼的景色:衰敗的枯草,凜冽的北風,天空中愁雲密布,大地上冰天雪地。面對此景,人的心境應該是惆悵、淒苦的,然而詩人卻能別出心裁,筆鋒壹轉,把這令人淒清的雪花化為春日之梨花,給全詩增加壹點亮麗的色彩。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翻譯:
春風拂過,又把江南岸的每壹個角落吹的翠綠,明月什麽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呢?
賞析:
前壹句為千古名句,點出了時令已經是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裏江岸壹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用疑問句式表現出壹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壹步表現思念家園的心情。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翻譯:
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恰似剪刀。
賞析:
“不知細葉誰載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是十分有名的詩句,在賀知章之前,有誰把春風比作剪刀?本句將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顯示了春風的神奇靈巧,使《詠柳》成為詠物詩的典範之作。
2.關於風的詩句 帶解釋 賞析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翻譯:北風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斷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飛撒大雪。
忽然好像壹夜春風吹來,千樹萬樹潔白的梨花鬥艷盛開。賞析:這首詩景色淒美。
詩的起首四句特別是“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把人帶入風雪彌漫、景物新奇的境地。
冬天,百花藏形匿影,百蟲聲銷跡滅,到處是壹片荒涼的景色:衰敗的枯草,凜冽的北風,天空中愁雲密布,大地上冰天雪地。面對此景,人的心境應該是惆悵、淒苦的,然而詩人卻能別出心裁,筆鋒壹轉,把這令人淒清的雪花化為春日之梨花,給全詩增加壹點亮麗的色彩。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翻譯:春風拂過,又把江南岸的每壹個角落吹的翠綠,明月什麽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呢?賞析:前壹句為千古名句,點出了時令已經是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
“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
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裏江岸壹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用疑問句式表現出壹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壹步表現思念家園的心情。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翻譯: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恰似剪刀。
賞析:“不知細葉誰載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是十分有名的詩句,在賀知章之前,有誰把春風比作剪刀?本句將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顯示了春風的神奇靈巧,使《詠柳》成為詠物詩的典範之作。
3.描寫“風”的詩,賞析和作者簡介詩中風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
3.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
4.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7.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9.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10.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呵呵,只有這些了,先看吧!
4.關於風的詩句以及意境古詩《風》之賞析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此詩為唐代李嶠所作。全詩無出現壹個“風”字,也沒有直接描寫風之外部形態與外顯特點,而是通過外物在風的作用下原質或原態的改變去表現風之柔情與強悍。“解落”與“能開”,把風的溫存柔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也深深地觸動了讀者那或許早有些漠然的心緒,重新喚醒人們對美好生命的感念。綜觀本詩,詩人通過抓住“葉”“花”“浪”“竹”四樣自然界物象在風力作用下的易變,間接地表現了“風”之種種形力,讓人真切地感受風之魅力與威力。
5.有關風的詩句壹
標題:風
年代:唐
作者:李嶠
體裁:五絕
內容:--------------------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簡析:
這首詩讓人看到了風的力量:風,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能催開早春二月的鮮花,它經過江河時能掀起千尺巨浪,刮進竹林時可把萬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二
標題:詠風
年代:唐
作者:王勃
體裁:五律
類別:題物
內容:--------------------
肅肅涼風生,加我林壑清。
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賞析:詩人以風喻人,托物言誌,著意贊美風的高尚品格和勤奮精神。風不舍晝夜,努力做到對人有益。以風況人,有為之士不正當如此嗎?詩人少有才華,而壯誌難酬,他曾在著名的《滕王閣序》中充滿激情地寫道:“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在這篇中則是借風詠懷,寄托他的“青雲之誌”。宋計有功《唐詩紀事》稱此詩“最有余味,真天才也”,這大概就是其“余味”之所在了。
此詩的著眼點在“有情”二字。上面從“有情”寫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復由“有情”贊其“為君起松聲”。通過這種擬人化的藝術手法,把風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首句寫風的生起,以“肅肅”狀風勢之速。風勢之緩急,本來是並無目的的,但次句用了壹個“加”字,就使之化為有意
的行動,仿佛風疾馳而來,正是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寫風的活動,也是抓住“驅煙”、“卷霧”、“起松聲”等風中的動態景象進行擬人化的描寫。風吹煙霧,風卷松濤,本來都是自然現象寫成了有意識的活動。她神通廣大,猶如精靈般地出入山澗,驅煙卷霧,送來
清爽,並吹動萬山松濤,為人奏起美妙的樂章。在詩人筆下,風的形象被刻畫得維妙維肖了。
三
標題:秋風
年代:南宋
作者:陸遊
內容:--------------------
秋風吹客檣,節物嘆遐方。
歲事忽雲暮,吾行殊未央。
霜清漢水綠,日落楚山蒼。
此去三巴路,無猿亦斷腸。
四
標題:西風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五律
內容:--------------------
西風來幾日,壹葉已先飛。
新霽乘輕屐,初涼換熟衣。
淺渠銷慢水,疏竹漏斜暉。
薄暮青苔巷,家僮引鶴歸。
6.與風雨有關的古詩 賞析1)杜甫《春夜喜雨》賞析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夜喜雨》抒寫詩人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喜愛贊美之情。
壹二句“好”字含情,贊盛春雨。“知時節”賦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來,春雨體貼人意,知曉時節,在人們急需的時候飄然而至,催發生機。
多好的春雨!首聯既言春雨的“發生”,又含蓄地傳達出作者熱切盼望春雨降臨的焦急心緒。頷聯顯然是詩人的聽覺感受。
春雨來了,在蒼茫的夜晚,隨風而至,悄無聲息,滋潤萬物,無意討“好”,唯求奉獻。瞧,聽雨情景作者體察得多麽細致,就連春雨灑灑,靜默無聲也被詩人聽出來了。
可見,驚喜於春雨的潛移默化,詩人徹夜難眠。頸聯緊承頷聯,詩人唯願春雨下個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憂,推門而出,佇立遠眺,只見平日涇渭分明的田野小徑也溶入夜色,漆黑壹片,可見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漁火紅艷奪目,又反襯出春夜的廣漠幽黑,也從側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聯系想象之辭,詩人目睹春雨綿綿,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錦官城將是壹片萬紫千紅的春色。
花之紅艷欲滴、生機盎然正是無聲細雨潛移默化、滋潤洗凝而成…… 2)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賞析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首聯從大處落筆,寫孤山寺所見之景。第壹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
“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雲腳低”,寫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雲幕構成了壹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遊程中所見。
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築巢,壹片生機勃勃之勢。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
壹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用壹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
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 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
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壹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這聯和上聯是此詩的核心部分,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
這更是壹聯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對象的細致觀察以及準確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聯寫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 從孤山北面到現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詩人壹路走來壹路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樹上春鶯爭鳴、空中春燕銜泥、堤岸春花漸開、春草剛綠,詩人敏銳細膩的筆觸,讓人們從中體會到西湖正在舒展地著上春裝。
詩人贊美西湖的春色,並且指出他最愛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兩邊是水,堤兩旁種滿了柳樹、桃樹。
春天走在白堤上,淡淡的湖水就在妳的腳邊,妳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煙如霧,如絲如縷,飄拂在妳的臉上,使妳心中湧生無限溫柔無限愛,妳像在夢境、在仙境。當春天走在白堤上時,妳就更能體味到詩人寫這首詩時的感覺和心情了。
全詩的題意主要在壹個“行”字上,扣緊“春行”二字來描寫景物的。但西湖面積太大,行程太長,所以詩人只截取其中壹段來寫——從孤山寺的北面寫起,至白沙堤止。
讀這首詩,我們自然就有了隨著詩人飽覽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覺。 全詩結構嚴密,格律嚴謹,對仗工整,語言流暢,生動自然,語氣平易,體現了通俗流暢的特點。
詩人從總體上著眼描繪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並善於在行進途中展開了景物描寫,選取了典型與分類排列相結合:中間寫鶯、燕、花、草四種最見春色的景物,動物與植物選擇組合,獨具匠心。還善於把握景物特征,運用最具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
3)杜牧《江南春絕句》賞析 千裏鶯啼綠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是描寫江南風光的壹首七絕。江南多麽迷人,多麽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已經給我們描繪了壹幅幅絢麗的圖畫,但那只是宏觀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則相對具體壹些,似乎領我們參觀了幾個景點,印象也就更深刻了。
杜牧在這首七絕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了江南煙雨蒙蒙的樓臺景色,使江南風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壹番情趣。“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首先詩人把我們帶入了江南那花紅柳綠的世界。
妳看,到處鶯歌燕舞,到處綠樹紅花;那帝水的村莊,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風招展的酒旗,多麽令人心馳神往!“千裏”說明是寫整個江南,但整體又是通過壹個個具體的意象表現出來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裏有過渡到江南風光的重要組成部分——寺廟,揉進了滄桑之感,南朝遺留下來的許許多多佛教建築物在春風春雨中若隱若現,更增添撲朔迷離之美。
7.寫風的詩句古詩大全《描寫風的詩句》賞析
溪雲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鹹陽城東樓》
秋風秋雨愁煞人,寒宵獨坐心如搗《秋暮遣懷》
長風連日作大浪,不能廢人運酒舫《石魚湖上醉》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行路難·其壹》
春風得意馬蹄疾,壹日看盡長安花《登科後》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旅夜書懷》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觀滄海》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大風歌》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七律》
狂風吹我心,西掛鹹陽樹《金鄉送韋八之西京》
壹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賈探春》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白雪歌送武》
清風明月無人管,並作南樓壹味涼《鄂州南樓書》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西江月》
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清平樂》
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村居苦寒》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臨江仙》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漁歌子》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為秋風》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送春》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清平調·其壹》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秋興·其壹》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塞下曲》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登柳州城樓》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蔔算子·詠梅》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登高》
風吹柳花滿店香《金陵酒肆留別》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觀獵》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春日》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元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泊船瓜洲》
北風吹白雲,萬裏渡河汾《汾上驚秋》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宣州謝朓樓》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送陳章甫》
月照城頭烏半飛,霜淒萬木風入衣《琴歌》
幽音變調忽飄灑,長風吹林雨墮瓦《聽董大彈胡》
世人解聽不解賞,長飈風中自來往《聽安萬善》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春思》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春曉》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賦得古原草送別》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無題》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絕句》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江畔獨步尋》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觀刈麥》
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蝶戀花》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十壹月四日》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贈花卿》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寒食》
九曲黃河萬裏沙,浪淘風簸自天涯《浪淘沙》
8.古詩《風》《風》——李嶠(唐)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註釋:風吹落了很多的秋葉 催開了早春二月的鮮花 吹過江,卷起千層高的大浪 吹入竹林,吹歪了萬竿的竹子。
詩意: 秋風壹吹來,便會使枝葉零落,令人感到蕭瑟、淒涼;但是壹到了二月,和煦的春風壹起,花朵綻放花蕾,大地又充滿了生機。有時大風從江面上吹過,掀起千尺巨浪,有時微風吹入竹林,千萬根竹子隨著風東倒西斜,又是另壹番景象。
內容賞析: 這是壹首歌詠風的詩。在詩人眼中,風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會隨著時間、地點的不同,而有各種不同的面貌,給人不壹樣的感受。詩中所描述的,便是作者平日的觀察。
這首詩讓人看到了風的力量:風,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能催開早春二月的鮮花,它經過江河時能掀起千尺巨浪,刮進竹林時可把萬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