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夜作》唐高適 ?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淒然。 ?故鄉今夜思千裏,霜鬢明朝又壹年。 ?
2、《歸家》唐杜牧?
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 ***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
3、《鄉思》宋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
4、《京師得家書》明袁凱 ?江水三千裏,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
5、《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唐柳宗元 ?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
6、《聞雁》唐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
7、《雜詩》唐王維 ?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
8、《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
9、《渡荊門送別》唐李白 ?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
10、《月夜億舍弟》唐杜甫 ?
戍鼓斷人行,邊雁壹秋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 ?
11、《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唐劉長卿 ?
古臺搖落後,秋日望鄉心。野寺來人少,雲端隔水深。 ?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自今。 ?
12、《竹枝》唐劉禹錫 ?
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來歌壹曲,北人莫上動鄉情。 ?
13《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隋江總 ?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
14、《示兒》宋陸遊 ?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15、《漁家傲》宋範仲淹 ?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有許多詩都有很大的影響,這裏要評的是影響“最大”的十首詩,而並不是最好的十首詩。因為要影響大,除了要寫得好之外,還必須通俗易懂、易記。 ?
第壹首:李白的《靜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提到思鄉,詩仙的這首詩是所有只要是稍識文墨的中國人第壹時間想起的。這首詩明白如話,讀起來瑯瑯上口,表達的是人們普遍***鳴的思鄉之情,所以千百年來廣為傳誦,成了炎黃子孫最熟悉的古典詩歌。它不追求想象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豐富深曲的內容。境是境,情是情,那麽逼真,那麽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繹。無怪乎有人贊它是“妙絕古今”。 ?
第二首:孟郊的《遊子吟》 ?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這是壹首母愛的頌歌。
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人類最偉大的情感——母愛。尤其是詩的最後兩句,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熾烈的情懷,對於春日般的母愛,被廣為傳頌.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於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遊子的***鳴。 ?
第三首: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 ?
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 ?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
白居易的這首詩尤以第二句最為有名,影響最大。“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極為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激勵了多少輩中國人奮發向前,人不死,奮鬥不止。其全詩章法謹嚴,用語自然流暢而又工整,寫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渾成,堪稱絕唱。 ?
第四首:曹植的《七步詩》。 ?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這首詩連同這個典故,都廣為中國人熟知。曹植運用了十分貼切、淺顯生動的比喻表達出自己的情感,並因此逃過壹劫。每當再出現兄弟相爭時,中國人都會想起這首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第五首: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
“欲窮千裏目”,寫詩人壹種無止境探求的願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壹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壹層樓”。這兩句詩形象地提示了壹個哲理:登高,才能望遠;望遠,必須登高。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也激勵著中國人昂揚向上。
參考資料
愛問:/b/9299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