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暮春三月,桃花盛開,壹春花事絢爛到了極致。
夜雨如傾,滿溪添漲桃花水。
夜來風雨,春水漲池滿,桃花片片逐水流,沒有傷感,都是青春的氣息。
扁舟已是桃花水,更問仙源隔幾塵。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不知幾時才能到達那桃源仙境。
花落水流紅,落花似乎總是帶著淡淡的傷感,但是,在下面這三首詩詞中,那桃花和流水卻是別有壹番意境,它們嫻靜淡泊,超凡脫俗,悠然物外,唯美了舊時光。
01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唐.張誌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賞析: 悠閑的白鷺在西塞山前自由自在的飛翔,夾岸桃花盛開,芳草鮮美,江水豐盈,肥美的鱖魚歡快的遊來遊去。
煙雨蒙蒙,江中的小舟上,頭戴青鬥笠身披綠蓑衣的漁翁怡然自得的垂釣,心情絲毫沒有被這斜風細雨的天氣所影響。
蘇軾《浣溪沙.漁父》裏的西塞山位於黃州壹帶,那是長江中遊特有的田園春光,張誌的西塞山則有些模糊,我們無從知曉它的確切位置。
但是,這卻絲毫不影響整首詞的美感,煙雨空蒙,青山如碧,綠水悠悠,白鷺翩躚,桃花灼灼,鱖魚肥美,青色的鬥笠,綠色的蓑衣,悠閑垂釣的漁夫,這壹切組成了壹幅江南水鄉特有的旖旎風光,令人流連。
這是壹幅用詩寫成的山水畫,色澤鮮明,格調柔和,淡泊悠遠,雖然這是壹種理想化的生活,卻是詞人超然物外不同俗流的美好品質的真實寫照。
詞人簡介: 張誌和,字子同,號玄真子,唐朝詩人,三歲能讀,六歲能詩,十六歲及第,有《玄真子》、《大易》等著作傳世。
02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唐.李白《山中問答》
賞析: 對於詩人隱居在偏遠的碧山桃花巖,很多人疑惑不解。
對此,詩人只是壹笑了之,心中卻無比地澄澈明亮。
暮春時節,落英繽紛,片片桃花隨著清亮的山溪水流向那幽深遙遠的地方。
這裏真是別有洞天,隱居在此處就猶如生活在人間仙境壹般。
花落水流紅,閑愁無數。
可李白眼中的落花卻是那樣的恬淡閑適,它隨著潺潺的流水悠然自得地飄向遠方。
本來就是壹個隱居的地方而已,卻被詩人住出了桃源壹般的感覺。
壹問壹答中,盡顯這位浪漫主義詩人的超凡物外和灑脫不羈,甚至,我們還會感受到他的狡黠和天真。
詩意淡遠,質樸自然,悠然舒緩,詩人僅用短短28個字,就把我們帶入了壹個如世外桃源壹般的境界。
詩人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著述頗豐,有《李太白集》等作品傳世。
03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壹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宋.陸遊《浣溪沙.漁父》
賞析 :白鷺在西塞山前往來翩躚,散花洲外隱約可見江中的片片白帆,桃花汛期鱖魚正肥。
斜風細雨,卻絲毫不影響那悠然垂釣的漁夫。
風來雨來都不怕,因為他們不但頭上有寬大的青箬笠,身上還有壹襲綠蓑衣時刻相隨。
遠山朦朧,綠水悠悠,飛白鷺,散白帆,水流紅,魚兒遊,讀來猶如遊在畫中壹般。
上片寫景,寥寥幾筆,詞人就為我們勾勒出壹幅優美的山水畫卷。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下片寓情,通過描寫雨中自得其樂的漁夫形象,來抒發自己遠離塵世寄情山水的美好願望。
壹蓑煙雨任平生,這亦是蘇軾淡泊明誌、寧靜致遠的心態寫照。
詩人簡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唐宋八大家之壹,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等眾多作品傳世。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春雖遠,芳未歇,只是換了壹個地方而已,只要妳願意,美好和希望總會給予妳出其不意的驚喜。
桃花水,鯉魚風,短笛橫吹細雨中。
不是桃源勝似桃源,桃花流水,就是壹種悠然自得?的心境。
扣舷得新詩,茶煮桃花水。超然物外,淡泊寧靜,花開花謝壹樣值得去珍惜。
猶有桃花流水上,無辭竹葉醉尊前。
且飲竹葉美酒,且賞桃花流水,春去也,***惜艷陽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