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山城野花開得雖遲也不必為此嗟嘆驚訝。
出自:歐陽修的《戲答元珍》
原文: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釋義:洛陽花下客的意思主要是在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至景元年(1034),歐陽修曾任西京(洛陽)留守推官。洛陽以花著稱,作者《洛陽牡丹記 風俗記》:“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花開時,士庶競為遊遨。”
擴展資料:
《戲答元珍》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壹首七言律詩。這首詩是作者遭貶謫後所作,表現出謫居山鄉的寂寞心情和自解寬慰之意。歐陽修對政治上遭受的打擊心潮難平,故在詩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懷,但他並未因此而喪失自信、而失望,而是更多地表現了被貶的抗爭精神,對前途仍充滿信心。
此詩首聯寫山城荒僻冷落;頷聯承前細寫山城荒涼之景,寫出殘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蘊孕的生機壹片。後兩聯抒情。頸聯寫作者多病之身在時光變遷、萬物更叠中產生的客子之悲;尾聯寫自己早年作客洛陽,稔熟洛陽牡丹,今日山城野花雖晚,但自己全不在意,表現出善處逆境的思想性格。
百度百科——戲答元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