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這是2000年高考語文壹道詩詞鑒賞題。其中壹問是問詩人的心情是什麽樣的,我選擇了悠閑,然而答案卻是焦急,到現在我還是不服,前幾天想起來,就和壹個網友討論,他的答案也是焦急。
壹般來講,有約不來,是會焦急的,但我總覺得詩中的感情不是這樣,所以想討論壹下。
相信我們都有壹個經驗,約好的人遲到了四五分鐘,壹個半個小時,我們會很急,但等的人真是遲到了兩三個小時或更長時間,我們反而不急了(當然,前提是我們沒有急事)。
從詩中我們看不到詩人有什麽急事(很可能只是約客下棋),如果有的話,恐怕他也沒心情壹直等,只怕早就跑去找人了。另外,詩人也沒有在雨地裏淋著,他是在舒服的家了等著。
環境對人的心情也很重要,春景如此美麗,家家雨,處處蛙,自然會沖淡人的焦急心理,會讓人慢慢平靜。
而且對於客的不來,詩人是應該有心理準備的,因為這是梅雨季節。
孟浩然有壹首詩《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蔓徑。也是等人不到,何等瀟灑;又有雪夜訪戴,至戴門而不入,只是為壹種心情;還有“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滿園春色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作者也沒有為訪園的目的沒達到而埋怨,依然自得其樂。詩人總是有出乎常人的詩情。
網友說:”閑敲棋子落燈花”是很用力地敲,否則燈花不會落,正說明了焦急。而我認為燈花落不是因為敲的,而是長時間的燃燒的結果。如果燈是剛剛點燃,就是把棋盤敲爛了,燈花也不會落,而長時間的燃燒後,輕輕壹敲,燈花就落了。若說燈花落是因為用力敲,那不是“閑敲”也不是表明焦急,而是發脾氣:他媽的,怎麽還不來!
“閑敲”有人認為是因為無聊,我卻覺得是悠閑,聽著窗外的雨聲蛙鳴,無意間拿著棋子輕敲,“來不來都已壹樣”等待成了理由,而真正的目的,是希望在這靜夜中獨坐。
有約不來,到底是怎樣的壹種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