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詩經中關於治國的詩句

詩經中關於治國的詩句

1. 關於治國的詩句

關於治國的詩句 1. 關於治國的古詩

關於治國的古詩:吾聞聰明主,治國用輕刑。

——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先生鬢為吟詩白,上相心因治國勞。——殷文圭《次韻九華杜先輩重陽寄投宛陵丞相》武丁命傅說,治國如和羹。

——陸遊《養生》治國與修身,篇篇言上道。——曹勛《山居雜詩九十首》治身如治國,夭壽人所為。

——陳傅良《再用喜雪除夕二韻寄宗簡》治國兼耕豈理歟,陰謀亂政肆崎嶇。——陳普《孟子·許行》治國宜將治圃看,墾除容易整齊難。

——洪咨夔《同孫子直和李參政東園韻十絕》饑穰誰道盡由天,治國須知類小鮮。——金履祥《七月三日和徐山甫喜雨》居鄉多令望,治國蘊嘉猷。

——廖行之《挽龔宣教世基》治國如治身,四民猶四體。——歐陽修《送朱職方提舉運鹽》。

2. 求治國的詩句

孟昶其人,如今知之者恐怕不多。他是五代時期後蜀(934———965)的第二代皇帝,在位三十年,幾乎與後蜀的歷史相始終。五代是諸國紛爭的年代,後蜀又偏處西隅,對後世影響不大,故而今人寫通史,於後蜀大抵壹筆帶過,素少講孟昶的事跡。其實,這位後蜀皇帝的有些事跡還是很值得壹說的。他決非庸碌無能之輩,政治上曾經有過壹番作為,且工於詩文。他寫的那篇《令箴》,全文九十六個字,字字璣珠,都是倡導廉政的。

文如下: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言之令長,撫養惠綏。政存三祀,道在七絲。驅雞為理,留犢為規。寬猛得所,風俗要移。無令侵削,無使瘡痍。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賦輿是切,軍國是資。朕之賞罰,固不逾時。爾俸爾祿,民膏民脂。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爾為戒,體聯深思。”

這篇文章,孟昶當時即頒發到各級地方府衙。“各令刊刻坐隅,謂之頒《令箴》”。宋太宗極為推崇孟昶的《令箴》。繼他之後到南宋高宗時,又以黃庭堅所書“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壹十六字,“命縣長吏刻銘座右”。元代吳人徐元瑞編的《吏學指要》,《令箴》被全文收錄。明清兩代,許多地方官府的吏員,多有效法者,豎立碑石以為戒,如是足見《令箴》對後世的影響。現遺存周至縣委的那節殘碑,當屬這壹時期的物事了。

平心而論,單看《令箴》確有可取之處。“爾俸爾祿,民膏民脂”這樣的警句,即使放在今天,仍不失其積極意義。故而南宋的洪邁,從《令箴》推論到“昶區區愛民之心,在五季君為可稱也”。然而,遺憾的是拿《令箴》去對照孟昶及其周圍大臣的實際作為,當會令人大失所望。歐陽修《新五代史》稱,“昶幸晉、漢之際,中國多故,而險據壹方,君臣多為奢侈以自娛。至於溺器,皆以七寶裝之。”宋史記載,宋太祖趙匡胤見到孟昶珠寶裝溺器,“椿而碎之,日:汝以七寶飾此,當以何器貯食?所為如此,不亡何待。”原來,孟昶提倡廉政只是說說而已,或者如《令箴》兩字標示的那樣,只是規勸地方官吏的。孟昶本人及其七寶溺器,言行之間,截然相反。而且七寶溺器的故事,與《令箴》傳得壹樣久遠。

元末朱元璋滅陳友諒,見陳友諒所用之鏤金床,立即斥曰:“此與孟昶七寶溺器何異?”因此,盡管洪邁博學多識,《容齋隨筆》壹書說古論道,深為後人所崇仰,但他關於孟昶愛民的說法卻是錯的,他錯在將孟昶之言當做孟昶之行了。中國歷史上,但言廉政,幾乎代代有之,認真做的,究竟能有幾朝幾人?在探討這個問題時,切切記住孔老夫子的名言:聽其言而觀其行。

搜古索經,俗人克敬知道這《令箴碑》不僅周至縣衙有,普天之下的州府衙門也都有過,改朝換代數百年,也許因為離亂,也許因為過時,大都遭遇毀棄,而周至縣的這通《令箴碑》能流傳至今,其中不知有多少感人故事。俗人克敬多方探訪,因缺少文章記載,竟無所知曉。然這壹次能碑立縣委大院,還真是托了改革開放的福,才有人敢把破了的“四舊”,千方百計搜尋回來,赫赫然豎立縣委大院,其用心可謂良苦,意義可謂深焉。

3. 有治國字眼的詩句

吾聞聰明主,治國用輕刑。

——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 先生鬢為吟詩白,上相心因治國勞。——殷文圭《次韻九華杜先輩重陽寄投宛陵丞相》 武丁命傅說,治國如和羹。

——陸遊《養生》 治國與修身,篇篇言上道。——曹勛《山居雜詩九十首》 治身如治國,夭壽人所為。

——陳傅良《再用喜雪除夕二韻寄宗簡》 治國兼耕豈理歟,陰謀亂政肆崎嶇。——陳普《孟子·許行》 治國宜將治圃看,墾除容易整齊難。

——洪咨夔《同孫子直和李參政東園韻十絕》 饑穰誰道盡由天,治國須知類小鮮。——金履祥《七月三日和徐山甫喜雨》 居鄉多令望,治國蘊嘉猷。

——廖行之《挽龔宣教世基》 治國如治身,四民猶四體。——歐陽修《送朱職方提舉運鹽》。

4. 有關治國的名言警句

天下為公——孫中山 治國之難在於知賢而不在自賢 國者,必以奉法為重——《列子·說符》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 ●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 ●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範仲淹《嶽陽樓記》 ●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白馬篇》 ● 聖人不利己,憂濟在元元。陳子昂《感遇詩》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出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001.勿延譽歸己,勿諉過於人;勿徇私廢公,勿貪瀆縱欲。 002.與聲色犬馬零距離難免失足,同清正廉潔相堅守方可成材。

003.得誌時貴在清醒,失意時重在平衡。 004.識時務清廉政務,通人情不徇私情。

005.領導者的角色:在人民面前是公仆,在工作面前是表率,在腐敗面前是利劍。 006.動搖理想信念,必然迷失方向;追求驕奢浮華,終將逸豫亡身。

007.立德行善勤為先,富民安邦心所系。 008.法到嚴時生廉政,官到清時更愛民。

009.失去監督的權力,就像無舵的航船;失去節制的私欲,就像決堤的洪水。 010.為官應立“公仆誌”,從政最貴“愛民心”。

011.廉潔奉公公平公正方顯公仆本色;執政為民民情民生應是為政所系。 012.執政為民,民心所向;掌權為己,自取滅亡。

013.在官唯明,理事唯平;處世唯清,待人唯誠。 014.管湧如不堵,能決防洪之長堤;貪欲如不除,可毀為官之大誌。

015.勤政廉政政通人和,親民愛民民康物阜。 016.為官禁權力與金錢握手,做人倡正直與廉潔相擁。

017.懲治腐敗為民心之所向,敢於執法乃興國之關鍵。 018.秉公執法威自顯,善聽民言政更廉。

019.浮華虛榮是墮落的序言,廉政敬業為成功的寶典。 020.用好手中的權力靠的是責任,帶好身邊的人員靠的是品行。

021.誰對腐敗者同情,就是對老百姓絕情。 022.堂堂正正做人,紮紮實實做事,勤勤懇懇學習,清清白白為官。

023.維護公平得人心,伸張正義順民意。 024.任勞任怨,獻身事業無悔;誠心誠意,服務群眾有情。

025.忠心獻給祖國,愛心獻給社會,關心獻給同事,孝心獻給父母,信心留給自己。 026.拒腐蝕永不沾,牢記“兩個務必”;除私心為民眾,甘當人民公仆。

027.維護公平得人心,伸張正義順民意。 028.任勞任怨,獻身事業無悔;誠心誠意,服務群眾有情。

029.清正廉潔無所畏懼,堅持原則人心凝聚。 030.視事業重如山,看名利淡如水。

031.官為輕,民為重;權為輕,責為重;名為輕,德為重;利為輕,義為重。 032.位不必尊顯,期於無負國家;功無須豐偉,要在全意為民;才毋望八鬥,重乎勤勉力行;德勿求皆碑,惟有不懈修身。

033.做事當於世有益,為人應求心所安。 034.從政,應德厚才高身正;治國,當吏清法嚴政明。

035.好學近乎智,知恥近乎勇;清廉近乎威,公平近乎明;勤勉近乎才,為民近乎忠。 036.立黨為公貴在公平公正,執政為民旨在民富民安。

037.戒貪,貪則無品;戒驕,驕則無知;戒惰,惰則無進。 038.與民同樂乃萬樂之本,為民辦事乃萬事之先。

039.矜持規矩,慎作方圓。 040.黨心是旗,民心是尺。

041.心誠不在酒宴盛,事實何須文墨多。 042.官以廉生威,人以德立身。

043.寧做清官甘苦壹生,莫當貪官遺臭萬年。 044.是真公仆當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做好黨員切莫忘民族興衰乃大端。

045.立黨為公樹公心修浩然正氣,執政為民聽民聲養魚水情懷。 046.心裏裝著群眾,民聲托起妳;心裏只有自己,民怨湮沒妳。

047.社會不會無緣無故地厚待壹個人,除非他自己向社會證明,他是值得社會對他厚待的。 048.讀書是修身之道,守廉乃為官之德。

049.德不善則弊顯,行不儉則禍生;品不端則怨長,言不實則信失。 050.正黨風要靠鐵面倡廉,合民意更須無私執政。

051.黨員依照“準則”行,不越雷池壹步;領導牢記“宗旨”幹,莫離民眾半分。 052.官大品高,心系百姓安危冷暖;位尊情濃,體察民眾酸甜苦辣。

053.懼法朝朝樂,欺公日日憂。 054.行政為公莫怕吃虧,為民造福莫怕吃苦。

055.人無骨氣五尺肉,心不染塵千秋魂。 056.民有公論,身閑性懶莫從政;法無私情,品劣心貪休做官。

057.當記蒼生苦,不忘魚水情。 058.高山流水潔有情,清風明月廉無價。

059.立德是領導幹部執政為民之基,有德是領導幹部立身為官之本,修德是領導幹部潔身自好之源,守德是領導幹部建功立業之方。 060.筍生瘠土仍懷節,竹攬長空更虛心。

061.為人謙和智則廣,為官廉潔威自高。 062.貪婪,是走向腐敗的通行證;自律,是堅持廉潔的安全閥。

063.功高不泯忠貞誌,位尊更堅公仆心。 064.知取舍,求同存異,誌可行也;知明暗,棄惡揚善,品可標也;知偏正,秉公廢私,名可昭也;知清濁,拒腐守德,心可安也。

065.做人壹生,道德是根本,為官壹任,廉潔是根本。 066.勤以為民,廉以養德;淡以明誌,靜以修身。

067.民心似海,應珍惜點滴之水;權重如山,勿濫用半捧之土。

5. 論語中有關治國的格言

1、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之。——《論語·為政篇》

翻譯:以道德教化來治理政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己居於壹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繞在它的周圍。

2、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篇》

翻譯:用法制禁令去引導百姓,使用刑法來約束他們,老百姓只是求得免於犯罪受懲,卻失去了廉恥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導百姓,使用禮制去統壹百姓的言行,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也就守規矩了。

3、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論語·為政篇》

翻譯:把正直無私的人提拔起來,把邪惡不正的人置於壹旁,老百姓就會服從了;把邪惡不正的人提拔起來,把正直無私的人置於壹旁,老百姓就不會服從統治了。

4、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學而篇》

翻譯:治理壹個擁有壹千輛兵車的國家,就要嚴謹認真地辦理國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誠實無欺,節約財政開支而又愛護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誤農時。

5、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論語·裏仁篇》

翻譯:能夠用禮讓原則來治理國家,那還有什麽困難呢?不能用禮讓原則來治理國家,怎麽能實行禮呢?

6. 有關治國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天下為公。(孫中山)

2、治國之難在於知賢而不在自賢。

3、國者,必以奉法為重。(《列子·說符》)

4、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5、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

6、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7、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

1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

11、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範仲淹《嶽陽樓記》 )

12、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13、聖人不利己,憂濟在元元。(陳子昂《感遇詩》)

14、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出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1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

16、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8、天下猶人之體,腹心充實,四支雖病,終無大患。(《三國誌?魏書?杜畿傳》)

19、構大廈者先擇匠而後簡材,治國家者先擇佐而後定民。(《意林》引《物理論》)

20、理國要道,在於公平正直。(唐?吳兢《貞觀政要?公平》房玄齡語)

21、正其本者萬事理,勞於永者逸於使。(唐?張九齡《對嗣魯王道堅所舉道侔伊呂科?第壹道》)

22、治身莫先於孝,治國莫先於公。(宋?蘇軾《司馬溫公行狀》)

7. 求幾個古代關於法制的詩句

中國法制史之律(卷壹)西周親親尊尊行五禮,(親其所親,尊其所尊;五禮:吉兇禮賓嘉)質牛劑器貸傅別。

(買賣:牛、奴隸稱為質,器具等稱為劑;借貸關系:傅別)六禮七出三不去,(婚姻六禮;休妻制度)立嫡以長不以賢。(嫡長子繼承制)聽訟斷獄表刑禮,(民刑區分;德主刑輔,出禮入刑,相為表裏)辭色氣耳目真偽。

(五聽)官來夥反內惟過,(五過)群臣官吏刺國人。(司法三刺)春秋戰國鄭鑄刑書晉鑄鼎,(名稱不同,也有先後,但都在鼎上鑄)鄧析私殺用竹刑。

(鄧析私寫竹刑,被王殺之,但用其竹刑,諷刺)盜賊網捕魏雜具,(魏國李悝做法經六章)商鞅律改法治秦。(秦改法為律,有內涵)輕罪重刑法經論,(重刑原則)六禁雜典具總則。

(六禁規定在“雜”章;“具”為總則,具其加減)強秦勵耕軍功獎,(井田制、軍功等制度強國)廢卿郡縣奸誣連。(削弱地方權力,建立縣亭制,誣告反坐,株連制度)漢上請恤刑相首匿,(上請制度;親親得相首匿:漢宣帝)緹縈上文廢肉刑。

(文:指漢文帝;廢肉刑是“雖有減刑之名,卻有殺戮之實”)春秋決獄心定罪,(春秋決獄的宗旨是:以心定罪)秋冬行刑應天人。(秋東時節,天地肅殺,好日子,以後就有了“秋審”等)三國兩晉南北朝魏八議,(曹魏)南陳北魏官當始。

(官當在兩個地方開始:南朝陳國和北朝魏國,不是三國的曹魏)齊重罪,(重罪十條)晉齊五服以制罪。(晉律北齊,五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相犯者遠近高低各不同)北魏死刑需復奏,(死刑復核)南北宣布廢宮刑。

(法律宣布廢,但後世還有)北魏胡刑鞭與杖,(胡人之刑:鞭與杖)齊律啟後又承前。(齊律地位很高,但說隋律有承前啟後也是正確的)隋隋文煬帝開皇律,莫要十罪要十惡。

商周黥劓剕宮辟,(舊五刑)更得笞杖徒流死。(新五刑)唐高祖建唐顯武德,(唐高祖奪天下,作《武德律》)貞觀作律加役流。

(貞觀之治)永徽高宗唐疏議,(高宗年代作永微疏議,史稱唐疏議,)刑統匯編政六典。(刑法匯編;行政法典)公罪私罪吏憂喜,(公罪輕私罪重,官吏兩為難)未舉自首揭自新。

(自首和自新的界限)類推以明舉輕重,(諸斷罪而無正條,其應出罪者則舉重以明輕,其應入罪者則舉輕以明重)贓殺保辜化外人。(六贓;六殺;保辜;化外人)宋編敕破律宋刑統,(皇權當道,壹人說了算)折杖配役常淩遲。

(但《宋刑統》沒有正式規定“淩遲”)契約細分買典借,(商事發達)室女分承準妻離。(女人地位提高:在室女可以繼承;妻子在壹定條件下可以提出離婚)翻異別勘另審訴,(註意操作方式)證據勘驗原被舉。

(講究證據調查;舉證責任明確)南宋慶元淩遲定,(淩遲源於五代西遼)立命繼子與絕女。(夫亡而妻在,立繼從妻,稱立繼,夫妻俱亡,立繼從其尊長,稱命繼;女子和繼子有繼承權,但分在室女和出嫁女時候各人繼承比例不同)明明刑弼教朱大誥,(大誥只在朱元璋時代用,明刑弼教是對刑罰理學角度另壹種解釋)大明會典學六唐。

(行政法)重輕兩極衛廷杖,(標榜新意,重其所重,輕其所輕;“衛”是間諜;廷杖讓老臣顏面何存?借口奸黨充軍刑。(奸黨:是為皇帝任意殺戮功臣提供法律依據;充軍是流刑以外增加)清大清律例集大成,(封建法律的大成者)事成條則例統稱。

(法律形式:事例、成例、條例、則例)大清會典仿明政,(行政法)文字無獄類大逆。(雖無“文字罪”,但將其視為“大逆”)晚清現行刑律渡新律,(清楚哪個是過度性的)首創商律和民草。

司法行政始離異,欽定憲綱挽殘局。民國臨時約法史憲件,(第壹個憲法性文件)天壇憲草限袁賊。

(孫文限制袁世凱的法律手段:***和制)奈何約法復辟帝,(袁世凱也作約法掃除障礙)賄選憲法正式行。(曹琨賄賂當選,正式實行憲法)明清會審制度(明)重案朝審五大宦,九卿圓審翻供皇(清)京師熱,笞杖快決好空牢,(笞杖等輕刑集中復核,能放則放)清秋爽,斬絞監侯死復審,(地方上報死刑(斬絞監侯)的復審)霜降朝,刑部嫌重附京侯。

(1、刑部判決重的;2京師附近斬絞監侯的復審)。

8. 古文中關於治國需要得民心的句子有哪些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原文見《荀子.哀公》

得民心者得天下——出自三國時的司馬懿

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原文見《孟子?盡心下》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原文見《孟子·離婁上》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原文見《古文尚書 五子之歌》

在知人,在安民。——原文見《尚書?臯陶謨》臯陶

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原文見《尚書?臯陶謨》大禹

天之生民,非為王也;而天立王,以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樂民者,天予之;其惡足以賊害民者,天奪之。——原文見《春秋繁露?堯舜不擅移湯武不專殺》

六物不同,民心不壹,事序不類,官職不則,同始異終,胡可常也?——原文見《左傳·昭公七年》

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原文見《泰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