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桂林蘆笛巖的詩句 1.誰可以提供壹篇桂林蘆笛巖導遊詞
蘆笛巖 位於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裏,是壹個以遊覽巖洞為主、觀賞山水田園風光為輔的風景名勝區。蘆笛巖洞深240米,遊程500米。洞內有大量奇麓多姿、玲瓏剔透的石筍、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瑯滿目,組成了獅嶺朝霞、紅羅寶帳、盤龍寶塔、原始森林、水晶宮、花果山等景觀,令遊客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譽為“大自然的藝術之宮”。從唐代起,歷代都有遊人蹤跡,現洞內存歷代壁畫77則。自1959年發現並開發後,如今已建有餐廳、茶室、水榭、湖池、曲橋,並設遊船,廣植花木,成為中外遊客遊覽桂林時必至的旅遊熱點。
蘆笛巖所在的光明山, 從前叫毛毛頭山。原來半山腰只有壹個小洞口, 僅容壹人進出, 山坡上又長滿蘆荻草, 並不引起人們的註意。《臨桂縣誌》裏, 記載了光明山, 但是沒有說山腰有巖洞。洞內保存有自唐貞元八年(792年)以來的壁書70余則, 大部分是用墨筆在洞壁上書寫的題名紀遊。這些壁書表明, 蘆笛巖並非亙古無人知曉。附近的村民, 早就知道這個靈巧之洞, 可是人們長期以來秘而不宣。
“蘆笛巖頭枷鎖破, 桃花源內仙靈唱。”(郭沫若《滿江紅·詠蘆笛巖》)解放以後, 人們生活安定, 用不著避難了, 便道出了蘆笛巖的秘密。1959年, 附近村民提供了巖洞的情況, 經過勘測建設, 於1962年正式開放。因為洞口附近生長著蘆荻草, 據說可以做成笛子, 取名蘆笛巖。
蘆笛巖是壹個囊狀的巖洞, 進口與出口相鄰, 進洞處為原來的天然洞口,出洞處是開鑿的人工洞口。洞深240米, 遊程約500米。巖洞是70余萬年前, 地下水沿著巖石的破碎帶流動溶蝕而形成的。洞中大量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 是在巖洞形成以後, 含有碳酸鹽類的地下水, 順著巖石裂隙流出, 水份蒸發, 碳酸鹽類沈澱結晶, 逐漸堆積而成, 千態萬狀態, 琳瑯滿目。
蘆笛巖的特點是洞中滴水多, 石鐘乳、石筍、石柱發育成為洞中的填塞物也特別多。遊人進洞, 在林立的石柱縫隙中間轉來轉去, 加上彩色燈光的照耀,如同置身仙境壹般。
熊瑾玎《贊蘆笛洞》詩, 作了生動的描寫:
桂林巖洞多靈巧, 蘆笛新開巧不同。
異彩繽紛今古自, 奇蹤探索忘西東。
初臨絕壁懸崖上, 似入瓊樓玉宇中。
莫怪吾華常自傲, 世間那有此仙宮。
詩人極力贊美蘆笛巖, 將它引為我們中華的驕傲。
蘆笛巖的景觀, 不僅精致美觀, 而且珠聯壁合。滿洞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等, 好似象牙雕刻, 仿佛黃楊木雕, 美觀異常, 被譽為“大自然藝術之宮”。
我們遊覽蘆笛巖, 能夠欣賞到許多美妙的景致
2.關於桂林山水的佳句
桂林山水的名句 “願作桂林人,不願作神仙”“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重巒疊峰瞰江流,空明壹徑通人遊”
描寫桂林山水的句子,段落:
桂林山水沒有峨嵋秀、沒有青城幽、沒有華山險、沒有泰山雄、更沒有黃山奇,但錢幣上桂林的青山綠水活躍在人們的視野裏,映襯在人們的腦海裏,令人身臨其境。
啊 !桂林,奇山秀水是妳的眷梁,迷蒙的雲霧是妳的輕紗,綠樹紅花是妳的衣裳.妳就像壹位降臨人間的九天仙女.點染著祖國的壯麗河山。
“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堪稱桂林四絕。而聞名全國的七星巖和蘆笛巖被稱為神仙洞府和幻境仙鄉。
順著曲折縈回的漓江,猶如展開壹幅中國山水畫長卷,其間千巖萬壑,奇峰異洞,不計其數,壹旦妳親歷其境,遊蹤所及,壹定會陶醉其中,嘆為觀止。
我從沒看見過順峰山這樣美麗的山.順峰山真奇啊,山峰壹座座拔地而起,像健壯的老人,像龐然大物的大象,形態萬千,變化無常;順峰山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綠玉石,像新生的竹葉,色彩繽紛;山頂上的景物十分秀麗;順峰山的山真險啊,走到了山頂,往下看,好像掉了下來壹樣,真險啊!
坐在竹筏上,卷起褲腳,將腳放入漓江水中,壹陣暖意湧上心頭,隨著竹筏的移動,腳底不時蕩起壹團團晶瑩的水波,格外清澈。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妳感覺不道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是壹塊無暇的翡翠。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妳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壹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壹道道水紋,才讓妳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桂林山水沒有峨嵋秀、沒有青城幽、沒有華山險、沒有泰山雄、更沒有黃山奇,但錢幣上桂林的青山綠水活躍在人們的視野裏,映襯在人們的腦海裏,令人身臨其境。 啊 !桂林,奇山秀水是妳的眷梁,迷蒙的雲霧是妳的輕紗,綠樹紅花是妳的衣裳.妳就像壹位降臨人間的九天仙女.點染著祖國的壯麗河山。
3.用壹句古詩來比喻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
蒼蒼森八桂,滋地在湘南。
江做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甘。
遠勝登仙去,飛鸞不暇驂。
——唐 韓愈 《送桂州嚴大夫》
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
梅花萬裏外,雪冬壹片深。
聞此寬相憶,為邦復好音。
江邊送孫楚,遠附白頭吟。
——唐代杜甫的《寄暢五桂州譚》
百嶂千峰古桂州,向來人物固難儔。
峨冠***應賢能詔,策足誰非道藝流。
經濟才猷期遠器,縱橫禮樂對前旒。
三君八俊具鄉秀,穩步天津最上頭。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
士氣未饒軍氣振,文場端似戰場酣。
九關虎豹看勍敵,萬裏鵾鵬佇劇談。
老眼摩挲頓增爽, 諸君端是鬥之南。
——杜甫
陶潛彭澤五株柳,潘嶽河陽壹曇花。
兩處怎如陽朔好,碧蓮峰裏住人家。
——唐朝沈彬
江到興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
——袁枚《由桂林溯漓江至興安》
4.神奇的蘆笛巖作文
今天媽媽帶我遊覽了蘆笛巖,我好高興啊! 蘆笛巖坐落在桂林市西北部郊的山腰處。
導遊說在很多年以前,因為這個山洞的外面長著壹種蘆笛草——這種草很神奇,用它做笛子,可以吹出悠揚的樂曲,所以人們就把這個巖洞叫做蘆笛巖。 我們走過彎彎曲曲的山路,來到蘆笛巖的洞口。
我朝裏面望去,很暗,只有幾盞小燈發出星星點點的微光。導遊告訴我們,蘆笛巖還是壹個冬暖夏涼的地方。
夏天,裏面的氣溫壹般是十八攝氏度左右。到了冬天,氣溫就變成二十五攝氏度左右。
我想:這個洞真是壹個天然的大空調啊! 走進山洞,光線稍微亮了壹些,壹個個石乳、石筍、石楊、石幔、石花映入眼簾。他們的造型、姿態各不相同,在燈光的照耀下流光溢彩,令人目不暇接。
在往前走,進入壹扇門,便是著名的“獅嶺朝霞”。這裏有許多“獅子”在玩耍:有的在玩繡球;有的在高聲吼叫;有的和好朋友手拉著手,好像在跳舞;有的小獅子大概是太淘氣了,被大獅子用爪子按在地上,非常有趣。
再繼續往前走,新的巖石景點像壹幅長長的畫卷展現在我的眼前。妳看那高高掛在墻上的,是漂亮的“圓頂帳篷”;那充滿歡樂氣氛的,是吉祥的“豐收盛景”,那嘩嘩作響的,是壯觀的“高峽飛瀑”;那躲在石塊旁邊的,是膽小的“紅色鯉魚”…… 尤其值得壹提的是洞裏的兩樣看家寶貝——壹支用蘆草做成的“笛子”和壹塊世界上最薄的石頭。
那“笛子”綠綠的,活像壹支真笛子,豎著放在高高的巖石上。我想,大概是笛子的主人怕別人偷走它他,特意放上去的吧!而那塊最薄的石頭薄得竟像壹塊透明的玻璃,讓人能看見後面照射的燈,真是神奇極了! 最後我們來到了雄獅送客的景點前。
我仔細壹看,那塊巖石果然像只威風凜凜的雄獅,長著壹頭漂亮的金發,全身呈咖啡色,翹起壹條大尾巴。此時,他正將壹只爪子擡起,做出“請”的姿勢,好像在說:“蘆笛巖好玩兒嗎?歡迎下次再來喲!”我默默的朝它點點頭,依依不舍的走出洞口。
啊,蘆笛巖——大自然的藝術之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