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高適與杜甫的恩怨

高適與杜甫的恩怨

高適與杜甫的恩怨

高適與杜甫的恩怨主要體現在他的詩中。杜甫在四川期間,高適給了他很多幫助。杜甫晚年思念好友,但因公務繁忙不能前去拜訪,於是寫下了著名的《人日寄杜爾補遺》。這首詩充滿了特定的歷史內容,將個人經歷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系在壹起。

李白、杜甫、高適之間有著怎樣的友誼?今天,我將為妳揭開謎底。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李白和杜甫在洛陽第壹次相遇。

後世學者對這次會議大為誇張,稱之為“唐代最偉大的兩位詩人的大聚會”。聞壹多先生以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將其比喻為“日月相會”。

因此,這次會議意義深遠,影響重大。其實那時候李白和杜甫只是壹個普通的詩人之間的相遇,壹點都不偉大,和唐代其他詩人之間的相遇差不多。

如果老杜不是因為元稹去世五十年後寫的墓誌銘而出名,被後人稱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杜麗”,估計很少有人知道這次會面。

見面後,兩人成了兄弟。當時李白名聲如日中天,剛被還錢,有錢。杜甫不僅比李白小十歲,而且名聲也不壹樣。

但杜麗就是杜麗,壹個不以才華為榮,壹個不以落後為榮。他們在平等的基礎上和兄弟般的愛中相遇,喝酒,談詩,聊天,旅行,和禮節,並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杜甫當時缺錢,李白拍了拍他的肩膀說:“杜哥哥,因為哥哥剛從皇上那裏賺了壹千塊錢,我們就用這錢吃喝玩樂,其他的就不要想了。”杜甫淡然道:“小弟聽大哥的。”

兩人分手後,又在秋天相約去梁宋(今河南開封、商丘)遊玩。

轉眼間,夏天到了秋來,他們如約而至,在河南梁園遇到了後來成為唐朝高官、邊塞四大家之壹的高適。他們三個壹起在詩酒裏唱到,“醉臥秋色,攜手同天。”

它為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壹個永恒的故事。杜甫晚年在《送別詩》中回憶三人同遊的盛況,令人神往:“憶之輩,談交友。這兩個人又大膽又有思想,讓我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