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檀園開北閣,兩回三宿小房櫳。
坐深曲洞香燈焰,睡美疏欞曉日烘。
白拂花飛方丈雨,素屏灘響壹床風。
但名次醉猶嫌俗,合作禪棲住遠公。
詩歌解析:
程嘉燧與李流芳為詩畫友。李流芳以時局紛亂,中舉後再上公車不第,遂絕意進取,返故裏嘉定南翔築檀園,“水木清華,市囂不至”(園林景色清朗秀麗,沒有市井喧鬧聲),“琴書蕭閑(瀟灑悠閑;寂靜),香茗郁烈,客過之者恍如身在圖畫中”。程嘉燧亦是淡於功名者,棄制義不學,刻意為歌詩,“緣情擬物”,曠日而不倦,乃作此詩題檀園次醉閣。
本詩首聯點題,突出壹“愛”字。李流芳在檀園的北面新築了壹間小閣,作者兩次去檀園遊賞,就有三夜是睡在這間小閣的,足見喜愛之深。以下頷聯頸聯均描寫閣中景物,作者沒有純客觀地去鋪陳,既然寫“愛”,那就要寫出作者自己的感受,自己強烈的主觀印象。
“坐深曲洞香燈焰,睡美疏欞曉日烘。”小閣有曲廊相通,幽邃曲折,故稱“曲洞”。夜間閣中點了香油燈,煙火幢幢,更顯得格外幽深靜寂,於是作者壹坐下去,便深深地為之陶醉,長久的不舍得離開,此之謂“坐深”。次醉閣有幽寂之趣,亦有疏朗之美。那就是在早晨旭日高升之時,因為閣子的窗格稀疏,大而透光,太陽照來暖洋洋的,使人可以美美地高眠,故稱“睡美”。“坐深”與“睡美”概括了作者在小閣三日的 感受,不論白天還是黑夜,總是使人流連往返,不忍遽去。該聯中“深”“美”為詩眼,為全句的精神所在,是作者刻意鍛煉的 結果。按通常詩中語詞的順序,此二句應是“疏欞曉日春睡美,曲洞香燈夜坐深”,然詩人顛倒了詞序,把“睡美”與“坐深”提到句首,加以強調,全聯頓然就活了起來。
頸聯作者仍是寫自己對次醉閣的感受,但更加深入細膩。作者將眼光仍局限於小閣內,不假閣外景物,自有風雨之感。“白拂花飛方丈雨,素屏灘響壹床風”,“拂”為拂塵,用蘆花等物做成的清潔器具。拂塵花飛,竟似乎滿室皆雨。閣內有素色屏風,其上畫著河灘急湍,畫得實在逼真,畫中急流的氣勢竟使人感到河水擊石的喧豗之聲,由喧豗的水聲又引起空氣流動、滿床風生的感覺。
尾聯大意為:“以次醉名閣還有些俗,因為次醉無非是景色可以醉人之意,這樣的地方唯有像慧遠這樣的高僧才最適宜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