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詩歌鑒賞——用典

詩歌鑒賞——用典

1、商調·黃鶯兒·贈燕 [清]張漸 (重慶卷)

花落意難堪,向泥中,著意銜,攜歸畫棟修花口。珠簾半城,烏衣半摻,最難消王謝堂前憾。語呢喃,千般訴說,只有老僧諳。

[註]花口:指初開的花。因花開時如口張狀,故稱。

(1)作著描寫燕子,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3分)

答:

(2)散曲中的燕子為何不銜泥而銜花?作者這樣寫抒發了怎樣的情?(4分)

答:

2、被酒獨行,遍至子雲、威、徽、先覺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江西卷)

蘇軾

總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蔥葉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萬裏意,溪邊自有舞雩風。

(1)指出“溪邊自有舞雩風”壹句所用典故的出處。(2分)

答:

(2)請結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詩內容,分析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6分)

答:

3、(浙江卷)

溪行逢雨與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眾山昏,蕭蕭暮雨繁。

那堪兩處宿,***聽壹聲猿。

三峽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裏,上有青楓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註①上有青楓林:《楚辭·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裏兮傷春心”句。

[if !supportLists](1)?[endif]這兩首詩都以______來寫愁。(2分)

答:

(2)簡要分析這兩首詩抒情手法的差異。(5分)

答:

4、歲暮① [唐]杜甫 (10年安徽卷)

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煙塵犯雪嶺②,鼓角動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

[註]①本詩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末,時杜甫客居閬州(今四川閬中)。②雪嶺: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嶺臨近松州、維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詩時,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詩人為什麽會發出“寂寞壯心驚”的感慨?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4分)

答: ?

(2)這首詩使用了多種表達技巧,請舉出兩種並作賞析。(4分)

答:

答案

1、商調·黃鶯兒·贈燕 [清]張漸 (重慶卷)

(1)擬人,用典,虛實結合。

?“攜歸畫棟修花口”“千般訴說”等是擬人。

“王謝堂前”,即王導和謝安,“烏衣巷”,原是三國東吳禁軍的駐地,後東晉王謝再此居住,繁華壹時,終歸衰落,與“花落”“銜花”等實寫對照,既是用典又是虛寫。

(2)憐惜花朵零落,銜花去修補彩繪的房梁上彩繪的花朵。抒發了惜花傷春、痛惜衰敗的感情。

解析“攜歸畫棟修花口”即修補房梁上斑駁的花朵,“落花”表明是春末。前四句寫燕子惜花故銜花,實則寄托了作者惜花傷春之情。後四句通過寫“烏衣巷”的衰落,“王謝”家族的沒落以此抒發痛惜衰敗之感。

2、被酒獨行,遍至子雲、威、徽、先覺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江西卷)

(1)《論語》

解析舞雩,出自新課標《先秦諸子選讀·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2)

詩人被流放到萬裏之遙的天涯(海南),處境艱難,但由於受到佛道思想的影響和黎民百姓的熱情歡迎,因此表現出曾點曾經有的那種逍遙自在、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

或詩人被流放到萬裏之遙的天涯(海南),處境艱難,但由於受到佛道思想的影響和黎民百姓的熱情歡迎,因此仍然向往曾點描述的禮樂之治,表現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3、(浙江卷)溪行逢雨與柳中庸? (唐)李端

(1)

猿聲

解析:兩首詩放在壹起考查時,往往要找***同的意象。

(2)

①第壹首寓情於景“昏”“繁”二字點明了愁;第二首景不顯愁,借典故寫愁?

②第壹首以“那堪”唱嘆抒情詩,第二首以理寫愁,辨析猿聲“不自然”,愁在人心。

4、歲暮① [唐]杜甫 (10年安徽卷)

(1)

①邊境發生戰爭,時局艱危,朝中無人為國分憂;

②歲末暮年,漂泊異鄉,政治上被冷落,孤獨寂寞;

③詩人崇高的責任感、強烈的愛國感情與其艱難的處境,報國願望難以實現形成巨大反差。

(2)

借代,如“煙塵”代邊境戰爭,與後文“鼓角”相應,從視角和聽覺兩方面突出了戰爭的緊張,渲染了時局的艱危。

用典,如,“請纓”,典出《漢書.終軍傳》;在詩句中暗示朝中無人為國分憂,借以表達詩人對國事的深深憂慮。

解析壹般認為,“表達技巧”分為四個理解層面由低到高(字詞-句子-段落-篇章),分別是修辭手法(比喻、比擬誇張、借代等)、表達方式(記敘、說明、描寫、抒情、議論,詩歌中主要是描寫和抒情)、表現手法(對比、襯托、象征、比興等)、謀篇布局手法(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辭手法。用典是引用的壹種,也叫稽古。本題中的修辭手法還有“對偶”;還有“雙關”手法,如“歲暮”表面指的是時序歲末,深層指作者已進入人生暮年,還指唐帝國由盛而衰進入風雨飄搖的晚唐。描寫手法中有虛實結合,如“邊偶還用兵,煙塵犯雪嶺”“朝廷誰請纓”是作者的想象,是虛寫;“鼓角動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實寫。表現手法中有對比,如朝廷之臣無人請纓與江湖之士的作者“敢愛死”對比;作者高遠的心誌與報國無門對比;“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對比;“鼓角動江城”暗含戰爭前後對比;詩歌開頭“遠為客”與結尾“寂寞壯心驚”思想感情對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