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西窗下方,開門風動竹,也許故人來了。
出自《滿庭芳·碧水驚秋》,是北宋文學家秦觀的詞作。 此詞融情入景,通過對秋日蕭瑟的描寫,表達了詞人傷離懷舊的心緒。
全詩如下:
碧水驚秋,黃雲凝暮,敗葉零亂空階。洞房人靜,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西窗下,風搖翠竹,疑是故人來。?
傷懷。增悵望,新歡易失,往事難猜。問籬邊黃菊,知為誰開。謾道愁須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憑闌久,金波漸轉,白露點蒼苔。
譯文如下:
碧清的水面放出冷冷的秋光使人心驚,黃雲在暮色中凝聚,臺階上到處是零亂破敗的落葉。室內悄無人聲,月光斜斜地照進來,照著他獨自徘徊。又壹個重陽節臨近了,到處是催人的砧杵聲。西窗下,開門風動竹,疑是故人來。
宦海的風波,使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變得非常脆弱;而仕途上的是非往往是無事生非,誰又能說得清楚。問問籬邊的黃菊,不知是為誰而開?不要隨便說什麽愁總是跟酒在壹起,酒能留住愁;其實,酒還沒有醒,愁就已經先回來了。憑欄沈思了很久,月亮漸漸西沈,蒼苔上已生出點點白露。
擴展資料:
開頭三句:“碧水驚秋,黃雲凝暮,敗葉零亂空階。”壹片碧水放出了冷光,寒氣襲人,不覺驚嘆時序變遷之速;又有幾片黃雲在逐漸凝聚,掩沒了微弱的陽光,大地呈現出蒼茫的暮色,臺階上堆積著零亂的黃葉。濃重的衰颯氣氛,烘托出詞人此時此地的心境。
“驚”、“凝”二字集中地表現出詞人對壹片蕭瑟景象的主觀感受,加重了所寫景物的感情色彩,反映出他的淒苦心情。
“黃雲”壹句,語本於李義山詩“秋風動地黃雲暮”,而著壹“凝”字,就比原句顯得沈著有力。“洞房人靜,斜月照徘徊。”“人靜”,而詞人不靜,他心思潮湧,在斜月照耀之下,徘徊不定,陷入了沈思之中。
“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這幾句不是泛泛地點明時序,而蘊蓄著很深的感慨。九月,正是“授衣”的秋日。飄泊異鄉,秋天日暮聽到砧杵聲時,很自然地會起故園之思,而對於接連遭受政治排斥的詞人來說,當這種聲音清晰地傳入他的耳鼓時,他心中湧起無限的悲涼:時光在壹年壹年地消失,而苦恨何時能休!
“又是”二字尤極委婉之致;“催”字,寫盡哀痛之切。“西窗下,風搖翠竹,疑是故人來。”在寫景中透露出懷人的情思,是全詞的主旨所在。這幾句是從唐人李益詩句“開門風動竹,疑是故人來”化出,易“動”為“搖”,寫出了竹影扶疏的風神,同時也反映出對故人的情意。
百度百科——滿庭芳·碧水驚秋